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学时,我常常想,我曾经也是一名学生,就必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学生对学习的疑惑,感兴趣的问题,理解困难的地方,都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1、备教材要“懂、透、化”。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却是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备学生要 “实”。我们常说,“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在执教三年级语文第五册“女娲补天”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于成语故事的理解,喜欢听故事,并且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动画片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下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教学的其他环节也要注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准备,才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要平常简单说话的答案,不要那些大道理,求帮助 10分
“我工作的分水岭是2011年参加的山东省骨干班主任培训(以下简称省培)。”杨慈辉坦言,自己最初担任班主任时,只知道一味地埋头干,时时靠,点点抓,最后不但自己疲惫不堪,而且也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省培”来自一线班主任的报告,却为她重新开启了一扇窗,“让我这只井底之蛙开始尝试跳出固守的那口枯井。”
开展自主管理 做智慧型班主任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去年的家长会。”杨慈辉说,“最了解孩子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以去年的家长会,我决定由孩子们自主主持。家长会前,我和班干部、课代表一起商量会议流程和具体内容。最后决定,开场白由我主持,孩子们的班级生活、上课情况及作业情况、各种习惯等,分别由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和各科课代表自行主持。”“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家长会。”杨慈辉自豪地说道,“会后,有家长抱着我的胳膊说感谢,说孩子的表现给了他们意外的惊喜; 有家长拉着我的手说合适的时候也让他们家的孩子表现表现。那一刻,我感到很满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幸福洋溢在杨慈辉温柔的脸庞上。“以前,我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强化管理,时刻在班级盯着、看着、防着,怕学生违纪,怕扣分、怕成绩下滑。慢慢地,我和学生的关系变成了猫和老鼠,甚至严重时还升级成为针锋相对的‘阶级斗争’。”
但自从参加“省培”之后,杨慈辉意识到了工作方式的不足,开始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此,她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走进书籍钻研,请教老教师经验,观看优秀教师视频,为工作方式的转变储备智慧基础。“如今,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会让孩子们自主定班规;自主竞聘班干部;会成立家庭小组,建立小组管理机制,实行小组自主管理、自我管理。每个活动我都只做一个好‘导演’。使学生在学校并不只为了学文化知识、只为了考高分,而是让他们在学文化的过程中养成一种做事情的态度,进取的习惯和思考问题正确的方式方法。”
杨慈辉笑笑说:“刚放手时也不是特别放心,经常明察暗访,了解他们做得效果怎样,把信息搜集上来后,看孩子们在哪些方面或事情上还存在问题,再进一步完善。现在已经驾轻就熟,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理念了。”
把好“三大媒介”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既是教育制度,也是文化模式。”杨慈辉说,虽然学校生活只是孩子们人生经历中的一段过程,却为他们的一生奠定了基础。“每个班级中都有三类人,即优秀生、中等生和问题生。一个优秀的班级,只会让优秀生表现得更积极、更优秀;让中等生向优秀学生学习、看齐;让问题生向中等生转化。而这一系列转变的前提,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
杨慈辉告诉记者,每次家长会上,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孩子交给您,您多说说他。他就听老师的话,不怕爸妈的话。”家长们的这句话让她既喜又忧。为此,杨慈辉专门组织了班级刷鞋比赛。“我先调查了有多少学生冬天自己洗衣服、刷鞋,有多少从来没洗过衣服、刷过鞋。然后我在班上倡议开展刷鞋比赛。周四中午男生刷,周五中午女生刷。时间15分钟,刷得过程不能弄脏地面和台面。其间,我会与孩子们交流刷鞋同读书、写作业比哪个更累;告诉他们,妈妈为他(她)刷了十多年鞋,要懂得惜恩、感恩;让孩子们在周记中写下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真情实感,让每一个活动代替苍白的说教,引领孩子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杨慈辉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和他们交流,给他们鼓励,“语言、动作和眼神是影响学生的三大媒介,只要班主任把握好这三大方面,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建议的作文
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学生体悟 体育锻炼可以说是我们初中生最讨厌的时刻了,们每次体育老师吹哨子,大家都会抱怨不已,因为它太累了,大家都厌恶它。每次它都会把我们折磨的腰酸背痛,有几次我还差点吐了出来。 自从校长和我们说要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时,我才明白了,体育锻炼完全是为了我们好。体育锻炼是为了我们中考能考上30分才训练的。我们偷懒只是会减少我们自己的锻炼时间,对老师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站在体育老师的角度想,每天他都要在操场上站很长时间,等那些来得晚的班级,也要陪我们训练,本来他们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中休息的,但是他们却愿意在寒风中帮我们训练,让我们拿到30分。所以我们偷懒是绝对不对的,既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也浪费了时间,没有任何收获。 校长叫我们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别人的感受,多想想为什么人家要这么做,我们有做错在哪。
四:想做一个关于培训学校的网站,就是综合评分那种,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主要是为学生推荐好的 50分
推广力度很大,毕竟网站上的东西不容易让人相信,感觉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五:使学生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最好教学方法是什么
1,启发式,2,引导式
六:中学生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禒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当中必须把一切能给学生的机会都给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究,比较,发现,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探索空间。要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探索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二、提倡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让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寻求多种答案,在这一个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探索性。质疑提问是探索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数学而言,有时侯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个,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三、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会与人合作就是探索能力中的一项。 1、课堂上,学会与他人合作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要更多地提供给学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编应用题。每人自己先编一道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给另外三人做。并在小组里相互批阅,相互说一说是怎么分析的。此外还通过与其他小组的竞争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以此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想要与人合作,会与人合作,乐意与人合作。 2、在合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以上这些内容,它们都是以思维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形上升势态。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在实践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或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较合理的知识序队建立信息库,便于日后提取、删除、归并,进入新的实践、探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