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分别包括哪些?
从央行使用比较多的工具来看: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央票发行与回购),是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整货币供应量。
调整利率(加息或减息)则属于价格型工具,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锭过调整价格来控制对货币的需求。
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分别包括哪些?
一般来说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和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这三种可以称之为货币工具。你说的这几个都是一种
三: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是什么意思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侧重于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在我国主要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票据的发行与回购) ;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侧重于间接调控,通常借助于利率结构以影响市场预期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 主要指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率、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等。
四: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货币政策工具
——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五:货币政策为什么样实现数量型转变价格型
货币政策有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数量型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价格型工具主要是利率再贴现等当然还有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他货币政策手段
六:货币政策是数量型有效还是价格型有效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公开市场。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和信贷政策四种。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通过资产价格变化,影响微观主体的财务成本和收入预期,使得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调控自己行为(例如调整汇率)。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控制货币供应数量的调控工具,基本由中央银行进行主导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调控宏观经济(例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冻结部分流动货币,反之则增加流动货币的数量)。
七: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slf,mlf,spl的概念,特点
SLF
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它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
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
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PSL
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
PSL这一工具和再贷款非常类似,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不过市场往往将再贷款赋予某种金融稳定含义,即一家机构出了问题才会被投放再贷款。出于各种原因,央行可能是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有可能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贷款工具,但再贷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篮子当中。
在我国,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类的信贷投放,往往具有ZF一定程度担保但获利能力差的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基于市场利率水平自主定价、完全商业定价,对信贷较高的定价将不能满足这类信贷需求。央行PSL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这些领域。这也可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
MLF
M是Mid-term的意思。即虽然期限是3个月,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各行可以通过质押利率债和信用债获取借贷便利工具的投放。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目前来看,央行放水是希望推动贷款回升,并对三农和小微贷款有所倾斜。
它跟我们的比较熟悉的SLF也就是常备借贷便利是很类似的,都是让商业银行提交一部分的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并且给这个商业银行的发放贷款。最大的区别是MLF借款的期限要比短期的要稍微长一些,这次三个月,而且临近到期的时候可能会重新约定的一个利率,就是说获得MLF这个商业银行可以从央行那里获得一笔借款,期限是3个月,利率是央行规定的利率,获得的这个借款之后,商业银行就有钱了,就可以拿这笔钱去发放贷款了,而且三个月到期之后,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新的利率来获得同样额度的贷款。MLF的目的就是,刺激商业银行向特定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它是通过借用短期的资金,来发放长期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借短放长,短期的资金到期之后,商业银行就得重新的借用资金,所以为了维持一笔期限比较长的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频繁借用短期的资金,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短期利率风险和成本,由于MLF它的的期限是比较长的,所以商业银行如果它用MLF得到这个资金来发放贷款,就不需要那么频繁借短放长了,就可以比较放心发放长期的贷款。所以通过MLF的操作,央行它的目标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鼓励商业银行继续发放贷款,并且对贷款发放的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就是给三农企业、小微企业发放,以次来激活经济中的毛细血管,改善经过的状况。(粟坤全)
市场人士认为,由SLF向MLF转变,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SLO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Liquid......余下全文>>
八:怎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现在是偏紧缩性货币政策,目的在于对内缓和通胀,对外缓解外汇过多带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压力采用了“三率齐发”式标准动作,即同时使用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在汇率上人民币升值在公开市场操作上进行资金回笼。货币供应量增长但涨幅下降
九:印度有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印度政府和印度央行已经就一项货币政策架构达成一致,该架构将令管理通胀成为央行政策决策中的关键决定性因素。
据上周末在印度财政部网站上公布的声明显示,作为这个架构的一部分内容,印度央行将以在截至2017年3月份为止的一个财年中把通胀率压低至4%为目标,上下浮动2%。
印度央行一直都在利用多项指标作为货币政策行动的指导,如经济增长速度、汇率、通胀和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等。据上述协议称,现在货币政策的目标将主要是维持物价稳定性,同时考虑保持经济增长的因素。
孟买证券公司Anand Rathi Securities的首席经济学家Sujan Hajra称,新的架构将令印度央行的政策决定更加接近于某些大型西方经济体的模式。举例来说,政策决定将以通胀为唯一的重点,而美联储也同样以控制通胀和失业率为使命。
虽然这项协议设定了通胀目标,但同时规定将由印度央行行长来决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需要采取的最合适的措施。如果这个目标未能达成,则印度央行将需向政府汇报原因,并汇报该行计划采取的补救措施。
在2013年底,印度的零售通胀率上升至两位数,促使当局更加关注通过货币政策来大幅压低通胀率的问题。今年1月份,受一系列加息措施以及能源和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印度的通胀率已经下降至5.1%
十: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有效吗
日前,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是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从短期来看,尽管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经济总体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微观主体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长期来讲,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在这一不同于旧常态的发展时期,经济将表现出明显的新特征。正是由于宏观经济有着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压力,使得宏观调控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除了宏观经济的考验外,金融业与宏观调控自身内在的一些变化,同样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国际收支逐渐趋于平衡,外汇占款不再是流动性供给的主渠道,这需要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与引导市场预期管理上要有新的创新与应对;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当前以数量型为主的宏观调控方式面临挑战,如何兼顾货币政策的量价目标平衡,如何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逐步强化价格性调控,成为当前和下一阶段完善宏观调控框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问题的关键是,已经实施4年半的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新常态下,究竟该如何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首先要从“创新”和“完善”入手。不管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还是金融与调控自身的内在要求,都需要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有所创新,不断完善,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创新”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新的思路和方式来进行总量调节和结构优化;“完善”是对已有的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健全,是对现有调控框架的改进与优化组合。其次要着眼于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宏观调控既要立足国内新常态的现实,又要放眼全球化下的开放型新格局,既要关注金融改革与市场化的新变化,又要兼顾总量与结构、创新与风险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调控需要有“一盘棋”的大“思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就是要丰富和补充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平衡量价调控目标,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具体而言,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说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基础条件的变化,适时适度微调预调,既要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又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这就要求在新常态下把握好总量政策取向、力度和节奏,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在坚持总量稳定的同时,更加精准有效发力,发挥结构优化作用。按照这一要求,货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注重“滴灌”、“喷灌”,即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用结构性工具、正向激励机制,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注重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综合平衡。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风险暴露,其中既有市场......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