一:道路宽度和道路红线宽度有什么区别
攻市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设线之间的宽度,我国一般叫做红线宽度。它是道路用地范围,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
二:城市主干道 次干道 之路 的国家规定宽度是多少
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三:城市主干道一般宽多少?
主干道丁每条车道的宽度应为3.75m,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可设计城3.75的双倍数(即2倍、4倍、6倍等)。再加上3~5米的人行道和中间隔离带(如果有的话)。
四: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道路的宽度如何确定?
:道路宽度由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
道路等级由路网规划确定,
规划路网的规模和尺度主要由人口规模和密度确定,
预测人口规模和密度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比如说可以用各种进阶修改版的 Logistic function 拟合。不过现实是,人口规模的预测往往不由规划师和他们掌握的技术来完成,而是甲方(政府)指定数字,规划师再来凑数字。
反推一下过程,最后落到道路宽度上,不太合适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完整版:一、路网中不同的道路等级可以大略确定道路的宽度,比如说一般快速路的红线宽度会在60-100m(红线宽度是指道路横断面上包括人行道在内的全部宽度),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这个宽度只是大概,实际情况很多样)。(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四级,这一点是学习德国的。)具体会有多宽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断面形式拿捏的。断面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被称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具体形式可以顾名思义。
二、路网规划细讲起来异常复杂,这里介绍最浅显的样式:一般来说,城市当中每隔一公里需要有一条主干道,然后每五百米有一条次干道,然后其中插上若干条支路。如果不需要考虑地形的话,直接方格网就可以铺上去了,基本上能够保证正常使用。这样的路网在美国很常见(美国出现这样的路网形式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三、城市交通规划基本上是城市规划当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并且和土地利用规划咬合得非常紧密。能够对道路宽度作出限定的道路规划只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只考虑路网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公共交通需要被考虑,如果没有公共交通,全球大部分城市的路网都无法运行。现在假设我们需要考虑一片区域内的公共交通对路网的影响:先要看会不会有轨道交通,如果有,那么路面主干路网的密度和尺度就不需要太大。然后再看要不要BRT或者公交专用道 ,如果有BRT ,那道路宽度肯定会比较大,公交专用道同理。然后再看其他的公交方式......
然后,再考虑这个路网需不需要承担一些特殊功能,比如说大规模的物流集散。再根据这些判断做相应调整。
四、人口密度从本质上决定交通强度,人口规模决定人口密度。在中国,规划建设的一般标准是每平方公里承载一万人,然后城市就按照这样的情况建设运行就行了,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规划中更多的预期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意味着更多地块可以被出让,而土地出让所得正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所以每个城市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的提高人口规模,然后由此导致一系列指标都有可能会虚增。所以最后你可能会看到很宽但是车很少的路....
实际规划过程中的顺序是:四、三、二、一。
但是道路实际上不会只有红线宽度那么窄,因为还有后退红线的存在。后退红线是指在某一地块内建设的建筑必须从边界上后退一些距离,并将节省出来的空间用作和道路联系在一起的开放空间,例如绿化或人行道等 。
五:道路红线宽度的宽度标准
道路红线的划定是与城市规模、宽度标准道路性质、两侧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关的。但是,过宽的道路形成的空间阻隔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弊端之一。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机动车。在大城市级别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务于机动车通勤的交通性主干路道路红线以50~60米为宜,主干道道路红线以36~50米为宜,主要为道路两侧生活用地服务的次干路不宜大于30米。支路的宽度在24米以下为宜,在规划时必须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宽度的增加。道路具体红线确定时,主干道要考虑道路是交通性还是生活性、过境性还是区域性、是否为景观性道路、流量对道路机动车道数的要求、两侧用地对人行道、自行车道宽度的要求等。
六:道路红线宽度的介绍
道路红线是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是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其他建设用地的分界控制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铺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共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七:道路红线宽度的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铺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共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八:道路宽度的等级划分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⑵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⑶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⑷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单向机动车道数(条)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总宽(m)分隔带设置一级60~80>=43.7540~70(必须设)二级40~60>=43.530~60(应设)三级30~40>=23.520~40(可设)四级30>=23.516~30(不设)
九: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道路的宽度如何确定?
简短版:道路宽度由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
道路等级由路网规划确定,
规划路网的规模和尺度主要由人口规模和密度确定,
预测人口规模和密度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比如说可以用各种进阶修改版的 Logistic function 拟合。不过现实是,人口规模的预测往往不由规划师和他们掌握的技术来完成,而是甲方(政府)指定数字,规划师再来凑数字。
反推一下过程,最后落到道路宽度上,不太合适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完整版:一、路网中不同的道路等级可以大略确定道路的宽度,比如说一般快速路的红线宽度会在60-100m(红线宽度是指道路横断面上包括人行道在内的全部宽度),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这个宽度只是大概,实际情况很多样)。(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四级,这一点是学习德国的。)具体会有多宽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断面形式拿捏的。断面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被称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具体形式可以顾名思义。
二、路网规划细讲起来异常复杂,这里介绍最浅显的样式:一般来说,城市当中每隔一公里需要有一条主干道,然后每五百米有一条次干道,然后其中插上若干条支路。如果不需要考虑地形的话,直接方格网就可以铺上去了,基本上能够保证正常使用。这样的路网在美国很常见(美国出现这样的路网形式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三、城市交通规划基本上是城市规划当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并且和土地利用规划咬合得非常紧密。能够对道路宽度作出限定的道路规划只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只考虑路网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公共交通需要被考虑,如果没有公共交通,全球大部分城市的路网都无法运行。现在假设我们需要考虑一片区域内的公共交通对路网的影响:先要看会不会有轨道交通,如果有,那么路面主干路网的密度和尺度就不需要太大。然后再看要不要BRT或者公交专用道 ,如果有BRT ,那道路宽度肯定会比较大,公交专用道同理。然后再看其他的公交方式......
然后,再考虑这个路网需不需要承担一些特殊功能,比如说大规模的物流集散。再根据这些判断做相应调整。
四、人口密度从本质上决定交通强度,人口规模决定人口密度。在中国,规划建设的一般标准是每平方公里承载一万人,然后城市就按照这样的情况建设运行就行了,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规划中更多的预期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意味着更多地块可以被出让,而土地出让所得正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所以每个城市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的提高人口规模,然后由此导致一系列指标都有可能会虚增。所以最后你可能会看到很宽但是车很少的路....
实际规划过程中的顺序是:四、三、二、一。
但是道路实际上不会只有红线宽度那么窄,因为还有后退红线的存在。后退红线是指在某一地块内建设的建筑必须从边界上后退一些距离,并将节省出来的空间用作和道路联系在一起的开放空间,例如绿化或人行道等 。
本人学渣,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十:各级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适宜为多少
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城市道路宽度的确定应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日照、通风、管线敷设以及建筑布置等因素,同时要综合不同城市在各时期内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设上的不同特点,远近结合,统筹安排,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没有特别的硬性规范,城市道路要求人行道宽度按照不同的城市大小,人流量来定,一般不小于2m,可以去查规范条文。
但是从美国道路绿皮书研究,人行道宽度只要0.8m就足够人过,但这是极限值,所以两个人过就要1.6m。我们设计来说当然越宽越好,但有时候会受到建筑红线等限制,看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