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位站桩的朋友,有没有人出现过和我一样的现象,站桩站的快射精了。
“入门先站三年桩”,有黄花鱼那年就有这就话了。但很多初学者不知道站桩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站桩可以求得什么东西。虽然日日苦站不辍,但功夫却没有长进,就如拉磨之驴,日日前进,最终却是原地打转。
知道站桩的目的是什么,就好像漆黑的海上亮起了灯塔,明确了前进方向,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激流暗涌,只要不断前进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
只要有明师的指点,告诉你站桩的目地,那么你根本不用三年就可以练出来。不知道这个目标,怎么站也不会出功夫。
站桩训练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效果,记得我在前面说过,有真功夫的老师不给你摆玄乎的龙门阵,都给你讲实实在在可操作的东西。因为如果把站桩后达到的最终目标直接告诉初学者,那个东西实在是太高了,太厉害的,恐怕很多人都会吓跑了,因为那个东西没法练啊。所以会教人的师傅,都是给你一步步的讲,你先练什么,练成了之后,再练什么。所谓“万丈高台始于累土”,等你把基础的东西一点点都练到身上以后,老师再在你量变转为质变的关键时刻来一个当头棒喝,你的功夫就成了。
站桩训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其中第一个阶段还可以继续细分。第一步体会肩颈肌肉松、第二阶段体会腰背松、第三阶段体会丹田(腹部肌肉)松,第四阶段体会胯松。
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一步步按图索骥,练下去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我知道要求松了,但是我怎么松不下来呢?如何才能松下来呢?这里我结合我当初练功的体会给大家讲讲如何放松。
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是玄妙,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以后看古拳谱中的这些名词就好理解了。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因为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听着是不是很玄啊,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要你站桩练成了,松紧变化不过是其中的小儿科而已。
当初我老师教我的时候只是让我按桩架站好,意念中模模糊糊的想着,把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放松就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是哪几块,老师就说,一会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
平常人没有练过武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属于阴阳未分的混沌之体,刚站桩的时候可以把站桩理解为通过保持自己身体的静态结构来慢慢体会自己身体里的松紧的过程。薛颠说“桩功以慢练入道”,真是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赅。没练过武术的人身上肌肉是紧的,肩膀是端着的,只不过多少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根本就注意不到这些了。但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给正在站桩的朋友推荐,一定要看看“卢氏结构”。在结构里对站桩给出了不少好的指导。多说两句,卢氏结构绝对是好东西,卢氏结构以宋氏形意为基础,是卢宗仁先生和天津一批武林高手心血的结晶。在结构中第一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阐述,破除了武术中很多玄而又玄的迷信神话,将武术功法系统化,理论化。卢氏结构绝对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卢氏结构中就有用自己身体感受地球引力的论述,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余下全文>>
二:怎样站浑圆桩
以下是我自己收集的卢氏结构中讲到的一种桩,个人觉得挺好,我自己的桩功训练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您可以了解一下,希望能对您有用。
正定式是卢氏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静态定型(俗称站桩),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及获取六面整体浑元力的根本桩法,其它静态及动态形式均遵循此原则、要领,而浑元力更是其它高深武功的要基,因此,初学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刻苦习练。
(一)训练方法
1、姿势
左腿外开,两脚平行,足尖向前,两脚内侧可容两肩横宽,双膝微屈,双臂屈肘,两肘各向外撑,高与胸齐;两小臂也与胸齐,两掌上举,掌心相对略向前旋,十指自然分开随手掌上举的方向伸展,虎口圆撑,手心凹,手背凸,上身整体前倾65度左右,上体重心(心窝部位)垂直落在两脚尖连线的中点上,整体有上拔之感,似悬空而立。
2、身体各部位要领
(1)头部
头需正直略上拔,有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之意,头顶百会穴有暗缩之意,面部松静。如求养生,可使上眼皮自外下垂,眼神收敛,神不外溢;求技击者可使眼睛盯住前方一点不动(定睛有,转达睛元)。鼻可呼吸,口部自然闭合。耳宜敛神静听。
(2)颈部
下颏后收,颈椎微向后上挺拔,颈部竖直,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拉直。
(3)肩部
肩部要求自然放松,忌上耸,然后向外横撑,使肩部肌腱向外舒张,同时两肩略做内旋下降,锁骨略向前引伸外展。
(4)肘部
双肘向左右的两侧外撑,双肘在空间位置上要使其略低于肩。
(5)腕部
十指张开,掌心微凹有内吸之意,手腕两侧的肌腱自然绷起,腕部和掌部的韧带也自然轻度收紧,腕部的空间位置从侧面要与肩、肘在同一斜面上。
(6)胸部
胸部略内收,胸肌不可紧张,胸腹部位要求放松,胸骨剑突下降。
(7)背部
两胛左右外开,脊柱后凸并同时向上引伸,调正脊柱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
(8)腰部
腰部要求正直,腰椎向上挺拔,臀部内收稍向后坐,使整体脊柱正直,骶骨下垂,切忌前收。
(9)胯部
上体外侧垂线切忌与两胯对直,有上体落于两胯内侧。
(10)膝部
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使涌泉有上吸之意,足跟轻触地面,全身重量由足掌及脚趾承担,双膝关节弯曲不过足尖,膝部前顶上提,膑骨上收,避免膝部单纯弯曲向下放松而造成躯体重量单纯下压。
(11)足部
十趾伸开外捻贴紧地面,足跟中心点接触地面,足心略呈弓形。
三:浑圆站桩怎么站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抱球偿。先站一个小时再与你说别的要求,不然的话,都是白说。你可以看爱祥武术网站,是我们办的。最简单的武术又是最直接的武术,很讲究动作的结构,你去看看我们再说。
也就是卢氏结构理论、八卦、形意、太极。
四:形意拳三体式站桩一般站多长时间?左右腿。我是刚学的,初学还有那些要领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使姿势符合标准,就是上面所说的“二十四法”,要不断调整,直到姿势站舒服了,再考虑时间。
通常初站的人最多是三五分钟就已筋酸体麻,气息憋闷,这是要一鼓作气站下去。十分钟是一大关口,如果能站十分钟,就会越站越舒服,气息会深沉,而身体的酸麻也会成为享受。
我的经验:调整姿势用了一年,当然是自学,如果你有人教会很快,姿势调到比较标准后,开始增加时间练习,开始时左右各站三分钟为一组,中间休息十几秒,每天连续做九到十组,也就是一小时左右。这样逐渐增加时间,大约两个月左右,可以一次站十分钟,当然期间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过了十分钟这一关,其后真是一帆风顺,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可以一次长四十分钟,而且体力耐力飞速增长。
所以说“十分钟是一大关口”,只要你能挺过去,就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你的。可以说过了这一关,才是三体式的开始,并且每炼一分就有一分收获,不会消失。我现在每天左右各站一小时,有一次因为有事耽搁了一个月左右,还担心以前的锻炼会消失,可是只用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原有的站立时间。这就是传统武术的奇妙。
所以我认为,三体式站桩十分钟是一大关口,除了毅力,就是贵在坚持。
我有一些关于三体势讲解的文章,如有需要,mail联络。 mail: diswer321@163.com.
五:如何在短时间内在家徒手练习才能快速增强手部力量 40分
要是想提升出拳时的打击力量我到有一些小方法 半蹲起(深蹲做一半)拳面俯卧撑 空击 有可能打打沙袋 以上每日完成100 一个月你就能感受到你的打击力度有明显增长
六:武术散打冠军排行榜
震惊中外的当代中国十大武林高手第一名——张礼义:大成拳研究会会长。大成拳第一高手。绝技:浑圆整变。
[淘股吧]
第二名——廖白:孙式内家拳传人,台湾第一高手.绝技:两园一针。
第三名——张志俊:陈式太极拳第一高手。绝技: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第四名——杜振高:中国武警总教练,大内第一高手。绝技:虎扑崩拳。
第五名——牛胜先:孙式内家拳传人,推手第一高手。绝技:中和虚变。
第六名——姚承荣:意拳传人,北京意拳第一高手。绝技:高频振颤。_
第七名——邓志祥:武林中的孤独求败,在武术杂志发出只求一败的豪语 。绝技:螺旋卷变。
第八名——陈守浮:心意拳传人,上海心意第一高手。绝技:灵劲翻天。
第九名——卢正文:卢氏结构创始人,对桩功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顶峰地步。绝技:提重心出体外。
第十名——柳海龙:三届擂台赛散打王,散打第一高手。绝技:柳挂劈腿。
排名第一:——张礼义:中国第一武术人,专修内功,击败泰拳冠军两名,其中一名泰拳冠军被击飞后, 又被栏索反弹在地而使双手臂断裂。下一挑战者:曾经美国拳王霍里非而德得知此事后表示自当认输,正当防卫把一练少林铁布衫30年高手一掌致其内脏破裂而亡。曾将一碗口粗树连根拔起,推一土墙,轰然倒塌。站桩时,衣衫无风自鼓。|
排名第二:——廖白:是中国武术界出拳力度最大之人,以太极拳多次击败全国散打冠军,一抖发力一千多磅,比泰森还重500磅。泰森曾表示想参与挑战,但一直未出武林请贴,八步之内,触人必飞。人称廖八步。
排名第三:——张志俊:多次击败国内成名人物。日本太跆拳道武团去郑州,十几人排队按序与之交手,皆被其摔到在地,日本九断高手在其手下走不上两个会合。能打临空劲。被美国拳击界称为世界级技击魔术师。
排名第四:——杜振高:获多次全国散打冠军,击败意拳高手崔瑞斌而名振武坛。
排名第五:——牛胜先:战胜多名成名高手,本人与弟子一百多次获全国推手冠军。
排名第六:——姚承荣:第一次全国散打赛中,第一回合第一拳把对手击得休克被判犯规(不能连续两击拳)。
排名第七:——邓志祥:战胜王安平,技胜杨鸿尘。挑战张礼义(没比成)。对来比武的高手,198米高,体重达200多斤,5招竟被其腾空打出。
排名第八:——陈守浮:在上海战胜多名成名高手,一掌可把人打得皮开肉绽。
排名第九:——卢正文:在石家庄武林聚会中,与之交手高手,均被其一扑而飞。
排名第十:——柳海龙:后起之秀,拳,脚,摔组合套路灵活多变的散手运动员,世界撒打竞击排名第一,曾击败美国重量级拳王。
七:如何锻炼绝对力量
一、螺旋力的作用 螺旋力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蓄力状态自转攻防,可使对手的来力落空而失重,其力如打在飞转的车轮上;第二种是发力于对手,其力如旋转着钻入岩石的钻头。螺旋力最高级的运用是脱骨训练 后的蓄发,其横转如摇旗撼树,其竖转如车轮削切,这种螺旋力的应用,应注重两点,一是其运动要领是在总重心自转的同时,由脊柱带动骨架的各关节一齐转动;二是运动轨迹不能仅仅是横转还应练习竖转、斜转、正转、反转等多种形式之转,正面螺旋,不仅是变面和双臂竖转,而应是总重心和脊柱、肩、胯等各关节都要竖转,同时需注意,发力需以脊柱去削切对手中心,万不可只是用手砖其间架,竖转为劈拳,反转为削拳,横转为圈捶,斜转为斩手,简而言之,一切单操形式都要取消,其发力只是浑圆力和螺旋力的合成,劈、崩、炮等单操只是无意识的空间形式而矣! 二、平面螺旋力训练 螺旋力功法的训练,是卢氏结构拳法的核心,亦为我国传统内家拳之精髓。历代拳家皆奉之为"不传之秘",真正掌握本功法、功力的人过去不多,现在更少。其力如车轮切削,所遇之物无不被离心力击出。对方如主动进攻,一旦与我方间架相融之,一刹那间,必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之力,令对手反弹而起,挨身即被摔出。此功精熟之后,在实战中不论对手来力如何巨猛,只要一经接触即会化为乌有。在末发力之时,对手即已失去重心。一旦此功上身,所有拳法及器械的发力,均可获得巨大突破性进展。 经过桩功的苦练,二至三个月后就会获取强功鸳实的浑圆整体爆发力。当我们深人体会桩功的性能并且获得基本的生理改造之后,怎样的运动才会使站桩的意义不失呢?对"螺旋力"的体认是整体运动从相对静态过渡到绝对动态的最佳训练手段,目前所有的意拳、心会掌、螺旋拳等原传拳法的有关教材中,均一笔带过或根本末提(中华武学事业指导总部推出的《华夏武学精髓训练教程》例外)。孰不知如果自身不具备"整体螺旋"的功夫,那么在应用之中"力如盘内之珠"的螺旋发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我国原传实战武学之整体劲力的来源,即是通过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韧带拉伸,来调动以肌肉为动力,骨酪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的力的有序连接和释放。根据人体生理构造原理分析,人体关节的运动可分为屈伸、内旋、外旋和环转,关节运动的特点是以关节为支点,进行某一部分的运动。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发力必然遵循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卢氏结构之"螺旋力"功法训练不但吸收了上述特点,而且还上升至脊柱带动躯干,躯干带动间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关节同步运动。 "螺旋力"修习入手方法:首先从桩功的间架动转开始,即从正面浑圆桩为基本姿式,以躯干作为我们的中心轴,使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360度的滚动式摩擦环绕。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上肢所保持的间架就会与躯干形成矛盾的反称运动,这样才能使双肩关节真正产生360度运动轨迹。双胯与躯干的运动亦是如此。另外,由于下肢承受上体的重压,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会被胯关节的运动而自然带起,与躯干形成方向相反轨迹相同的运动。我们又发现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能使双肩双胯在运动中同步进行,若仅动双后,下肢力量传导不上来,如只动双胯又会造成扭屁股,此均非真正的螺旋功夫,更丧失了整体用力的原则。 在此我们先来谈谈脊柱的中枢作用。脊柱上端连于大脑,是人体机能调节输出及输入信号的司令部,同时它又是人体的中心分界线,把双肩双胯对称分开,所以我们可利用它的运动原理来连接双肩双胯的运动定向。 首先,我......余下全文>>
八:刘念发现了什么?
我认为,刘念先生所发现的不仅仅是“道”在人身上的一系列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个令人追本溯源的思想方法。
在刘念先生的习武生涯中,他先后接触了很多拳种拳派,学习了中医,并对佛,道,儒的思想及易理,数术,气功等有广泛的涉猎。得识著名武术家杨鸿尘先生是刘念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杨老师那里他首次听闻以机能调整看待拳术的思想,并得知了卢忠仁先生的名字。在随后几年随卢忠仁先生的学习和训练中,刘念“空出我的杯子,改变我所有的错误观念和用力习惯”(刘念语),从而对卢氏结构有了较为深入和清醒的认识。他对卢氏结构划分为可以肯定和值得考虑的两个方面:
可以肯定的方面是:卢先生对传统武术,气功的内在机制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不仅再现原传,使过去很多模糊,复杂的东西明确化,简单化了。
值得考虑的方面是:在打拳,站桩,摇子午等人为设计的技术动作中调整形态,将机能与技巧进行统一,是否可以获得人体本应产生的最大技能?卢氏结构是整体严密,万变不异的规律还是零散局部充满变异的规律?以腿为例,假设是前者,那么腿只是在一个机制下根据实际需要做前进,后退,左右侧移及正蹬,侧踹,扫踢等步法,腿法动作即可,而无须强调什么是“浑圆腿”“射腿”“马踏”“鸟跷”等。然而实际上,这些各局名称的动作的内在机制除共性外,确实存在着决定该腿是“射腿”而非“浑圆”,是“马踏”而非“鸟跷”的特定机制,那么究竟有几套机制?另外,虽然“全程克制阻力”,但发力有需“阴阳切换”,此举又意味着什么?“阴阳切换”是否可以发挥出人的用力极限?
刘念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体修炼的高级境界中,或可有“武”的行为,但没有“术”的存在。综观古今中外的各种培养搏击能力的方法,所求的都是机能如何才能与技巧统一,而其中中国传统武术是把人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效果令局部加局部所得的整体无法比拟。卢忠仁先生发现归纳了传统武术各优秀拳种的具体共同之处,并从“五大要素”的角度来阐述,简化提炼了机制,把“术”降到了最低点。但是,卢氏结构寻求的是机能与技巧的统一,发于技能,止于技能,这与刘念在目的上是不同的。
卢氏结构提示的是技能与技巧的统一,但刘念从中看到了人体从后天状态往先天状态调整的一个趋向。这个趋向既是形态上的,也是思想上的。习武是认识自身,把握自身,是自身不断完善的手段。搏击对于刘念来说,一方面是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另一方面是检验自己的完善程度。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刘念于求知过程中既能进入对技能与技巧的深入研究,也能在吸收营养后跳出,走上使自身机能完美统一的道路,完成一次思想上的转变。
刘念认为,寻求健康远比在武的范畴内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更有益。人只有合于“道
”,才是真健康,人合于“道
”的程度越高,健康的层次也就越高。“道”具有只能透过事物来直觉感知不可说的特点,只能在实践中感悟。道为体,实践为用,两者之间有一个可以清楚把握并使体用合一的“关节点”。刘念的实践证明,这个“关节点”是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先天本位”。
所谓“先天本位”,是一个“身心同一”体,是人体机能的完美统一它在身体上的表现,即可说是“阴平阳秘”,也可说是“肌肉若一”,也可说是“五心朝天”,也可说是“抟气状态”。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它的描述。这些先天本位与无极,太极,八卦等易理的取象均有对应关系。普里高津的“熵”和宇宙中“黑洞”,“白洞”,均可通过“先天本位”在身体上得到深刻体认。
人体对先天本位的归复,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机能完善,整个过程都不能有对技能的追求,更不需要将机能与技巧统一。所以归复本位,没有定式定法,所有的只是直接归复。
......余下全文>>
九:怎样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
一、螺旋力的作用 螺旋力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蓄力状态自转攻防,可使对手的来力落空而失重,其力如打在飞转的车轮上;第二种是发力于对手,其力如旋转着钻入岩石的钻头。螺旋力最高级的运用是脱骨训练 后的蓄发,其横转如摇旗撼树,其竖转如车轮削切,这种螺旋力的应用,应注重两点,一是其运动要领是在总重心自转的同时,由脊柱带动骨架的各关节一齐转动;二是运动轨迹不能仅仅是横转还应练习竖转、斜转、正转、反转等多种形式之转,正面螺旋,不仅是变面和双臂竖转,而应是总重心和脊柱、肩、胯等各关节都要竖转,同时需注意,发力需以脊柱去削切对手中心,万不可只是用手砖其间架,竖转为劈拳,反转为削拳,横转为圈捶,斜转为斩手,简而言之,一切单操形式都要取消,其发力只是浑圆力和螺旋力的合成,劈、崩、炮等单操只是无意识的空间形式而矣! 二、平面螺旋力训练 螺旋力功法的训练,是卢氏结构拳法的核心,亦为我国传统内家拳之精髓。历代拳家皆奉之为"不传之秘",真正掌握本功法、功力的人过去不多,现在更少。其力如车轮切削,所遇之物无不被离心力击出。对方如主动进攻,一旦与我方间架相融之,一刹那间,必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之力,令对手反弹而起,挨身即被摔出。此功精熟之后,在实战中不论对手来力如何巨猛,只要一经接触即会化为乌有。在末发力之时,对手即已失去重心。一旦此功上身,所有拳法及器械的发力,均可获得巨大突破性进展。 经过桩功的苦练,二至三个月后就会获取强功鸳实的浑圆整体爆发力。当我们深人体会桩功的性能并且获得基本的生理改造之后,怎样的运动才会使站桩的意义不失呢?对"螺旋力"的体认是整体运动从相对静态过渡到绝对动态的最佳训练手段,目前所有的意拳、心会掌、螺旋拳等原传拳法的有关教材中,均一笔带过或根本末提(中华武学事业指导总部推出的《华夏武学精髓训练教程》例外)。孰不知如果自身不具备"整体螺旋"的功夫,那么在应用之中"力如盘内之珠"的螺旋发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我国原传实战武学之整体劲力的来源,即是通过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韧带拉伸,来调动以肌肉为动力,骨酪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的力的有序连接和释放。根据人体生理构造原理分析,人体关节的运动可分为屈伸、内旋、外旋和环转,关节运动的特点是以关节为支点,进行某一部分的运动。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发力必然遵循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卢氏结构之"螺旋力"功法训练不但吸收了上述特点,而且还上升至脊柱带动躯干,躯干带动间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关节同步运动。 "螺旋力"修习入手方法:首先从桩功的间架动转开始,即从正面浑圆桩为基本姿式,以躯干作为我们的中心轴,使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360度的滚动式摩擦环绕。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上肢所保持的间架就会与躯干形成矛盾的反称运动,这样才能使双肩关节真正产生360度运动轨迹。双胯与躯干的运动亦是如此。另外,由于下肢承受上体的重压,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会被胯关节的运动而自然带起,与躯干形成方向相反轨迹相同的运动。我们又发现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能使双肩双胯在运动中同步进行,若仅动双后,下肢力量传导不上来,如只动双胯又会造成扭屁股,此均非真正的螺旋功夫,更丧失了整体用力的原则。 在此我们先来谈谈脊柱的中枢作用。脊柱上端连于大脑,是人体机能调节输出及输入信号的司令部,同时它又是人体的中心分界线,把双肩双胯对称分开,所以我们可利用它的运动原理来连接双肩双胯的运......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