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手术安全核查表
科 别: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病案号: 麻醉方式: 手术方式:术 者: 手术日期: 麻醉实施前 手术开始前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是 □ 否 □手术方式确认: 是 □ 否 □手术部位与标识正确:是 □ 否 □手术知情同意: 是 □ 否 □麻醉知情同意: 是 □ 否 □麻醉方式确认: 是 □ 否 □麻醉设备安全检查完成:是 □ 否 □皮肤是否完整: 是 □ 否 □术野皮肤准备正确:是 □ 否 □静脉通道建立完成:是 □ 否 □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 □ 否 □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有 □ 无 □术前备血: 有 □ 无 □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其他: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 是 □ 否 □手术方式确认:是 □ 否 □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是 □ 否 □手术、麻醉风险预警: 手术医师陈述:预计手术时间 □预计失血量 □手术关注点 □其它 □麻醉医师陈述:麻醉关注点 □其它 □手术护士陈述:物品灭菌合格 □仪器设备 □术前术中特殊用药情况 □其它 □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 是□ 否□其他: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 是 □ 否 □实际手术方式确认: 是 □ 否 □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是 □ 否 □手术用物清点正确: 是 □ 否 □手术标本确认: 是 □ 否 □皮肤是否完整: 是 □ 否 □各种管路:中心静脉通路 □动脉通路 □气管插管 □伤口引流 □胃管 □尿管 □其他 □患者去向:恢复室 □病房 □ICU 病房 □急诊 □离院 □其他: 手术医师签名: 麻醉医师签名:手术室护士签名:
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三: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规定?
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评价标准(10分)
序号 考评标准及内容 分值 考 评方 法 扣分标准 得分 扣分原因
1
建筑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人流、物流、洁污分流流程合理。设无菌、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仅限一张手术床。
1 现场查看 布局不合理扣0.5分,无隔离手术间扣0.5分,其他一项不合要求扣0.1分。
2
有制定针对手术室特点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
1.5 现场核查资料及现场查看执行情况 资料一项不合要求扣0.1分,现场发现一人违反操作规程扣0.2分。
3
环境卫生学管理、医务人员操作过程管理符合卫生部《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见附件三);手术室的卫生用具应严格分区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1.5 现场查看 一项不合要求扣0.1分。
4
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等用品应当达到基本要求。 2 现场查看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2)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3)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5)进入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6)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原则上应交由中心供应室统一处理。凡老的建筑布局中手术室已设置有处理器械的功能则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7)腹腔镜、关节镜等清洗、灭菌设备配置符合要求,清洗和操作规范,灭菌达标,记录详实。
一项不合要求扣0.1分。
5
手卫生设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符合外科手卫生设施与外科手消毒的要求。(见附件四)
0.3 1、查看刷手间设施
2、抽查至少2名医务人员刷手操作。
一处达不到要求扣0.1分,一人次不规范扣0.2分。
6
特殊感染手术处理符合要求。
患者择期手术前应做有关传染病筛查,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传染病患者或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0.5 1.查看手术通知单、手术登记本。
2.现场查看、提问至少2名医务人员。 1.择期手术术前未做
不能提供手术通知单或相关手术登记本不得分。一例未注明感染情况扣0.1分,传染病或需隔离患者手术未在隔离手术间进行者不得分。
2.1人回答不正确扣0.1分。
7
手术室的各项监测有登记、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对不合格情况有处理措施及记录。 1 1、 查看手术室各种监测资料;
2、 现场监测含氯消毒液、戊二醛等。 一项不合要求扣0.1分。
8
洁净手术部的管理、质量评价及监测工作应当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 2 现场查看。
(1)进入洁净手术部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
(2)洁净手术部各区域的缓冲区,应当设有明显标识,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3)医务人员应当在气流的上风侧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操作选择在回风口侧进行;
(4)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洁净手术室在手术中应......余下全文>>
四:什么是手术室5s管理
5S管理在手术室管理:
5S在手术室的首要功能是让手术物品摆放规范化,手术间标识一目了然、物品摆放整齐、每间手术间摆放统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寻找物品。
5S最难是素养阶段,需要发动全体成员的热情、聪明才智,只有良好的科室文化才能坚持5S成果。
手术室每天100多台手术,手术量大、台次多,据朱玲珠护士长介绍,护士不太计较时间得失,会帮忙分台做,不分彼此。
台州医院手术室就像一个家,让我留下很深印象。只有一个护士长,但通过护士分工,如“大管家”、“二管家”、“姨娘团”等亲情味的管理模式,将科室管理有序。
开展“秘密天使”,关爱在身边。通过抓阄的形式,大家各自找到关爱对象。“秘密天使”暗中为自己关爱的对象服务,关心她帮助她。每个季度在科内公开投票评选,得票最多的前三名护士和前两名工友,成为“爱心天使”,将他们照片上墙,增强荣誉感、工作积极性,也增加家的感觉。
开展“好习惯之星“活动。每天寻找身边的护士、护工具备的好习惯,每个季度在这些好习惯里随机抽取五个,参照标准,由大家票选出最符合此习惯的5个人,当选为“好习惯之星”, 将他们照片上墙,增强工作积极性。 如好习惯分别是“提前15分钟洗手,物品准备充足”、 “术后手术间整理规范到位,物品归位”。。。还有 “更衣室文明行动”,在更衣室内宣传标语“卫生的环境需要文明的你”、“行动彰显素质、细节决定文明”,同时护士会提醒规范各物件放置,养成好习惯。
“大管家”,手术室的器械班护士,实行竞聘上岗,轮岗制,周期一年。分管手术室的二级库,各类高值耗材、特殊器械等,工作职责是科室各种物资的申领、手术物品准备。择期手术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该手术所需耗材的名称及型号,器械班护士于手术前1天下午,将每个手术间所需耗材分别放置并登记数量。手术当天该手术间的巡回护士与器械班护士核对其无误后带到手术间。每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把所剩耗材与器械班护士核对交接,避免耗材的遗失。同时安排竞聘上岗的最优护工协助“大管家”、二级库的5S管理。
色彩管理手术器械包。对各个科室进行色彩区分,淡蓝色代表普外科,橘黄色代表泌尿科„,用对应色彩的小标签进行标示器械包,清晰明了。同时,标上各类手术器械包现存的数量,并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的器械包情况进行补份。提高清点、拿取器械包的便捷性。
手术室标识清晰。手术室前台墙壁有手术室平面图,方便职工出入,不会走错通道误入清洁区、无菌区,避免医源性感染。
仪器操作流程化、图示化。对科室里的仪器进行操作梳理、规范,并示图表达,张贴在仪器上。连实习生能自学操作这台机器,工作质量提高。
手术室相关规定的电子、口头宣教相结合。手术室录制手术室相关规定等宣教内容,在家属等待区的电脑上播放,让家属能静下来仔细听,不懂时才问护士、护工,不仅家属满意,护士、护工工作效率提高、咨询工作量减少。
朱护士长设计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能网络监控、及时有效处理手术室安全信息。如医生首台到达时间、划刀时间、病人术前准备缺陷问题、术前标识以及核对环节缺陷、快切标本的转送时间;方便数据准确收集,加快流程。
手术室标本条码化管理。送检标本都附条码化标签,上面有详细的患者信息及标本部位,输入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管理,减少差错,并能明确核查者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术前准备室细节也很多。护士制作爱心形状的温馨提醒牌,挂在等待快切病人,工友识别方便,避免将未手术病人送回病房,消除安全隐患;为消除恐惧,给小患儿看动画片,并给幼儿发一张可爱的卡通贴贴纸作为表扬,上学的儿童制作一张勇......余下全文>>
五:患者识别制度
1、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要认真查对床号、姓名,进行识别患者。
2、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进行交接病人时,要详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进行识别患者,做好交接记录。
3、手术室(麻醉)与病房、ICU之间要详细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对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片)等进行核查。有交接记录。
4、产房与病房之间,要详细核对产妇的床号、姓名、新生儿的性别、手腕带,进行识别,做好交接记录。
5、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新生儿等使用腕带标识,腕带上注明科室、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作为各种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患者佩带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6、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共同确认与核对。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场及体表标识。
7、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六:手术室环境物表清洁与消毒
一、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人员名单)负责,保持柜厨清洁、干燥。
3、灭菌后物品应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室的专用柜内(离地面20cm、距天花板50 cm、离墙5cm以上),无菌包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先灭菌的先用,日期近的排在后面,排列整齐清楚,以便于保管和使用。包外要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化学指示带、签名。 4、负责人(值班)应每天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纸塑包装为6个月,过期或包装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过期重新灭菌。
二、一次性物品管理
1、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院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菌情况和价格关。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3、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4、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库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进货、发放、管理,不许与非灭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一起。 5、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形,不得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他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7、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容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如必须重新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就要对使用中的安全和效用负责
三、手术器械管理
1、无菌手术包及手术仪器由值班护士每天检查使用期限与使用性能,腔镜仪器每周检查维护,设专人管理,所有手术器材由专管护士每周大检查一次。
2、贵重手术器材设专柜上锁,定位、定量,定册、专人管理,设立“贵重手术器材登记本”,由专管护士负责每周清点与使用后销账,防止器械丢失。
3、外来手术器材由供应商送供应室交接清点,清洗、灭菌。 4、耐温、耐湿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及物品选用低温气体灭菌或内镜灭菌机灭菌。禁止使用福尔马林熏箱作为手术器械灭菌。
5、手术器械使用后应立即清洗祛除污迹、血迹,同时检查器械的性能与配件状况。
6、常规手术器械:日间手术结束,器械经初步清洗后即送供应室处理。夜间手术,器械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后次晨送供应室。污染手术器械先浸泡于2000mg/L含氯消毒液30分钟,再按以上方法处理。 7、腔镜手术结束后,腔镜器械经初步清洗后即送供应室处理。 三、无菌溶液管理
1、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静脉注射溶液不得超过2小时,稀释液不得超过12小时。
2、大包装碘伏、酒精密闭保存,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30天,小剂量包装有效期为7天。
3、手术用洗手液、消毒凝胶注明开启日期及失效期。
4、各种消毒液的浸泡方法,药物浓度等要符合要求。定期更换,手术器械浸泡前按要求做好化学浓度的监测。
四、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各类无菌物品由专人负责检查,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2、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不能混放,无菌物品必须储存在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或密闭柜厨,循序排放,分类放置,储存环境必须有空气消毒设施。
3、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格按照购入,验收、 储存、 使用的管理要求执行。
4、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合......余下全文>>
七:求护理中的身份核对制度内容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八: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ICU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为救命,主持抢救负责人有权力签署“特急急救”意见,先救治后付费,但此权限仅限首次。行使后应立即报告医疗行政和总值班,以后不付费诊治需请示医疗行政审批。
(九)如违反以上条例视为责任事件,医院将进行严厉处罚,因此所引起的后果,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2.三级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不少于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二)对重危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
(三)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子、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病情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五)查房内容: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危重病例,审查对新入院、疑难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副主任医师对新入院的一般病人在首次查房时应提及包括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四方面的内容,对疑难病例应提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意义及明确诊断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对已发出“病危”通知的病人,应自当天起连续三天,每天进行查房,查房需提及当前的主要矛盾以及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余下全文>>
九:如何制定急诊患者身份核对制度及流程
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手术室于ICU之间的病人管理流程是:
第一,患者在手术室手术完毕,需要专人护理或者病情较重必须进行密切监护时由主刀向ICU申请转入ICU,麻醉师电话交接班介绍患者情况,让ICU做好交接准备。
第二,患者从手术室转移到ICU的过程中必须有麻醉医生及两名以上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麻醉医生必须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充分装备,及时迅速,安全稳当的进行转移。
第三,患者送至ICU时麻醉医生和ICU医生进行交班,核对病人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须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