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刘备携民渡江

一:刘备携民渡江主要内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令其次子刘琮接替荆州牧,刘琮在手下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将荆州献与曹操,刘常在新野也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出来,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因不受收留,只得再次转战江陵,在途中的长坂坡被曹操派的精骑追上,因此有了当阳之败,最终刘备败走汉津口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44199330.html

二:简述 刘备携民渡江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丹荆州,刘琮在手下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将荆州献与曹操,刘备在新野也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出来,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

三:简述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却说曹仁收拾残军,就新野屯住,使曹洪去见曹操,具言失利之事。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传令军士一面搜山,一面填塞白河。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刘晔曰:“丞相初至襄阳,必须先买民心,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兵径进,二县为齑粉矣;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备即不降,亦可见我爱民之心;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也。”操从其言,便问:“谁可为使?”刘晔曰:“徐庶与刘备至厚,今现在军中,何不命他一往?”操曰:“他去恐不复来。”晔曰:“他若不来,贻笑于人矣。丞相勿疑。”操乃召徐庶至,谓曰:“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吾知公忠义,故特使公往。愿勿相负。”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

徐庶辞回,见了曹操,言玄德并无降意。操大怒,即日进兵。玄德问计于孔明。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玄德勒马大叫曰:“刘琮贤侄,吾但欲救百姓,并无他念。可快开门。”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张飞便跃马欲入,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魏延只管招呼玄德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兵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孔明曰:“江陵乃荆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玄德曰:“正合吾心。”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余下全文>>

四:携民渡江体现了刘备什么性格特点

其实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古代战争阶段带农民的,一般也没几个是所谓的仁义! 刘备所谓的携民渡江,不过只是个愚弄百姓的手段罢了,农民带上一批,关键时刻,追兵来了,农民可以抵挡,刘备有了逃跑时间,曹操还不能驱杀百姓,不然又会落下暴虐的恶名。 一举数得。

五:携民渡江故事梗概

讲的就是曹操杀奔荆州,刘表的小儿子投降,然后曹操顺势南下想一举消灭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此时的刘备兵少将寡只的往江东撤离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后话,就是赤壁之战),

然而,当时刘备所在地区的老百姓都很爱戴他不愿意归顺曹操,愿意和刘备一起逃亡江东.-------这就是刘玄德携民渡江.

六:刘备携民渡江解析 5分

笼络人心、一统天下

刘备就是一个假仁假义的家伙,携民渡江根本就是他的一个阴谋。

表面上看刘备仁德宽厚,与老百姓同生共死。实际上这是刘备的用老百姓做肉盾的方法。为什么用老百姓做肉盾?因为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正义的旗帜是不能丢弃的东西,谁都知道杀戮百姓是非常邪恶与不义的,先前的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

(卓)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如果曹操为了追捕刘备而对百姓大开杀戒,那么自己无疑就被戴上了屠戮百姓 残暴不仁 祸国殃民的种种大帽子,而且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董卓,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诸侯找到围攻的接口,而朝中的反对派也会趁机发难。所以利用百姓来做肉盾虽是一步险棋,但刘备却是瞧准才走的。他赌的就是曹操不会让自身和董卓划上等号惹来无穷的后患为代价来换刘备的人头。

逃到江边的刘备呢?

云长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已有船只伺候,云长请玄德并甘夫人、阿斗至船中坐定。云长问曰:“二嫂嫂如何不见?”玄德诉说当阳之事。云长叹曰:“曩日猎于许田时,若从吾意,可无今日之患。”玄德曰:“我于此时亦‘投鼠忌器’耳。”正说之间,忽见江南岸战鼓大鸣,舟船如蚁,顺风扬帆而来。玄德大惊。船来至近,只见一人白袍银铠,立于船头上大呼曰:“叔父别来无恙!”小侄得罪。”玄德视之,乃刘琦也。琦过船哭拜曰:“闻叔父困于曹操,小侄特来接应。”玄德大喜,遂合兵一处,放舟而行。在船中正诉情由,江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刘琦惊曰:“江夏之兵,小侄已尽起至此矣。今有战船拦路,非曹操之军,即江东之军也,如之奈何?”玄德出船头视之,见一人纶巾道服,坐在船头上,乃孔明也,背后立着孙乾。玄德慌请过船,问其何故却在此。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我料曹操必来追赶,主公必不从江陵来,必斜取汉津矣;故特请公子先来接应,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玄德大悦,合为一处,商议破曹之策。孔明曰:“夏口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请主公且到夏口屯住。公子自回江夏,整顿战船,收拾军器,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操。若共归江夏,则势反孤矣。”刘琦曰:“军师之言甚善。但愚意欲请叔父暂至江夏;整顿军马停当,再回夏口不迟。”玄德曰:“贤侄之言亦是。”遂留下云长,引五千军守夏口。玄德、孔明、刘琦共投江夏。

七: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要携民渡江?

很知性的问题。

刘备携民渡江当然不只是为了收买人心,同时这也是不得已之举。这次曹刘交锋,刘备毫无胜算,如果不混在人群里,更容易被剿灭;曹举着汉相的旗号,不会对老百姓痛下杀手,少量的军队混在百姓中,甄别就是个大问题,曹军切入人群中,节奏一定会放慢,曹明刘暗,刘备就能有时间应对变化,所以老百姓实际上是他的挡箭牌。

在当时的刘姓中,如果论资排辈,刘备跟皇帝隔着太远,甚至在当时已经不属于贵族,根本没有资格,他当然不能在知根知底的官僚当中推销他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血统理论,但是没文化的老百姓更容易相信他的说法,所以只能走平民路线,如果不冒险跟平民混在一起,他根本就没有可依靠的势力,而是个流寇而已。

举个现实当中的例子,你的外语基础很差,如果参加考试也就是个垫底的,于是你只能换个做法,跟一个哑巴的老外玩手势,然后拍几张照片回来骗人,把你跟老外在一起的照片拿出来炫,让别人以为你真的懂外语。

八:三国历史中刘备携民渡江疑问

你们这些无知的人不懂就不要妄加评论,如果说刘备带百姓渡江事为了作挡箭牌的话,那么很明显刘备是小人了?那么一个这样的小人为什么能被百姓说成仁义无双了,除了三国演义里提到刘备的这一特点,三国志里也有记载,曹操攻城略地,大小屠城无数,请问如果刘备把这些支持他的百姓留给曹操的话,这些百姓将会有什么结果,曹操奸雄也宁让他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他,他要是你们心中的英雄的话会提出来这样的疯狂语言?你们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就瞎比想呀,把你们放到那个混乱的时代我看你们活不了两天就让你们的顶雄曹操杀了

九:三国中情节:刘备携民渡江

可以看出刘备在当时农民阶级的斗争中保留了最主要最基础的东西,那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但并不能反映刘备爱民如子的性格特点,就三国分析而言,曹操占据城池后名声很不好,所以老百姓只是跟随名声稍好的刘备,这就使得刘备占据了群众基础,得以建立后来的蜀汉政权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