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看到 《决定》的全文我感到非常高兴。过去10年来,一个广泛的争论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到底应该由市场还是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而《决定》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这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要让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决定》中有近300条改革措施,要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仅存在意识形态上的障碍,还存在利益上的障碍和一些现实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在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未来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定会使改革得到全面推进。一方面,从思想和理念上,目前包括经济学界、社会学界、法学界、产业界,以及对于绝大多数党政领导干部,在继续推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已经达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也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来化解发展中的难题,我们叫做“形势比人强”。   推进改革要考虑步骤和顺序   谈到改革的顺序,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条块分割形成碎片化的市场格局;二是部分市场还没有对所有主体平等开放;三是由于部分行业的垄断导致竞争性缺失;四是市场尚未建立在公平透明规则的基础上;五是商品市场发展比较快,但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非常落后。在下一步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首先应将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改革的目标相对照,确定和选择妨碍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建设目标的最大障碍进行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求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在内的各个机构、组织和部门来做这项工作。例如,《决定》要建立土地市场,应该允许用集体用地参与城市建设,但是目前规定城市土地全部为国有的。诸如此类问题需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协调。   在改革过程中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目前的社会舆论过多关注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速度,而在于效率。只要效率提高对GDP的贡献在提升,经济增长慢一点没有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改革投入成本与效果显现存在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在推进改革过程要谨慎,要特别注重那些成本小而效果比较明显的改革。例如负面清单的改革,目前我们要尽快缩短负面清单的长度以便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但这么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但我相信在现行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基础上,这些利益调整还是可以进行的。   相比增速放缓,目前经济存在的更大问题是我们之前积累的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资产负债表中存在的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的负债过高。利率市场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改革措施,将会极大影响以土地财政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的收支。《决定》中所提到的扩大地方政府收入的几项改革短时间内似乎难以见效。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可采取措施,例如通过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出售等方式,将债务上漏洞能补的先补起来,降低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风险。实际上,上海等地方已经进行了此种尝试。上海市政府出售上海家化39%的股份用以补充养老金基金。   目前还有一个顾虑,就是利率市场化实施后是否会导致储蓄率降低而抑制需求。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中国目前与19世纪的欧洲类似,即储蓄率与投资率双高,依赖通过投资和扩大净出口来弥补需求不足。如果说欧洲目前的问题是过度消费导致的过度负债,中国目前则是过度投资导致的过度负债。储蓄率过高引起投资率过高,进而导致投资边际收益递减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欧洲通......余下全文>>

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哪些难点

现在的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由于我国产生了大量 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总体上说是历史的进步, 但其中也蕴藏着需要反思的新问题。由于改革的不到位,我们的体制还不健全,我们的制度 还不完善,公平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两种因素并存。进而在利益群体分化中,正当利益和不正 当利益并存,利益分化和利益固化并存,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利益矛盾尖锐化并存。因此,利 益关系的调整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

wenku.baidu.com/...2.html

三: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当前面临的难题很多,诸如1、现代市场体系问题、建立克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弊端的体制机制问题。3、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

四: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现的新特点,面临的新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发展成就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不合理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机制,实现公平正义,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可自主创新、社会矛盾可和平化解。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变少数人先富为大多数人共富,变生活型富裕为资本型富裕,变富为强,增强企业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政治凝聚力、国防硬实力、文化软实力,使综合国力的增强赶上“威胁中国”力量的增强,以实力来维护和平,应对挑战。

五: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经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八条基本经验:

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向”也没有出路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若不顾客观条件变化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固守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僵化体制,只能把社会主义引向死胡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相反,如果借改革之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走向资本主义,也难以找到出路。这是中国改革的首要经验。

二.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清除思想障碍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改革的深化也有赖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其实,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农村改革之初,有人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复辟;特区刚建立时,也有人说,特区除了五星红旗是社会主义外,其余全是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市场经济被视为洪水猛兽,被斥之为社会主义的异端;还有些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资本主义土壤,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所谓的私有化……不解放思想,不冲破传统观念,不打破思想枷锁,不抛弃“左”的教条,改革就无从谈起。同时,也要警惕右的倾向,防止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三.要把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

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有改革理论的提出和一切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展开的。

四.是“异端”,还是正途,要靠实践来检验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难以被人们接受。因此,后来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的方针,这种“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尊重改革实践,尊重群众创造,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确立改革目标的做法,有利于改革的稳步推进,同时又防止了出现大的挫折。

五.“骑自行车原理”的启示自行车骑得太快,易栽跟头,若骑得太慢或者不动,最终也会摔下来,这就是“骑自行车原理”。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改革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稳步前进。

六.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和巩固改革成果

要把改革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运用法制手段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改革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化,还可以避免由于人事更迭,使改革进程发生逆转。

七.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权力的调整,又涉及到利益的分配,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要把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顺利完成,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组织、有秩序、分步骤地积极推进,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党的领导,解散党的组织所导致的灾难性恶果,从反面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当今中国,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不仅改革搞不下去,建设也无从谈起,甚至连起码的社会秩序也难以维持。这是全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的实践中认识到的一条真理。

八.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进行改革理论准备

社会生活中的无序和混乱,根源于思想上的混乱,而思想的混乱又源于理论上的混乱。只有澄清理论上的是非,才能解决思想混乱问题,只有解决理论和思想问题才能从......余下全文>>

六:国有企业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

问题一、是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三是规模小,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差。

四是部分重点行业缺少行业排头兵。

五是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七:改革至今中国经济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一、缺少支柱产业支持经济强劲发展。(1)中国经济一直还是以国企为支柱,民企的生产能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处于弱势。小企业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可发展结果似乎不另人满意。做大做强的为之少少数。大多数不是维持现状,就是越做赵小。这跟中国人的理念没有转变过来有很大关系。中国人不喜欢用外人管理自己的企业,不喜欢用科学管理自己的企业。大多数还是家族模式的。家族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利益纷争造成的巨大内耗。所以,中国的小企业可谓遍地开花,却质量不高。所以,职业经理人在中国家族一直无法形成一个企业固定角色。(2)国企运作状况不理想。按理说,国企实力雄厚,可以作为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可是,国企管理存在的潜在隐患更大。这个巨大的隐患就是“贪污腐败”。国企高管们缺乏为企业长久打算的意识,更多的是考虑到个人利益。中国人做官的态度始终不对,一为自己得到巨大利益,兼具荣耀家族。政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手段。但中国为官都都热恋着以官谋私利,没有从政的成就感,一味向几石米看齐,结果就是腐败。国有资产的流失开始于国企改革,这场改革非但没有搞活大量国企,反而使国企纷纷陷入危机,倒闭者无数。一言堂的改革助长了腐败,使国家资产落入个人腰包,瘦了国家,肥了个人。还为开脱责任,以国有设备老化为名解释国有企业倒闭破产等现象。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老化的设备却后来都为个人开厂利用,也在获利。现在,又爆出国企境外资产流失。其实也都要追究到腐败这个根底上。另外,为了个人业绩,高管们在论证不充分时就盲目扩大规模,项目盲目上马、重复上马现象也很普遍。国有资产也就被浪费掉了。(3)外资不是救命稻草。以外资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那是无稽之谈。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依靠外国资本发展起来的。把自己的经济命脉放在别人手上,是很危险的事情。外资只能是一个工具,为我们发展所用,而不是一个依靠。

二、中国经济发展缺少原动力。(1)中国经济一路跟在发达国家身后,没能真正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别人家的一点风吹草动,吹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似乎就要刮成飓风。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企业吃不消,不是倒闭就是减员缩产,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可见一斑。中国经济始终缺少一个支点,或者是缺少几个支点。没有真正的主导力,结局就是在发展中要看人家的眼色。(2)发展方向不对。有一段时间,中国竟然以房地产业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看看现在的房地产业带来多大问题,就知道这个方向完全不对。热钱的投入已经房地产业的正常秩序。房地产业过热,非但没有推动中国经济,反而给中国经济制造了大量泡沫,又牵扯出民生问题急需解决。许多小城市,希望以商业发展带动本市经济,大量建造商场。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一个城市的市场容量有限,使本市商场林立,经济发展却不见成效。本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应该是制造产业。目前,我国的轻工产业发展迅速,但缺少重工产业的支撑,就成了寄他人篱下的孤儿,也就造成了看他人眼色行事之情形。重工与轻工缺一不可,这一课题早在中国改革之初就已经论证结束,并深知其中要害,可是,现实是做得一点也不好。轻工产业需要资金投入少,相对较好发展,所以,私人发展也很容易。重工需要资金大,见效相对较慢,私人力量有限,一般都是国资企业在发展。但由于上述所论国企管理弊端,严重危害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经济政策不明确。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在左摇右摆,缺乏一贯性。这似乎产生于上层经济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的掌控能力不足,经济政策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我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在和我们研讨国企问题时和我想问题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他更多从理论方面解读国企现状,在从理论......余下全文>>

八: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拜读了皇甫平的<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一文后,我不禁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中国为什么又走进了一个历史性拐点?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中国拐点如此之多?这拐点的如果说都是朝一个方向拐的话,我们是否会又拐回到原点?我是一个有30年工龄的下岗职工,我一边看到楼长高了,路变宽了,官员多了,公仆们的待遇长了,我们维持基本生活的物价(米、油、煤、气、菜)涨了,而我们下岗工人和城市贫民的生活却更困难了。

我们下岗职工中流传一首新的民谣:“企改抢走了工人的饭碗,房改搜光了百姓的钱包,教改急死了无奈的爹娘,医改为百姓提前送终。”这改革的成果都是所谓的“政治精英”、“文化精英”们在享受,这些精英们所赞美的改革却使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使我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我没经历过你们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我也不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就一定对立。在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供应虽然匮乏,但我们却没有今天的不安与胆怯。我们的孩子能读得起书。因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官员与工人在政治地位及经济收入上的大体平衡使我们心安。而领导集团为各种政治目的所发动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政治运动,本应由领导集团负责买单。

皇甫平先生说:“有些人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本身,动摇和否定改革,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贫富差距的问题,不是因为市场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因为市场化过程中因权力之手的介入,让有些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暴富起来。借助行政权力致富,损害弱势群体,恰恰是旧体制的弊端造成的,怎能责怪市场化改革呢?”

我认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而是因为执政理念的问题。是精英阶层和权力阶层私欲澎涨的问题,是监督缺失的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计划经济的成分。他们大部分的公共资源也由国家掌握与调配。由于政府及政府官员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限制,所以才能使政府的职能从利益主体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公共服务的主体,把公共资源、公共品公平、公正、公开地向公众服务分配,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政府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和限制,所以才有精干、高效、廉洁的政府机关和官员。

而我国7000万吃财政饭的准公务员和公务员的高薪高福利,每年要消耗多少财政收入?他们每年消耗在汽车轮和吃喝玩乐上所花费近6000亿人民币又将侵占多少可用于公共事业开支?被纳入少数贪官污吏袋中的数千亿人民的血汗又能为社会提供多少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缺乏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因为,有更多的公共资源被浪费和侵占。

皇甫平老先生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产生和扩大,也并非改革的错误;恰恰相反,是改革遇到阻碍,难以深入、难以到位的必然结果。其中一个重大阻碍,在于既得利益层使改革的整体效率曲解成“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让“权钱交易”通行无阻,越演越烈。”我看也只是说出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部分社会成员的财富被无偿的剥夺。

历史是在昨天的基层上发展与进步,大量的财富是在昨天积累的基础上所创造。我们并非从荒芜的石器时代一步迈入今天,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无数的工人、农民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兴建了无数的工厂,医院和学校,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公共资源。但今天的企业改制,医疗改革、教育产业化及房改中,我们有多少话语权?我们昨天的工厂、学校、医院已永远向我们关闭了大门,我们除了贫困,还留下了什么?这......余下全文>>

九: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所面临的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