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坡志林记游翻译
东坡志林记游
Dongpozhilin travel notes
望采纳,谢谢!^_^
二: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的文章和翻译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三: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文章记录了游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显示了对待贬谪的旷达态度
,读来理趣盎然.
东坡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
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想:
怎样才能到得了.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
“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
忽然得到解脱.苏轼虽被贬官有二品大员一下官至九品,远发海南,
但晚年的他政治心态和人生已趋向平和,“
人为什么一定要登上某个极点呢?
为何不欣赏沿途的风景,歇歇脚后下山呢?”
文章记录了游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显示了对待贬谪的旷达态度,读来理趣盎然.
四:东坡志林·记游 苏轼已卯上元,余在儋耳是哪篇文言文
《东坡志林 · 卷一 · 记游》中的《儋耳夜书》一文。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五:东坡记游译文
失散窘墙好景不长涎悦
六:《记游松风亭》的译文
原文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编辑本段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编辑本段注释 ①纵步:放开脚步。 ②就:到。 ③木末:树梢 。 ④死敌:死于敌手。 ⑤死法:死于军法。 ⑥意谓:心里说。 ⑦死敌:死于敌手。 ⑧虽:即使。 ⑨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 ⑩恁么:如此,这样。
七:东坡志林《记与欧公言》翻译
原文:记与欧公言
苏轼(苏东坡)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①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②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③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④,可以已佞⑤;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⑥疾矣。”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⑦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译文: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967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