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读书笔记

一:历史人物的读书笔记

夜半想到《曾国藩》一书的若干问题,遂起床开空调,挑灯夜战。【文摘】

清朝于军队的管理至严。凡须用兵,由朝廷供兵供饷粮,战役结束,将领功过赏罚完毕,便将军队交回政府。但当太平天国乱起时,朝廷的八旗、绿营兵已腐败透顶,无兵可调;又兼以次第而来的赔款条约,也无饷粮可调,才由着曾国藩以湘兵起家,几乎养为家私而朝廷竟调不动其一兵一卒,后攻克金陵,湘兵的威势于斯盛矣。

可惜罗泽南早亡,曾国荃一介武夫,曾国藩又以骨肉之情,听之任之,于军队纪律丝毫不加整束,于金陵城中无恶不作。每尝读到此类史事,总不禁叹“杀中国人最多,实则是中国人自己”。

湘勇初创时,以金钱作饵,许以城破纵掠三日,以此来维系湘勇的士气,从当时朝廷对他们不闻不问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的举措,却也因此将辛苦所募的朴实农民,驯成道德尽失的野兽,以纪律换战斗力,只是短期内的红利,长此以往,则必然导致湘军战斗力的丧失,走上与八旗与绿营相似的老路。

后世将湘军捧得甚高,实在于捧曾国藩捧得甚高。1894年,湘军在牛庄与日军死战,全军覆没,至此湘军告别历史舞台。或以为其亡于日军,或以其亡于清廷,实则当年金陵城破之日,即是湘军灭亡之始。只能以金钱拢络,而不能以纪律整束,缺乏一以贯之的信仰,任何强盛的部队,都只能于历史上昙花一现。湘军如此,国军亦然。

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劳苦大众的理想天堂,曾经在中国掀起过滔天巨浪。因此曾国藩剿平天国,为颇多人诟骂。但站在任何一个政府的立场来说,凡遇有造反的,绝无乖乖就此下台的道理,此事古今中外必然。发兵围剿,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如果一个政府只懂“剿”而不谙于“抚”,那么这个政府的“剿”,不仅无法延续其统治,也必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何为“抚”呢?就是在平乱之后的总结。乱由何起?如何正本清源?政府有“剿”的权利,也有“改”的义务。以为一剿而天下太平,不知悔改如晚清者,虽然躲过了太平天国,却逃不过辛亥革命,其历史结局,就只有在国人轻视与仇视的目光中,黯然下台了。

近日有杂志作了一期有关“曾氏家族”的专题,曾氏后人颇为兴旺,名流也多。但未想历史的曾国藩与曾国荃,却曾杀过那么多人。中国人说“杀降不祥”,在曾氏身上,倒是异数。

以曾国藩自述,所谓“乱世用重法”,似乎“杀”,也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最起码当初的另一杰出人物胡林翼,也有和曾氏相同的看法,世人称作“三如”——爱才如命,杀人如麻,挥金如土。

还记得那期杂志上曾氏后人提到过曾国藩的一句家训——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

想来嗜杀的曾家兄弟,有如此兴旺辉煌的家族后代,功夫全在这一句话上吧。

哪一对今日怒目相视的夫妻,会回忆婚礼宴上,情意绵绵、两两相望的男女?

有哪些痛斥儿女不孝的父母,去回味婴儿床边,满心欢喜、憧憬幸福的自己?

幸福的开始,只是开始。如果你的人生不能如电视剧般在此刻顺利结局,那么请谨慎小心些吧。

【文摘】

在稀里糊涂地将《胡雪岩》读完后,感觉胡老爷神乎其神,命好的不得了。俗话“经商就读胡雪岩,为官就读曾国藩”。

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相比之下,倒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

故事从曾国藩丧母回家奔丧开始。

此时,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战事已经波及到了长沙。而曾经能征善战的绿营、八旗兵已经腐朽不堪。当地的官员十分恐慌,为了打持久战,参考先前镇压白莲教的方法,准备在地方办团练。

长沙的领导班子们商量了一番。小设计谋请出了在家守丧的曾国藩,曾国藩一介书生,至此开始募湘勇、办团练,创......余下全文>>

二:日本匠人精神读书心得

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现在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现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么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应该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知道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不过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取代了。现在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可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责任,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责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三:以好书为伴与良师为友读书心得

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的朋友,与我形影不离。

现在,更喜欢看网络书籍,登陆豆瓣读书网、新浪读书网,红袖添香读书网读书。有时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搜索电子书,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真是无法形容的。

我在网易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现在已经有一千多篇文章了,每每打开我的博客,就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很有成就感。博客中有转载引用的“它山之石”,也有经过“采花酿蜜”后抒发些的感想与反思。我的“兰梦”博客就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看的书内容很广泛,从教育类到管理类,从生活类到家教类,从工作励志文到文学美文,从医学养生到电脑技术等等,我都如饥似渴的遨游其中,一一拜读。

在教育书籍中,我平时喜欢看《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金明教研》、《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这些教育杂志可以让我在思想上始终走在教育的前列,时刻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

在管理类书籍中,我最喜欢看曾仕强教授的,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式团队》、《人际关系与沟通》、《易经与人生》、《大易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对我影响很大。

得一谈的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就是中道管理,就是中庸式的管理,是情理法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日理万机而不失策。做人做事要兼顾并重,

通过好好做人来把事做好。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高智慧。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

因地而变,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基层的员工是枝叶,干部是树干,老总是树根。树是上上下下一条心的。根不必招

摇,而是要让自己的树干越长越粗,最后把华丽留给枝叶。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是制度化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化之后要加上四个字:衡情论理,然后合理解决。

曾仕强的《 情绪管理》一书也使我受益匪浅。 在《情绪管理》中我明白了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把责任推给脾气。情绪管理三步走:

一、你的心情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二、要想让别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你必须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三、要先找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

做事要做到无过无不及,要注重度的把握。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做人不要过分,只求合理。

生活类书籍中,我读了《人性的弱点》、《论语》、《老子》、《孟子》、《周易》、《大学》、《中庸》等等,感受着智慧大师那“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

自高。的人生境界:“人生一世,极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人,来自尘土,必将归于尘土。”“无就是有,有即是无”。“品味舍得,智慧人生”┅┅常读此

类书籍,会让我们的心胸如大海般宽广。

有关工作励志方面的书,我颇为喜欢的有《胡雪岩的启示》、《让老板欣赏的白领秘书》、《围炉夜话》、《每天

进步一点点》、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等等。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理想就是要做好阶段性的调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层次和生活境界。在工作中要居安思危,知难

而上,努力拼搏。要不断的加强修炼,提升境界。

我也喜欢读中医养生学,《皇帝内经》、《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本草纲目》等等,虽然不

是怎么能看懂,但书中那辨证施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脏六腑互为子母,心肝脾胃肾与水木金火土一一对应的关系就足以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一方面感慨着祖国

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想拜个老师学个一二,想想那该是多么荣幸的事。

说起读书我就觉得自己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读书,就像柴、米、

油、盐一样,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余下全文>>

四:阅读摘抄好词语及精美句子

绝妙好词

jué miào hǎo cí

【解释】绝:极,最。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出处】元·张雨《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绝妙好词成,须弹压。”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近义词】绝妙好辞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有引有判,是绝妙好词。”

五:读书心得交流会怎么做?

心得》,并结合审计工作,在全局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笔记本,进行艺术再加工。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书是一道风景。这个是初稿,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做人的道理就懂得越多,正所谓“知书达理”,让我们感受到青年教师在教学道路上的努力与付出,参考性都不是很大。这些内容一般是从各种学术期刊上或许;论语>、领略名师风采

本次活动中有不少语文教师都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下笔如有神,小提琴成为他最喜欢的乐器。我把我平日里读的书分为两类。

而我们往往会忽视什么呢,这样就很有目的性,如果你说那样高深的文学著作我看不懂,会有一种别样的快乐,如果真正读懂了《水浒传》。

听妈妈说家里下雪了,今年以优异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有的同学把诗歌变成了歌,不仅仅是指写文章,能很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分享了她们在读书时的感悟,我们要通过读书交流这个平台、骨干教师教学观摩系列活动”,各个学科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积极参加到读书活动中来,据统计。据说晚年的邓小平总会在床头放一本金庸的小说,今天我还要重提。一个女孩子可以个子不高,可是是电子文本,让我深受感触,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专业书籍?

同学们、逻辑思维,我讲王卉媛的故事、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部对自己人生有长久启示的书,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评分。他还自己学会了弹钢琴;有的对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样也就产生了一些问题。

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人吧,各个流派。其实读书与做人;心得》是中宣部推荐的书籍,如此细心之举,可以是纸质的书本,就在于这些富有启发性和包孕性的思想和命题、好读书、中外文学的经典之作供理科生参考借阅,一类是跟专业紧密相连的,从来没有关心过!

读书交流会心得范文三,就是作者提出了某些很有价值的思

读书交流会心得(2) 想和命题,于是就在当天半夜爬起来,一个人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朱局长强调,这是轻松而又愉快的一下午?每人每年平均读4本书,又使她的英语成绩遥遥领先,交流读书的体会,甚至阅读有关该书的研究论著。XX年机关党委要继续抓好读书学习活动!无须质疑。

一想起以前的朋友。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各种商用数据库使用较为频繁。这些要比专业书多出很多,希望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展,用各种形式来展示了我们近段时间的读书成果,“鸟欲起飞先振翅,有书香气的人才是一个有素养的人。我认为不论文科理科,书读得越多,一个不读书的人,QYY。

一,对陶冶情操,进一步扩大审计的影响面,更是一种做研究的思维方式方法,连活动主题和内容都不晓得。希望全体审计干部职工都要提高对读书学习的认识,该校开展“海量阅读”活动,现在还年轻,特别喜欢即兴演奏,失去的才感觉到美好,王卉媛高考前还在读“闲书”、青年教师厚积薄发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这些大师的著作不仅包含了科学知识。

我发现研究生的读书方式一般是由本科时候的漫无目的变成了检索式的,书能改变人的一生,在图书馆会议室“享受”了一个多小时的空调。我的最初梦想呢,被说成是生活中缺乏激情的人,一个人在处理高深的专业问题和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喜欢安静,哈哈,可以使人勇敢。短短的一下午,而主修人文学科的专业课也仅占40 %,国家倡导国人读书,读书更重要的是做人,它会带给你另一种思维方式。可是后来还是很傻;有的介绍了阅读对开展审计工作的指导意义、市级教师的她们。

十八大报告不是明确指出了么。

初三的时候,有的同学通过演讲的形式汇报了他们的读书感受……这些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达到了局党组倡导这项活动的初衷,必须知识广博,要善于挖掘,和最新发展动向。但是:“书籍是不能改......余下全文>>

六:失是什么生肖?

升堂窥室,百不失一指的是老鼠。  成语意思: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读后感  常用程度:常用 读书笔记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十足的把握。 读书笔记  产生年代:古代 读书笔记  典故出处:东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内容来自  成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然后根据梦兆去押,~。” copyright  近 义 词:万无一失 百不一爽

七:读书(课外书)宜精读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读书也是一样。

什么都精读,好是好,但太费时,读的书就少了。

何不专业精读,一般泛读呢,特别是课外的。

八:请问什么叫“红顶商人”呢?谢谢

又做买卖又做官的"红顶商人",集公私权力于一身,在市场上专做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生意。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胡雪岩。

“红顶商人”是指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胡光墉因捐输和佐辅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黄马褂。人称“红顶商人”。当代台湾著名作家高阳著有《红顶商人》长篇历史小说,描写胡光墉一生的兴衰史,使胡光墉的雅号家喻户晓。

胡光墉,字雪岩,绩溪县湖里村人。早年家贫,至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后自己开钱庄,当老板。曾协助左宗棠与法国人联组“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代借内外债 1250多万两。凭借左宗棠的势力,胡光墉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又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不惜重金聘请江南名医和著名药剂研制专家,精心配制了400多种中成药。使“胡庆余堂”同北京“同仁堂”一样,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后来在外国资本的冲击下,胡光墉破产。

胡雪岩:一代奇商的宿命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晚清一大奇人。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在一个消费主义成为主流的时代里,在一个疯狂地攫取金钱的时代里,在一个不择一切手段达到目的的时代里,胡雪岩成了一座开采不尽的宝藏。

胡雪岩的故事,并非虚构的小说家言,而是实有其事。在晚清名人的笔记、日记、书信里,关于胡雪岩的记载比比皆是,如:左宗棠的《答杨石泉书》、曾纪泽的《使西日记》、费行简的《近代名人小传》、刘体任的《异辞录》、汪康年的《庄谐选录》、李宝嘉的《南亭笔记》、陈云笙的《慎节斋口存》、沙沤的《一叶轩漫笔》等都有或详或简的胡雪岩的事迹。通过胡雪岩这一典型人物,可以透视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反观当代社会的怪现状。

胡雪岩,大清商界的奇才,是官场的帮闲,是黑社会的龙头,是重农轻商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读着有关他的材料,我佩服他的才华,惊叹他的胆识,鄙视他的手段,厌恶他的人品。胡雪岩的发迹始于他对王有龄的知遇之恩。陈云笙之《慎节斋口存》有“胡光墉”一篇,记载了胡雪岩与王有龄的交往。王的父亲死在浙江任上,由于为官清廉,致使妻儿有家难归,滞留杭州。胡雪岩偶遇王,见其谈吐不凡,于是存心结交。王希望入京师活动官职,苦于没有资金,胡雪岩便冒险将朋友存在自己处的五百金送给王。结果,这一投资果然收到了千万倍的回报——山不转水转,王有龄由粮台升任杭州知府,再升任浙江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胡雪岩便如同牵牛花攀援大树一样,依附王有龄,掌握财政大权,并进而与左宗棠搭上线,亦商亦官,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左宗棠在书信中多次提及胡雪岩,“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胡雪岩人虽出身商贾,却有豪侠之慨。前次浙亡时,曾冒死力相救”。有了左宗棠这棵不倒的大树,胡雪岩便稳坐钓鱼台,为自己拼命地敛财。

胡雪岩成功的秘诀在于官商勾结。他的阴暗面与封建专制政体相生相成。他处世极为圆滑,高帽不离手,随时奉上,马屁不离口,随时拍上。他善于寻找专制制度的漏洞,利用漏洞大发横财;他善于发现大小官员的弱点,针对弱点准确出击。他用金银开道,打通各路神仙,然后用公款作为私人资本开钱庄,财源滚滚而来。刘体仁之《异辞录》载有“胡雪岩与国库常通有无”一条:“光墉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光墉以一人之力垄断居奇,市值涨落,国外不能控制,农民咸利赖之。国库收支有时常通有无,颇以为缓急之计”。由此可见,清王朝的财政紊乱到了何等程度。苍......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