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读后感

一:《石壕吏》读后感

[《石壕吏》读后感]《石壕吏》别样读后感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石壕吏》读后感。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为什么没被抓壮丁的抓去? 我想,也许不只我一个人学这首诗时有此疑问。因为从常理推测,杜甫在体力上肯定比老翁老妇更符合从征的条件,为什么抓壮丁的没把他抓了去。 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世祖杜预为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杜闲也曾任司马,因此他享有不纳税、不服兵役等特权。所以抓壮丁的小吏不会把大诗人杜甫抓到前线。 老妇因何被抓? 除了木兰从军等极个别的案例来看,妇女几乎是没有从军资格的。抓壮丁的小吏凭什么抓走年老力衰的妇人?小吏不曾抓诗人杜甫,从这点上看,小吏应当是奉公守法的。从来都是男子戍边,抓此妇人,显然不合法。另外,此妇人真能像诗中所说,可以“备晨炊”么?我看不见得,话说得难听点,假如真把老妇拉去战场,十之八九肯定成为累赘。所以我认为,抓老妇肯定另有原因。 为什么在夜里抓壮丁? 很明显,夜抓壮丁是一次有组织有策划的突击行动。 我们当然能想到,残酷的战争没完没了,士兵越打越少,逃避服兵役的人越来越狡猾,青天白日之下,抓壮丁只能是统治者奢侈的梦想,读后感《《石壕吏》读后感》。所以,他们组织了这次夜抓壮丁的行动。但从老翁逾墙走的细节来看,显然这次行动是不成功的。即便抓到了老妇,这次行动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老翁老妇的智慧 从“老妇出门看”的“看”字来看,老妇其实是不怕抓壮丁的小吏的。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不就是抓壮丁么,你能奈我一妇人何?我不但不害怕,还敢叫你带我这把老骨头进军营!你能把我怎么着?这就是老翁胆敢跳墙逃走,留老妇在家的原因,他们料定,小吏对老妇无计可施!就算小吏肯抓,上级长官也不会要啊。要是真把妇人拉去战场,不但不能杀敌,还是累赘,同时又要被敌军笑掉大牙。 老翁的体力 从老翁翻墙逃跑并且没被抓壮丁的小吏发现这一细节上看,老翁的体力应该是良好的。我甚至倾向于认为老翁不老,凡是种地的,由于常年劳作于土地之上,普遍会显得苍老一些。我还有个特别大的猜想,跑掉的“老翁”很可能是老妇的儿子! 老妇话里的真假 老妇说自己有三个儿子,全都在邺城当兵,一个儿子刚刚捎回家书,另外两个新近战死了。这话的真假,多少还是让人怀疑的。从夫妇二人一个“逾墙走”,一个“出门看”的熟练配合上来看,这对夫妇应当对敷衍抓壮丁一事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对老妇的陈词表示怀疑,至少有所保留。 小吏为何抓走老妇? 前面已经分析,小吏抓走老妇是不合常理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找人“备晨炊”,抓屋里的儿媳更合适。但小吏偏偏带走了老妇。 就是小吏的这一着棋,打破了老翁老妇的如意算盘。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跑掉的真是一个年老气衰的老爷子还则罢了,如果跑掉的是老妇的儿子,我就不信你置孝于不顾,任年迈的老母迈向残酷的战场!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都不会让老妈在衙门口受罪的,更何况是上战场呢。 其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根本激不起顺民们的责任感。贼来如梳兵来如篦,任你谁坐天下,我一平头老百姓都过着一样的苦日子。只有保住家中劳动力,日子才能过得稍微好一些。所以,你平你的叛,我逃我的兵役。  〔《石壕吏》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