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十三太保

一:国民党十三太保的人物介绍

国民党十三太保  姓名 别名 生卒时间 籍贯 生平简介 刘健群 原名怀珍,字席儒 1902-1972 贵州遵义 早年曾任何应钦的机要秘书,后投靠蒋介石,被视为心腹。曾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处长,主持全国军队政工。1948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50年升任院长。1972年病逝于台北。 贺衷寒 原名忠汉,字君山 1900-1972 湖南岳阳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长期主持国民政府情治系统。抗战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长。1954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72年病逝。 邓文仪 字雪冰 1906-1998 湖南醴陵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秘书。1952年任“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晚年深研道教。1998年病逝。 康泽 字兆民 1904-1967 四川安岳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建议蒋介石采用俄国保卫局制度。复兴社成立后,任中央干事、书记,深受器重。1948年在襄阳被解放军俘虏,1963年获特赦。1967年病逝于北京。 桂永清 字率真 1900-1954 江西贵溪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复兴社成立后,任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兼训练处长。1947年任海军总司令。1952年转任“总统府”参军长。1954年任总参谋长,授海军一级上将。同年病逝。 酆悌 字力余 1903-1938 湖南湘阴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复兴社成立后,任中央干事会干事,兼革命青年同志会干事,后赴法考察军事与警政。抗战时,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长沙警备司令。1938年因长沙大火案被临时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被枪决。 郑介民 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 1897-1959 海南文昌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任蒋介石侍从副官,从事特务工作。复兴社成立后,任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特务处副处长。赴台后,任国防部次长、国家安全局局长。1959年病逝。 曾扩情 原名朝笏,号慕沂 1894-1983 四川威远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军政训系统负责人,黄埔同学中进入国民党中委第一人。复兴社成立后,被指定为监察干事。1949年在重庆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获特赦,定居辽宁本溪。1983年病逝。 梁干乔   1903-1946 广东梅州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投靠蒋介石。复兴社成立后,任特务处南京总处书记长,组织特务组织内部工作。抗战时因企图发展个人实力,受到戴笠忌恨,遂到西安投靠胡宗南。1945年病逝。 肖赞育 字化之,别号铭圭 1905-1995 湖南邵阳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排长、队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连长、师部代理少校秘书主任,第六军十九师上校政治郝主任,南京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科主任。 滕杰 原名兰生,字俊生 1904-2004 江苏滨海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复兴社成立后,任书记。1948年任国民政府南京市市长。2004年病逝。 戴笠 原名春风,字雨农 1896-1946 浙江江山 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任蒋介石侍从副官,从事情报活动。复兴社成立后,任特务处处长。后为军事调查局副局长。1946年从北平飞往上海转南京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 胡宗南 别名琴斋,字寿山 1896-1962 浙江镇海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是黄埔同学中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余下全文>>

二:国民党复兴社十三太保是哪些人?

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三:国民党复兴社十三太保是哪些人?

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四: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2005年9月中旬,台湾前“参谋总长”罗本立提出了退伍申请,主动放弃“一级上将”职衔,同时辞去陈水扁总统府战略顾问一职,创下了台湾军方的先例。罗本立自称辞职的原因是“从军60年未返家乡,希望能返乡祭祖,完成为人子孙应尽的本分”。

据了解,国军《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规定,“一级上将”是终身役,除非本人主动提出辞呈同时获得批准,否则没有届龄退伍的问题。罗本立辞官回乡祭祖一事之所以被各界所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一级上将的职位在国军中实在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一位置的多为国军极为重要的将领。因为这个军衔在早年就是「元帅」的位子。元帅投奔敌营成和体统?

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国民政府以及现在的台湾当局授予部队的将军,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国军的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相当于大元帅。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早年共9人授衔,其中包括8位陆军一级上将和一位海军一级上将,其一级上将在地位上,大致相当于解放军的元帅。 这些将领都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风云人物,陆军一级上将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海军一级上将是陈绍宽。

蒋介石的五星是早在北伐后就取得的。中国在北伐统一铨叙后,军衔就有特级上将,当时蒋介石已经担任特级上将一职。

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民国24年3月27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蒋中正为特级上将,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为一级上将,陈调元、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徐永昌、于学忠、商震、傅作义、龙云、何成浚、朱绍良、白崇禧、顾祝同、万福麟、何键、杨虎城、刘镇华、蒋鼎文、徐源泉为二级上将。

就军事能力而言,李宗仁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战中都屡立战功,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李宗仁算得上是名将,而且在政治上也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

何应钦、冯玉祥在军事上也有一定才能,何在北伐中,担任东路军总指挥,于福建松口战役大胜,一直北攻到上海,无往而不利,在抗战中,何也是我国战略的重要策划者。

冯玉祥从北洋军阀时期就小有名气,后来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都表现了军事才能。

阎锡山、唐生智、陈济棠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閰早年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功不可没。唐在北伐战争担任主攻吴佩孚,湖北诸多战役如贺胜桥、汀泗桥及武昌攻城战,表现极为出色,将吴的主力完全歼灭,经此一役,军阀们才闻风丧胆,一败涂地。

陈济棠早年也追随中山先生革命,两广统一也作出贡献,北伐后在军事上就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在政治上却都有自己的一套。

张学良出生于旧军阀系统,但其作为少壮军人,有爱国热情,东北易帜归顺中央,避免了东北沦亡于日本,“西安事变”成就了他的爱国心,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朱培德作为国民党滇军将领,在北伐中也有不错的表现,而且始终忠于孙中山,但其后很少担任要职,多任参谋长职务。

陈绍宽早在清朝就在海军中任职,其资历足以担任海军首脑,但他谦冲为怀,提携后进不遗余力,然民国国穷财弱,海军长期不受重视,其作为有限。

分析一级与二级上将名单,其中大多曾为独霸储方的地方势力,蒋的嫡系仅何应钦一人。黄埔学生一个都没有,升的最快的薛岳及陈诚等将领也只是中少将罢了!可见在七十五年前国民政府以元帅的崇高地为酬庸蒋介石等十位将领,主要还是感谢他们统一中国的功劳,政治因素明显要高过战场上的表现。...余下全文>>

五:阎锡山的“十三太保”是谁?

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叮、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这13人都毕业于保定军校

六:什么是八大金刚和十三太保?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此君当之无愧,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也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的蒋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是出于蒋的默许,蒋也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了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湾悲。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历半小时之久。综观此人,实英雄也。 第三位是顾祝同,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的蒋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此后去了台湾,依旧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第四位是刘峙,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孙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现在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流落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后来回到台湾,已是物是人非,唏嘘而已。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第五位是张治中,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余下全文>>

七:十三太保是那些人

杨林手下"十三太保":大太保卢方,二太保薛亮,三太保李万,四太保李祥,五太保高明,   六太保高亮,七太保苏成,八太保苏凤,九太保黄昆,十太保曹林,十一太保丁良,十二太保马展,十三太保秦琼.

蒋介石的“黄埔十三太保”有: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弗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八:蒋介石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黄埔三杰:陈赓、贺衷寒、蒋先云

四凶: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高语罕

十三太保: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九:国民党的杜津明是什么人物?

黄浦系骨干,算得上老蒋的嫡系部队,老蒋给他的资源不少。而且人聪明,识时务。北平最后和平解放,土G对他评价也不错。是个聪明人啊,两边都混得不错。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