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议论文

一:以见义勇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我认为社会应大力提倡见义勇为。但更应该鼓励人们运用智慧,而不是单单凭着一时之勇或冲动去鲁莽地见义勇为。   我们提倡见义勇为,是因为它将使所有人的权力和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见义勇为行为、人人见了犯罪分子都噤若寒蝉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更无法想象,如果每个人见了歹徒行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独自悠然走开,他(她)还能指望自己遇到此种情况时会有人为其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吗?   媒体曾经报过许多惊人的“巧合”事件——   一位老人闻听有人掉进下水道,却没人肯下去救人,老人二话不说跳进水道,救出了那个可怜的孩子——想不到,被救者竟然是他的孙子。   河南一农民早晨上街赶集,在马路上看到汽车将一路人撞倒在地,汽车绝尘而走,此农民也一走了之。几个小时后,他回到家中,见家里哭声一片……那位被汽车撞倒的人,竟是他的父亲。因送医院太迟,已抢救无效死亡……   世界太大又太小,这一桩桩看似天方夜谭的“巧合”初听起来还以为是那些急欲出名的人编造出来的谎言,但事后发觉千真万确,方服古人“无巧不成书”一说决非妄言。   这样巧合的事例还有多少?我想绝对不止这几例。媒体的报道看似猎奇,实则在表述一种立场:救人就是救自己,对他人无情无义就是对自己残忍冷漠!   但为见义勇为欢呼,决不意味着就支持匹夫之勇。   试想,明明不会游泳或不懂自救常识,见有落水,硬要跳下去,救不了别人,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或虽救了别人,自己却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勇为”值得吗?   一群歹徒拿着刀子行凶,你既无格斗技巧技能,又无特殊工具,脑子一热冲了上去,结果不但没有制止犯罪,自己也被捅伤或献出生命,歹徒逃之夭夭,这样的“壮举”有必要吗?   歹徒劫持飞机,你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之搏斗,导致机毁人亡,这样的结局,我们能褒奖吗?……   中山大学伦理学教授章海山讲起这么一件往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汕头牛田洋军垦农场,有一年的夏季,沿海飓风狂飙袭来,一群大学生为保护国家财产,手挽手站在大坝上“与大自然搏斗”,导致好多人壮志未酬身先死……当时的报章将之归纳为“牛田洋精神”,广为宣扬。后来,周总理获知这一情况后,对此提出了批评。   在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面前,这种“可歌可泣”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壮举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中山大学章海山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当个人的力量无法阻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发生时,你的首选不是持手空拳冲上去,甚至把自己的性命搭上,而是应该马上报警。   报警,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见义勇为行为!   香港一家机构曾经对市民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当你遇到一伙歹徒正在作案时,你的首选是什么?1、搏斗,2、走开,3、报警。大部分香港人选择了报警。   警察,毕竟是专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专政工具,对犯罪分子的威慑作用不言而喻。   当然,警察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无处不在,如果仅靠警察来维护社会治安,将会存有许多盲点。那么,当警察不能及时赶到时,我们又该怎么办?有关专家指出,此时的首选,仍非盲目“冲上去”。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许多时候,无谓的牺牲是相当不可取的。   我们弘扬见义勇为,但见义勇为要运用智慧!有了冷静和智慧,任何狂妄都最终将被制服。少了牺牲,也就少了许多泪水和痛苦!

二:见义勇为作文800议论文

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一幕

公交车上,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车上走来走去.突然,他发现一位中年人的衣兜里露着二百元钱.车猛的一下停了,他看到机会已经来到,马上把那二百远钱夹了出来,然后放进了自己衣兜里,得意的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然而,小偷的举动却被一位老人无意间发现了.老人站起来大喝一声:“把你偷的钱拿出来!”车上的群众向老人望去.小偷朝老人走过来,狠很地把老人推倒在地,骂道:“老头子,你少管闲事,你给我老实点!”

一位大叔怒气冲冲的走过来,小偷亮出了刀子,让大叔别过来,还逼着司机停车.老人艰难的爬起来抹掉嘴边的血,走上前准备夺小偷手中的刀子.小偷见老人扑了上来,就用手中的刀子刺向了老人!鲜血从老人的胸口喷出,老人倒在了车上,闭上了眼睛……

小偷的行为激怒了车上的群众.“抓住他,别让他跑了!”车上的群众边喊边向小偷冲过去,夺过了他手中的那把刀.最后把小偷押进了派出所.

虽然车上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为老人的姓名,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这位见义勇为、坚强不屈的老人!他见义勇为舍身忘死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三:见义勇为无偿议论文

法律往往关心的是如何抑制人性中的恶,却忽视激活人性中的善,导致公民的行为向不恶亦不善的状态运行,彼此之间缺少关怀,人情淡漠,这也是人们感受到的经济社会井然有序,却缺少温暖之情。从古至今,见义勇为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道德标准,当今社会勇斗歹徒、救灾抢险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见义勇为者因自己的行为遭受的损害如何得到保护,如何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这一传统道德所面临的尴尬原因固然很多,有经济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观念方面的等,但笔者认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见义勇为这一道德高尚行为面临众多尴尬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对见义勇为行为尚未有统一的立法,尽管各地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规定各异。许多地方政府虽对见义勇为投入了较大关注,只是关注的焦点大多落于对见义勇为者的慰问奖励运作机制,对见义勇为者除了一次性奖励外,还要研究依情况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医疗、就业和生活困难等后顾之忧,而往往忽视了自身应负的责任。见义勇为行为体现了行为人对他人、对社会利益高度自觉的认识和道德上的义务,是在行为自由的基础上,无偿地对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维护,在法治的国家里要维护社会利益、公民利益更需要的是政府责任到位,在政府未能及时履行职能,见义勇为者履行了本应由政府担负的保护人民的职能———因此遭受损失无法得到弥补时,从行政法角度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规范,由国家对其进行补救才是根本。

四:珍爱生命见义勇为议论文1200字

珍爱生命,就是在屈指可数的有限时间里不断开拓,尽情地去创造。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类的天性就是不断地创造和开拓,就像春蚕不得不吐丝,小鸟不得不清唱枝头一样。”有了创造,才会有物质的新积累,幸福的新资源;有了创造,爱情的基石才会更牢固,家庭的港湾才会更温暖。正如杏林子说的:“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获得更为充实,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的掌握。”创造是生命的源泉,创造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璀璨光芒!

珍爱生命,就是要快乐。在忧愁中度日,人会日渐衰老,生命就不会有意义。凡事要看到好的一面,西塞罗说过:“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也正像我的座右铭一样:“快乐,就是生活的基石。”生活,就是要充满阳光!

珍爱生命,就该珍爱家庭。家庭是孕育我们生命的摇篮,那里有创造了我们生命奇迹、哺育了我们健康成长的父母亲……那里的一切都是我们珍爱的对象。

珍爱生命,也应该珍爱宝贵的友情。如果说创造是生命的源泉,家庭是生命的港湾,那么友情则是生命的动力。拥有了友情,我们的快乐便有人共享;拥有了友情,我们的忧愁便有人分担;拥有了友情,你再受了委屈时,他们是你的倾诉对象;在你快乐时,他们是你的忠实的听众……没有友情,我们的创造天性就会缺乏动力;没有友情,我们渴望沟通的心灵就会干涸;没有友情,我们健康的生命就会留有缺憾……

珍爱生命,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珍爱生命,就是每天都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一个美好的心态;珍爱生命,就是珍爱我们的家庭,让疲惫的心灵在爱的港湾里得以休息;珍爱生命,就是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份永远的友情;珍爱生命,就是……

五:我们的社会需要见义勇为600字议论文

见义勇为,顾名思义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而见义勇"围"则是看到有什么新鲜事就立刻围上去观看。这2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举几个例子。

在某市,有一位男子企图自杀,坐在楼顶的边沿上,喝着闷酒,心里犹豫不决,不知自己应不应该离开这个世界。这时候警察赶到了,警察与他谈判始他几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警察也松了一口气。谁知却发生了意外: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有几个人带头起哄,其他群众也便跟着乱嚷。他们不但不帮忙,甚至还嘲笑那位男子胆小,根本不敢自杀。不知谁说了一句:“你要是跳下来,我就跟着你姓!”群众听了哈哈大笑。警察们也阻止不了。那位男子十分气愤,随手拿起砖头向群众砸去,想警告一下他们。可这些人闹的更起劲了。在楼上呆了3个多小时的男子一气之下跳了下来,当场死亡。群众一哄而散。

试想:如果当时在场的群众都能踊跃地参加到警察的行列中,劝说那位男子下来,给他帮助,那么那位男子也可能会平安无事。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成都。一对夫妇从银行取完钱,把钱装在了一个大塑料袋里。准备回家。眼看就要到家了,突然一辆飞快行使的摩托车停在他们身边,伸手来抢塑料袋里的钱,那对夫妇不放,结果塑料袋被拉烂了,钱满天的飞。小偷想逃跑,却被一名男子捉住,其他人也上来帮忙,把小偷送到了警察局。群众们还帮这对夫妇捡回了钱,一分钱都不少。那对夫妇十分感谢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可他们早已走了。

同样是“见义勇为”可为什么结果迥然不同呢?一个是悲痛万分,而另一个却是皆大欢喜。这就在于“为”与“围”的区别。同样的读音却反映出了群众截然不同的公德心。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六:中学生应不应该见义勇为800字作文议论文

这个问题对应着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钱学森之问”,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认为无法教育孩子如何智勇双全地见义勇为而不是坚定自信地认为能够教会孩子们怎样智勇双全地见义勇为并保护好啊自己,当然这是我们的法律、政府和社会等等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保护好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所致搞得部分真正的英雄们流血流汗还流泪打落门牙和血吞,这就产生了“见义勇为”要退出学生守则的因噎废食。我们经常谈论扶不扶在公共场所倒地的老人的问题其实是在讨论倒下的是人心,所以春晚小品中说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成为金句。70年代出生的年轻时经常受英雄主义教育和熏陶的我也早已逐渐丧失了见义勇为的勇气和胆量还不要说智慧了,我现在是很有些胆小如鼠的。当见义勇为这个词条在学生手册中退出的时候,至少代表了一种既想保护孩子的丰满的态度却又无法对见义勇为的英雄们进行保护的骨感的现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这两篇评论文章中的内容有关:人民网《官场“酒文化”酿出了什么》(作者:赵蓓蓓);华声在线《中国的粗鄙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作者:徐贲)。

据说在国外,母亲和政府会鼓励孩子们见义勇为。但是在中国,一提起见义勇为就容易想起让孩子对着尖刀奋不顾身地冲过去,其实那只能用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必须智勇双全地见义勇为,比如布鲁塞尔的那个叫于连的小男孩那泡尿就尿得智勇双全非尿不可但尿得很科学很机智拯救了一个城市事先他没有建模估计也没有受过怎样排除炸药包导火索的训练,但是他生活中肯定受过一定的各种优良的教育且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自我保护能力。像国外一些影视剧作品都有小孩子见义勇为的思想和内容,比如《小鬼当家》。

“见义勇为”本就不应该退出学生守则,这是中国学生们应该在学校学习到的并逐步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和技能之一,重要的是必须告诉学生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要智勇双全,这也是同时在教育孩子们如何自我保护。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小兵张嘎吗?!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小英雄雨来吗?!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吗?!中国有句古话:自古英雄出少年。

“见义勇为”是有法律依据的,当然“不见义勇为”是没有法律规定的。百度百科“见义勇为”词条中有这样的描述【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勇敢的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见义勇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第二类是抢险救灾的行为。】【形成条件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