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

一:巴金的短文两篇中的日月什么意思

《短文两篇》赏析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是一天之隔。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而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的是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词不同,巴金笔下的月是别样的,“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种感觉”,暂时没有了前文中对热的礼赞,而对冷有了别样独特的感受。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时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悠闲、自在的,而是忧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这样忧愁情绪之下,作者却并未就此沉溺,而是写道:“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姮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看了对《月》的赏析,你应该有点明白了吧

他把月比为明镜

那明镜中看见的是嫦娥的影子了

而结合前面的分析,嫦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应该会有更好的体会

前面的赏析是搜寻的,后面的分析是我自己的看法

希望对你 有帮助

二:8短文两篇中,作者为什么不写日月,而写一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阅读答案《日》《月》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联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两篇课文,找出贯穿两者之间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文本探究 6、“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7、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8、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9、“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10、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1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12、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13、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传说). 14、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余下全文>>

三:短文两篇日月课文中写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用了象征的手法,并有爱国的情感在里面.但《日》是表达了作者要为革命牺牲一切也在所不辞;《月》则是对革命烈士的赞美与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四: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

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

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