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一:滑坡泥石流如何防范和自救

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编辑本段应对措施

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当遇滑坡发生时,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发生在甘肃省东乡县的著名的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中的幸存者就是在滑坡发生时,紧抱住滑坡体上的一棵大树而得生。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如群测群防站或县、市、地区及省政府,均设有“国土资源局”。该......余下全文>>

二:遇到泥石流怎么自护自救

看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8994bbd6240c844769eaeef2.html

三:泥石流该怎样自救

一、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

专家提示

1.立刻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

2.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

自救互救要领

1.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2.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

3.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一定不要

1.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2.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二、滑坡来临前,如何提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

专家提示

可能的情况下,应在避灾场所预先做好必要的生活物资准备。

自救互救要领

1.应事先在避灾场所搭建临时住所。

2.事先将部分生活用品转移到避灾场所。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准备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常备药品及雨具等。

4.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一定不要

1.不做任何准备,或临时避灾场所条件恶劣。

2.缺衣少药。

三、泥石流发生后,食品不足、水源污染了怎么办

专家提示

千万不要饮用被污染了的水。

自救互救要领

1.食品不足时,应适量进食来维持生命。

2.若食物已短缺,应一边寻找山果等充饥,一边等待救援。

3.水源被污染,应立刻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4.可收集雨水饮用。

一定不要

1.继续饮用被污染的水。

2.食品不足,不想办法充饥,使身体虚脱。

四、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专家提示

安全的高地是最好的避灾场所。

自救互救要领

躲到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高地上。

一定不要

1.站在泥石流岸边观看。

2.躲在河谷旁边的大石头后面。

五、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专家提示

下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或行走。

自救互救要领

1.下雨天不要在沟谷中劳作。

2.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

3.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

4.去野外劳作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

一定不要

1.刚下过大雨便到野外活动。

2.雨后到山野河沟中戏水、劳动。

参考资料:120.qm120.com/...余下全文>>

四:泥石流来临时如何自救

泥石流来了以后怎么办?应该跑,但是呢不能顺着这个沟谷跑,要往两侧,沟谷的两侧高处跑。而且一旦泥石流来了之后,你深陷泥石流的时候怎么办?深陷泥石流你应该充分利用,泥石流跟水不一样,水是很难对付的,但是泥石流有一种很强的承托作用,因为它是固态的,粘稠的,所以你在泥石流尽量滑动你的双臂、四肢,然后保持把脑袋露在外头呼吸。一定要保持心态的镇定,因为泥石流的那种承托的话,反倒会让你安然无恙,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老大娘在爆发泥石流的时候,也在山区,这个泥石流下来之后,这个老大娘当时可能也是巧了,她被泥石流冲出一公里多,但是她什么事都没有,也就是说她一直把头露到外头的时候,泥石流就把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一直搬了一公里多,但是救出来没有受伤。不过如果遇到有特别大的石块夹在泥石流当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而最好的自救方法还是预防,预防泥石流普及科普。

五:如何避免泥石流的发生?

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①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②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③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④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⑤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复盖率。 突发泥石流 如何选自救措施?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自然灾害,我们还没有力量阻挡,不过在发生灾难时我们要学会自救,避免没必要的人身伤害!  一、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  专家提示  1、立刻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  2、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  自救互救要领  1、立刻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2、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  3、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一定不要  1、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2、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二、滑坡来临前,如何提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  专家提示  可能的情况下,应在避灾场所预先做好必要的生活物资准备。  自救互救要领  1、应事先在避灾场所搭建临时住所。  2、事先将部分生活用品转移到避灾场所。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准备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常备药品及雨具等。  4、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一定不要  1、不做任何准备,或临时避灾场所条件恶劣。  2、缺衣少药。  三、泥石流发生后,食品不足、水源污染了怎么办  专家提示  千万不要饮用被污染了的水。  自救互救要领  1、食品不足时,应适量进食来维持生命。  2、若食物已短缺,应一边寻找山果等充饥,一边等待救援。  3、水源被污染,应立刻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4、可收集雨水饮用。  一定不要  1、继续饮用被污染的水。  2、食品不足,不想办法充饥,使身体虚脱。  四、什么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专家提示  安全的高地是最好的避灾场所。  自救互救要领  躲到离泥石流发生地较远处的高地上。  一定不要  1、站在泥石流岸边观看。  2、躲在河谷旁边的大石头后面。  五、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专家提示  下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或行走。  自救互救要领  1、下雨天不要在沟谷中劳作。  2、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  3、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  4、去野外劳作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一定不要  1、刚下过大雨便到野外活动。  2、雨后到山野河沟中戏水、劳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