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常态下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一、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及特征
(一)现状。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建国至今,我国历经了两次失业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失业群体主要是返城知青,当年
失业人员达560万人,失业率为5.4%;第二次发生在1993年,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之
后,失业率逐渐增长,来势汹涌。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失业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失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图1,图2)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5
年底,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9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4年基本持平。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
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4.2%。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虽然从2004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不能说明我国失业问题有了根本性的
改变,就业压力巨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1、经济高增长与失业率高增长并存,就业弹性系数开始下降。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
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但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效应逐步缩小。
2、失业人数逐年增多,失业率逐年提高。从绝对数来看,我国城镇失业人
口的数量已由1997年的576.8万上升到2005年的839万,增加了262.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尤其是2000年以后,失业人数陡
增,2003年后增幅虽逐渐平缓,但仍保持着增进的趋势。从失业率来看,从1997~2000年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大概在3.1%左右,但也从2000
年后开始迅速上升,到2003年达到4.3%,而后开始逐渐平滑,每年以一定比率增长。
3、知识型失业出现并普遍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由1996年的93.7%下跌至2005年的72%,且从2001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
的扩招,高学历的劳动力不断增加,使原来基本均衡的供求关系被打破。人才资源的积压、浪费也使我国的失业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更加复杂。
二:近年来我国的失业现象具有哪些特点
一、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及特征
(一)现状。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建国至今,我国历经了两次失业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失业群体主要是返城知青,当年
失业人员达560万人,失业率为5.4%;第二次发生在1993年,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之
后,失业率逐渐增长,来势汹涌。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失业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失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图1,图2)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5
年底,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9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4年基本持平。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
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4.2%。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虽然从2004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不能说明我国失业问题有了根本性的
改变,就业压力巨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1、经济高增长与失业率高增长并存,就业弹性系数开始下降。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
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但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效应逐步缩小。
2、失业人数逐年增多,失业率逐年提高。从绝对数来看,我国城镇失业人
口的数量已由1997年的576.8万上升到2005年的839万,增加了262.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尤其是2000年以后,失业人数陡
增,2003年后增幅虽逐渐平缓,但仍保持着增进的趋势。从失业率来看,从1997~2000年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大概在3.1%左右,但也从2000
年后开始迅速上升,到2003年达到4.3%,而后开始逐渐平滑,每年以一定比率增长。
3、知识型失业出现并普遍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由1996年的93.7%下跌至2005年的72%,且从2001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
的扩招,高学历的劳动力不断增加,使原来基本均衡的供求关系被打破。人才资源的积压、浪费也使我国的失业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更加复杂。
三:造成我国失业问题主要因素有哪些
为了给民营企业一个发展的空间。竞争力差的企业被关停,形成一部分失业人员,还有一些生产过剩而倒逼的企业。
四:造成中国目前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主要原因是求职者人数多,期望高,用人单位基于市场环境不能提供较高待遇,而且对于招聘人员有一定要求,形成就业错位,暂时没有有效解决方法,只能靠求职者自己去调整期望值
五: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
人口太多
六:失业问题怎样解决?
1.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供给 2.在不能以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条件下,缩短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必然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 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因需求不足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西方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所制定的工资指导线,以及一些大公司用降低工薪福利的办法来替代裁伐计划的方法可以避免就业机会过多损失,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发展第三产业应成为我国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手段。 从完善劳动力市场着手来治理城市失业问题。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由于其发展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因此还有很多不完善及不规范的方面有待改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平等合理的权益,使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 通过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来增强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对此,国家应当建立起职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办公室等开展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安置指导等系列化服务。 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包括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职业培训网络和职业介绍网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权威、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成本。
七:如何解决中国失业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失业问题 保险 商业 经济
八:如何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
发展经济,投资,消费,进出口全面发展。调整产功结构,由加工型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控制人口,中国人太多了,就业就有难度了。
九:我国失业人口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失业问题、职工下岗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发展的潜在趋势也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为什么失业问题如此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一国就业状况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平衡情况,劳动力供给又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等。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新增劳动力绝对数仍将大幅度增加。这就会形成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就业压力。从劳动力参与率的状况来看,由于我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每个公民对生产资料有无差别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方式实质上是每个公民都具有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权利。同时,由于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客观上也要求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劳动的权利转变为劳动者获取生活资料的一种福利,形成社会主义国家独具特色的权利--福利型就业,劳动力参与率极高。有资料统计,我国总体劳动力参与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出近13%。劳动力供给人口总量过大和劳动力参与率过高是形成我国劳动力供给双重压力的主要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大量体制性冗员释放。我国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劳动者的素质较差,是导致体制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人口增长较快。就拿城镇居民来说,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而城镇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劳动力又相对过剩,使新增的这一部分劳动力无法顺利安置。另外,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据骇计,我国企业现有职工队伍中,初中文化以下者高达68%,全国700万青年职工中达高级工者仅占3%。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的广东省也不例外。广东省的高级技术工人不足60万,占工人总人数10%左右 。如此看来,职工的大量失业就在所难免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和使用实行统一招收、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企业只能作为国家机关的一级派出机构执行上级劳动部门的劳动计划,没有任何用工自主权,也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效率低下的责任。由于国家实行权――利福利型就业制度,低工资、高就业,一个人的饭两个人吃,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国家通过下达劳动计划指标把大量劳动力向企业安置,造成许多单位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而企业行为本身的非经济化也助长了企业大量富裕职工的存在。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只是国家大工厂的一个车间,只是国家机关的一个派出机构,能否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下达的产值、产量和劳动等指标,是评价和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主要标准,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也和企业的生产规模、职工人数、计划完成程度等密切相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严重妨碍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统一的弊病,充分调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切实解决我国经济体制运行的深层次矛盾。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和推广,一方面使许多破产企业、濒临破产企业和劳动合同正常解聘职工加入了失业者的行列。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确立,最根本的任务是保障企业用工自主权的落实,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这就使国有企业对长期以来用行政手段安置到企业的大量富裕人员进行必要的排挤和释......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