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创新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对于精神文明有何意义

当代的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20世纪人类发展的文明中,科技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是最令人瞩目的。21世纪,科技知识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当代的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1.科技(包括科技创新)是精神文明内部结构的重要内容。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知识创新使人类进一步脱离愚昧、无知、迷信、落后的状态,是提高人的素质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知识创新所包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科技创新为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新的物质基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创新、传播、转化、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强弱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必将成为人类精神文明中最活跃最强大的变革因素,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越来越坚实的物质基础。

3.科技创新促进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包括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受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其全面发展变化。

科技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发展文化的有力手段和推动力量。科技创新与文化结构中的其他因素和部门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其他部门的进步,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科技创新与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极大地推动教育的发展。一是科技创新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二是科学的发展基础在人才,人才是靠教育来培养的。科技知识创新不断向教育提出培养能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人才的新要求,这种需求促进了教育结构、门类的调整变化和规模的日趋扩大。三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手段的保证,使教育手段发生变革,提高教育质量。

科技创新促进文学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文学艺术以社会生活为自己的创作对象,科技创新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在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不仅为文学艺术增加了表现题材和创作内容,而且为文学艺术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段,增强了艺术效果。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深刻地揭示了文学艺术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给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方法的指导,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三是科技创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将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体育,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措施。

4.科学特别是科技创新对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为人们接受先进的世界观提供了新的科学的依据。二是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科技创新不断为道德建设增添新的内容,是人们建立道德行为的知识基础,它促使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变革。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揭示事物间的互相联系,深刻证实科技的发展是各方面大协作的结果,它启示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促进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在追求科技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由此还形成了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构成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科技创新进一步体现出人......余下全文>>

二:新常态下,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有什么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当前,全球创新形态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紧迫的战略需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又应该以怎样的新思路实现科技创新的新作为?《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宝明。

陈宝明认为,尽管我国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生机勃勃,但长期以来,我国也存在着向创新驱动转型动力不足和创新环境不完善的问题。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较强的要素驱动惯性,制约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还未充分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新常态下,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就是要在把科技进步放在前所未有高度上的同时,通过全面创新为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因此,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实际上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两个关键“轮子”。

陈宝明进一步分析说,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是新常态的本质特征。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但经济发展将实现向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结构更合理转变。特别是经济发展动力要向新增长点转换,在新常态的主流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传统投资、出口和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实际上只能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

陈宝明认为,当前我国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迎来重要机遇。这是因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群体性突破,加速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兴起,为我国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和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加快,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加速,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作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已从科技创新本身的竞争转化为创新体制机制的竞争,谁能够更快地适应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释放创新活力、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谁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换言之,在形成国际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传统资源要素禀赋的重要性下降,而营造创新生态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如何理解全面创新的“全面”呢?陈宝明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的本质是全面的,包含着各领域、各环节的创新,也包括制度、管理、教育、文化、组织、工艺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全社会的创新。

陈宝明认为,新常态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既要尊重科技本身的发展规律,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紧密适应消费需求,解决社会和民生关心的科技问题,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二是要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协同,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还要通过相关制度改革释放创新的活力,使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通畅。三是要加强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更有利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国内外创新的交流与互动,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四是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仅要重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作用,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陈宝明认为,新常态下,我国不仅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创新,改善创新环境和制度;通过制度、组织、管理等的创新,为科技创新及其作用发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真正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余下全文>>

三:什么是科技创新

一,名词解释: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二,详细说明: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 、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从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技术创新双螺旋结构出发,进一步拓展视野,技术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于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来自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正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信息技术引领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创新,这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疑是我们所在这个时代创新的主旋律,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之间的协同互动共同演化形成了科技创新。

三,创新发展: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人们自觉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就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就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学习各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无疑是提高上述自觉性的很好方式。

从各国的经验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

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等等。没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就很难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当前,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科技诈骗、学术腐败的案例,尽管这类事在急功近利的风气下难以避免,但必须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等。

在人类社会中,做成一件事的条件无非是人、财、物。在三个条件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科技创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体现得更为突出。当然,人的因素并不仅仅指个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会组织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无财、物,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谓科技创新的环境创造,就是让人、财、物能自然地结合、有效地鸡合,实现一种“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和谐状态。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余下全文>>

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意义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短缺,土地、森林、水、石油、金属矿产等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都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使13亿以上的人口普遍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变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增长的模式,走资源消耗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过剩,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而这种技术的获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为跨国公司做代工的加工组装型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当代一系列军事变革。科技强军是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畅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来源面临着军事工业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即使花钱,也买不来国防现代化。我们只能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