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信任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我认为,75%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不是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回应不及时造成的,而是因为基层政府刻意回避、掩盖甚至公然造假而造成的,有的干脆就不回应,不解释,有的纯粹就是在侮辱公众智商,编瞎话都懒得编,什么“洗脸死”“喝水死”,让人匪夷所思,到最后,连瞎话也不编了,直接就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这样做的恶果就是,导致公众对政府出现信任危机,而危机的根源在于,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政府对信息和话语权的垄断。而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个方法:一个就是,关闭网络,政府继续垄断者信息和话语权;一个就是,政府要做到信息透明,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疑。 我们政府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对一个专制政府去谈民主去谈监督,无疑是与虎谋皮,虽然,我们公众一直尝试着努力的与政府沟通,做出一系列的让步,但是,这个政府却依然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一种施舍者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对于我们来讲,我们需要的是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权利,对于政府来讲,我们的权利来自政府,是政府给我们的。 这就是专制政府和民主政府的区别。专制政府认为主权在于某个人或某个党,民众的权利来源于政府的施舍,而要维护这种体制,军队和国家暴力机关必须由党来控制;民主政府则认为主权在民,政府的权力是建立在公民的权利之上,为了维护民主体制,军队和国家暴力机关必须由忠于国家,忠于民选政府。 但是,政府想要关闭网络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发展的脚步不会因为某个逆流而停止,螳臂当车,只能自取灭亡。而公众就是一群蚂蚁,而且随着网络不断的普及,技术不断的进步,信息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意见领袖的迅速崛起,这群蚂蚁的数量也会不断膨胀,最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谓的封锁,就会和柏林墙一样,迟早成为历史遗迹。 在当今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参与者,甚至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可以公开与政府叫板,而政府能做的是什么?指鹿为马,或者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自欺欺人。也许有人会说,人总归有些廉耻之心,看到网上那鲜血淋漓的一幕,看到民众的指责,官员们难道不觉得羞愧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他选择的就是关闭电脑。 这就是我们政府选择危机公关的方法。
二:中国政府的信任危机能解决吗? 50分
中国是一党执政的,不论信任与否都是不可改变的,外部势力会想办法推翻政府,可是政府也不是吃素的,或者中国衰落了没有民族凝聚力了,有外部军事力量来改变,想当年晚清似得,
三:中国社会信任危机主要靠政府
信任的重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积极行动,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倡导以“信”为美的社会风气,是信任建立的重要环节。在儒家思想中,“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而“信任”他人在儒家思想中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换言之,儒家强调的只是单方的自我守信的义务,而非信任他人,或者双方的信任,这与西方注重强调权利义务对等的传统有着重大的区别。但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个体的自我修为,强调守约重诺,要求每个人自己做到“可信”。当然,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并不鼓励他人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给予信任,对个人倡导的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态度。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重承诺、守信用,视言行一致重于生命的信士和信人。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长河中的源泉活水,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之一。我们认为,儒家思想中注重从我做起,宽以待人,相信最终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循环锁链中,由诚信启动,终至普遍信任的模式在我们用理智构筑普遍信任机制的今天仍然是十分现实的、值得借鉴的可取态度
2,加强各个领域中的制度化建设,健全监督机制。
对产品和服务,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要制定行业规范;对管理者和执法者,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章。而且,这些标准、规范和规章,都应该向全社会公开,让人们知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由过去主要依赖于人的道德自律,转变为主要依赖于客观的制约措施。
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内部监督包括自我监督,如生产厂家自己的质量监测,和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外部监督则是指由有公信力而且有控制力的第三者来实行监督。目前,尤其需要加强外部监督。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就可能流于形式。例如,在以前,我国医疗事故的鉴定主要由医院自身来执行,或者由卫生主管部门来负责,由于一些医院及其主管部门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将本来应该由医院方面承担的责任推卸给患者,结果引起很强烈的不满。近年来,一些地方对此做了改革,由法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局外人”与医方一起组成鉴定小组,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公正性。
3,调整人际交往的规则,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际信任。在新的条件下,人际信任很难再靠某一方的以身作则来维持,很多时候也不可能靠传统的人际资源来保证。我们应该树立平等互利的意识,讲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在新的基础上,增加人际信任的程度。 4,最根本的改革在经济方面。这包括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增加社会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参与,支持银行和金融业的社会化,允许私人企业更多的自由空间,保护私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从而根本改
变社会在信用生产中的尴尬地位。在社会活动空间大大拓宽的前提下,国家也就能够引入更独立的司法体系和社会组织来参与经济监管。这样就会有助于市场主体之间信任机制的形成。事实上,淘宝等网络商业平台的成功,已经成为社会成员通过平等参与建立商业信任的典范。重建社会信任是中国下一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很多任务一样,社会信任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于社会经济的整体改革。
如何解决信任危机,重建中国社会的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信任心态的转变,更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只有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有了根本的好转,全社会的信任水平才可能恢复正常。
四:政府信任危机的含义是什么?
政府出台的条例或规划,不能给人民履行,导致老百姓对政府不满,就不再信任政府,这对于管理人民的政府来说,是一大危机。
五:面对信任危机,政府应采取措施
信任危机是由于缺乏契约精神的结果,好好地在上班国企要改革了,企业打破大锅饭,这话很有道理,善良的都老老实实地下岗失业,因为相信市场会给大家一个工作机会,这就是契约精神。结果市场没成熟,失业很残酷,孩子要喂奶家里要面包,失去大部分的利益去成全一小部分的所谓事业,结果是国企贪污成群,管理人员的收入和职工收入之比460:1 ,当大多数人还是很穷的时候,有人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结果大多数人还是很穷的时候,应该效率和公平同时重要。这就是失约。我们不奢望那天有个明君解决穷人的苦难,希望的是有一个法制环境和契约精神。
六:为什么现在的人会有信任危机
或许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利益分配极大不均,资本主义下的原始竞争导致平复差距越来越大,有贫穷的地方就有犯罪,在有犯罪的地方,人心间自然会有一道道防范与隔阂随之而生。这是一个见了老太太到底都不敢扶的年代,为什么不敢,因为你怕她讹你,他为什么可能会讹你,因为她可能很穷,很需要钱。夜不防盗的大同社会的基础是什么?是人类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和物质资源极大丰富。而我不敢说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但肯定是必要条件。
七: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信任在当代中国出了大问题,人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信任,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欺骗造假的气氛。细细考量信任危机的形成,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原因;第二个是法律机制原因;第三个是社会习俗原因;第四个是宗教信仰原因。首先,意识形态原因。霍布斯有段名言:“我毫不怀疑,如果‘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正方形的两直角之和’这一说法和任何人的统治权或具有统治权的一些人的利益相冲突的话,这一说法即使不受到争议,也会由于有关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把所有几何学书籍通通烧掉的办法,而受到镇压。”目前,全国每年发生几万起群聚事件,很多都是因为权力部门(政府、警方调查结果)缺乏公信力。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政府的调查结果有公信力,就不会酿成暴乱事件。正如阿伦特所说:“人们常常发现,长期洗脑造成的最确定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玩世不恭:对任何真理都绝对拒绝相信,不管这个真理有多么可靠的依据。”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经历过一个人们不能了解基本事实的时期,人们对公权力就丧失了基本的信任,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其次,法律机制问题。社会对于人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外部规范力量,对于造假欺骗行为惩罚不力,惩罚机制不完善,使得造假行为的成本比较低,由此导致毒牛奶、地沟油、盗版书泛滥成灾。在法律机制健全的社会,人们的造假行为会带来倾家荡产的结果,诚信与造假两相比较,人们才会选择诚信。反之,在蝇头小利的利益驱动之下,人们也会去造假,从而彻底丧失了职业操守,也毁掉了社会的信任。第三,文化习俗问题。由于中国盛行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区别对待,对于欺骗外人、生人的行为就缺乏内在的规范力量。这个习俗就是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水面上泛开一圈一圈的水纹;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核心,血亲,姻亲,朋友,熟人,一圈一圈延伸开去,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信任只在熟人圈里,对陌生人世界是完全不信任的,并且由此也认为,对陌生人的欺骗行为并不违反行为规范。差序格局揭示的是一种典型的熟人社会价值观:只是在熟人圈子里才有信任,对于陌生人是完全没有骇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还有一个著名理论:西方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是家庭本位的社会(家族本位的社会),跟差序格局的意思差不多。个人本位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家族本位社会是熟人社会。前者人的交往运作一定要靠法制,而后者就要靠关系,是人治。法制就要求信任,就会产生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信任;人治就不会有信任......余下全文>>
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危机,均掀起了一场所谓的
c、新公共管理运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危机、效率危机,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这股改革浪潮,被称为管理主义 企业型政--府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等,但可以统称为“新公共管理”。
九:试论述: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关系现状及应如何建构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
关于“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教材第265—268页有明确阐述。
参考答案: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