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语录

一:关于柴静 穹顶之下 的剧本

1.引子·动机

这是2013年1月份北京的PM2.5曲线,一个月连续25天雾霾,我当时在北京,但我这一年里反复看这条曲线的时候,想回忆当时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但是记不起来了。因为当时大家都说好像这场雾霾是偶然的气象原因导致的,就没当回事。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河南、陕西、江西、浙江,回头看镜头里的天,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我置身其中,浑然不觉,只有我的嗓子有印象,在西安那天晚上就咳的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那时候我就觉得她应该是小女孩,因为我觉得她是像个童花头,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

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了,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小孩的,她用来安慰我。我再见我女儿的时候,她还在昏迷,医生对我说手术很成功,但有一件事情你要原谅我,她说她太胖了,所以刚才麻醉的时候,我们扎了好多针眼才找着静脉。我把她满是针眼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一直到她睁开眼睛看我一眼。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经开始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的更多。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个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复杂,你才会感到害怕,(2013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它就是十年前我在山西时看到的天空。

2004年,我在《新闻调查》时曾去山西孝义做过一期关于当地污染的片子。我曾和当地一位小女孩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我: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

小女孩:没有。

我:你见过蓝颜色的天吗?

小女孩:见过蓝一点的。

我:你见过白云吗?

小女孩:没有。

2004年我采访这个6岁的小女孩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她所说的,就是我女儿可能会面临的一个世界。

这个,2014年全年的北京,只有空气优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十年前,山西环保局长说,孝义是山西缩影,山西是中国缩影,现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话成为现实。

以前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叫《穹顶之下》,它说的是一个小镇上被突然天外飞来一个穹顶扣在底下,与世隔绝不能出来。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现实里。早上起来有时候我会看到我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当中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2. 雾霾是什么·危害

那么雾霾是什么?有时候我在黑暗中会把灯关掉,我想端详一下PM2.5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见它,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所以它们会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跟折射掉......余下全文>>

二:有没有柴静《穹顶之下》最后一段说的话文字版

成千上万个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应该是属于他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三: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最后一段对白

我们家楼下有个餐馆是做肉饼的,然后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个家里头和身上都是油烟的问题,以前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世界上中餐馆不都这样吗?但后来我知道,在北京餐饮带来的PM2.5的污染占到至少6%,而北京的餐饮业占到全国的12%,这么大量的一个餐馆。以前我觉得没有办法,后来等我到伦敦之后,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那没有味,为什么?这个老板就把我带进了他们的阁楼,然后看到了一个东西:油烟净化器,伦敦政府要求他们强制安装,而且有人定期来检查。

我觉得这个是不是高科技啊?后来我回北京一问说不光北京有,而且北京是要求餐馆装的,我就打了12369举报的电话,然后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家小区里面运来了这么个东西:

前后不超过半个小时。我拍的时候,这个餐馆老板就过来了,说谢谢您这个监督,欢迎您以后多吃我们肉饼。这一年我们的工作餐吃的全是肉饼。

虽然他承诺100%会来,真的会来吗?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视为一个检验,我们可以记住这几个数字,12369,如果你不打,它就永远只是一个数字。

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是应该属于他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在守护你普卫欣 出行必备 T33猫。

四:求柴静的《穹顶之下》具体内容,越详细越好

这是一段2014年腊八节晚上录制于北京大兴的星光影视园的视频。两个小时里,柴静与台下五六百名听众分享了一年来对雾霾深度调查的结果。已为人母的柴静穿着白衬衫、牛仔裤,一边诉说,一边切换演示屏幕。

话头始于爱女。2013年初柴静怀孕,但她未出生的孩子却被检查出患有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因此她辞职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医生说她太胖了,所以刚才麻醉的时候,我们扎了好多针眼才找着静脉,我就拿着那个满是针眼的小手,放在我脸上,直到她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她觉得孩子患病不是偶然的,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愈发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这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有了这份情感驱动,母亲柴静,而非记者柴静,展开了这项年度调查。她做雾霾健康测试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前往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调查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拍摄治污经验。调查结果让网友触目惊心。

她告诉人们,中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通过调研,她发现中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而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五:柴静雾霾调查中的名言

求采纳,谢谢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柴静《穹顶之下》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柴静《看见》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柴静《看见》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柴静《看见》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柴静《看见》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柴静《穹顶之下》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非常同意,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善良与罪恶,人性与兽欲不断交织不断干戈的过程。

——柴静《看见》

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

——柴静《看见》

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柴静《看见》

我跟每个普通人一样都有弱点,有冷酷、有自私、有虚荣心,道德只不过让我看清这些弱点,然后去抑制它,或者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优点。一个人的思想跟他的职业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能我做记者的时候是一个样,现实生活中又是另外一个样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柴静《看见》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柴静《看见》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柴静《看见》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柴静《看见》

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柴静《看见》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柴静《看见》

求采纳,谢谢

六:评论柴静的穹顶之下

怎么说呢,一个女性有这种高度,有这种视角和勇气,本身就是值得赞扬的,先看内容,层次清晰,雾霾怎么来的,有什么危害,我们怎么办,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就围绕这个三个方面展开,旁引博证,案例众多,但调理很清晰,其次她的演说,突出了女性温婉的特点,以一个母亲的视角为我们娓娓道来,毕竟是获得过央视演说比赛冠军的人,整个视频更像是一场倾诉,像好友的忠告。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视频的现实意义,别扯什么为名为利,如果这种社会公益都是这种目的,那我请求这些视频多的快来砸死我吧,这是一种呼唤,关乎人性和道德底线,雾霾这么严重还不是为官不仁,为商不义,归根结底除了制度和法律的不完善,还有就是我们缺乏做人的底线,做什么都无所畏惧,管我死后巨浪滔天。最受不了的是这种良心视频被禁了!禁了!这个被誉为可以媲美<寂静的春天>的巨作。毫无解释的被封杀了!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国的希望···没了,我们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是发现问题解决发现问题的人!!!!

七:柴静《穹顶之下》之中的一个细节

希望能够大概说明一下

八:柴静 穹顶之下观后感

【中国社会的良知】柴静在片子自述,她制作这部专题片的初始动机是为了给自己出生即患肿瘤的女儿追求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她以个人身份,自费约100万元,并动用自己资深媒体人的社会资源,耗时一年多制作这部专题片,完成的一是个对关系中国亿万孩子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难”,母亲柴静在片中表达的焦虑和渴求,是为天下孩子,当然也是为所有生存在这个“雾霾穹顶”下的全体中国人发出的。

【中国媒体的勇气】观看《穹顶之下》,柴静作为媒体人的追究意识和批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她始终表现了新闻监督的问责立场。她追根溯源,对无论来自企业、还是官方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责任的推诿,是不留情面的质询和展示。对于非环境专业人员,柴静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既有专业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她令人敬佩的勇气表现在,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的课题,而且她成功地完成了。由此,我看到中国媒体的勇气。

【中国公民的理性】今天的中国社会,面临公共问题,情绪表达多于理性追求,借此“国情”,便有某些“社会良知”不仅得意于自我无知无畏、以讹传讹,更以危言耸听、谣言惑众作为代言公众的常态。《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柴静作为一个非雾霾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了帮助观众解答“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不仅竭力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向国内外专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险充当实验对象。《穹顶之下》是求理、讲理,以理服人的。这个专题片的力量,是牢牢的建立在对真相的渴求、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真理的敬畏之上的。《穹顶之下》表达的是一个普通公民对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的诉求,但这个诉求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它基于深刻的公民理性。

【中国母亲的希望】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一个令国人绝望的名词,它不仅现实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而且威胁着将出生的孩子。在“雾霾穹顶”下,作为一个母亲是恐惧而绝望的——因此,逃往大洋彼岸或者放弃生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梦想或选择。但是,通过《穹顶之下》,柴静以一个母亲的爱心和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切实认知雾霾危害,放弃我们的私心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就会在不远的将来生活在干净的蓝天下。中国母亲的希望,是唤醒社会的公益精神,是激发从我做起的对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爱惜和维护——这就是母亲柴静真正要告诉我们的。

九:从心理角度讲:为什么人们对柴静拍的"穹顶之下"有不同的看法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去质疑柴静的《穹顶之下》?就算有一些数据上的瑕疵,呼吁环保、消除雾霾的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嘛。是不是受了利益集团的驱使?收了中石油的钱?或者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来挑柴静一些技术上的毛病?

这一次舆情反转的速度令人吃惊:在一两天的时间内,无数批评的文章就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而且有好几篇转发量惊人,让网络舆论从一边倒的刷屏式的狂热转发,变成了一场褒贬参半的观点之争。显示出了一种难得的理性。

回顾一下《穹顶之下》引来一片反对声的原因,从浅到深有那么几个:

第一,玩煽情玩的有点过火了,有点招人反感,但无伤大雅。

第二,有不少技术上的错误,可能误导观众对雾霾的认识。专业人士或者科普人士会出来指正一下。但是这些人对于文艺小清新的公益宣传片感兴趣的不多,一般不会闲的没事出来挑人小毛病,大部分是被后面三条引出来的。

第三,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有失偏颇,有些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天然气大幅度的代替煤炭,这在中国的能源地质特征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属于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些建议的相关利益方会站出来辩解。

从这一条开始,公益之争变成了利益之争。

第四,忽略底层人民的利益,片面强调雾霾治理。

《穹顶之下》当中的那个英国矿工,当被柴静问道“煤矿关闭怎么办”的时候,他流露出难过的表情:“还能怎么办?我并不是有钱的人,只能再找别的工作。我想应该还不至于付不起账单。”最后那句话应该是一种无可奈可的自我安慰吧。但是柴静听完之后显得很轻松:你看,没事吧,这些人还能再去找工作嘛。那就不用管他们了,该关闭的煤矿钢厂都关掉就是了。表现的十分冷酷无情。

中国为了治理雾霾已经关闭了河北很多很多的钢厂。在河北,有些钢厂就是一个村全村生计的来源。关停的时候全村人站在旁边流泪。面对这些为环境治理付出巨大代价的底层人民,一句简单的“治理雾霾不会损害经济发展、失业的人还可以就业”,在感情上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还有人指出,其实农村土壤和水污染的危害比雾霾更严重,但是由于城里人不能直接感受到,所以大家不怎么关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中产阶级取得了比不会上网或者不会刷微博的农民更大的话语权,如果因为这个片子给政府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迫使政府把太多的资源集中到雾霾治理而忽视了农村土壤和水污染的治理,其实也是不好的。

从这一条开始,利益之争变成政治争论。

第五,触及了能源行业私有化的问题,而且倾向明显。

这一条碰到了中国社会目前最敏感的神经,终于把战火烧向了这个火药桶一样的政治话题。至此,这部“公益片”已完全跑偏,政治宣传的意味超过了公益宣传,一场歪楼大战已不可避免。由于柴静采用了大量非理性的手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所以参战的双方也都带着情绪而来,使用很多非理性的方式互相攻击,也就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了。

总的来说,雾霾所涉及到政治经济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环境……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做。环境也不仅包括雾霾问题,还有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森林退化……我们国力有限,每一个方面该投入多少,怎么分配人力物力,都必须非常小心的权衡计算。

柴静的这个片子,错误和偏见都很多,好的东西也不少。它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促进公益,在某些方面则可能会造成公害。到底是公益多一点,还是公害多一点,主要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够不被这部片子里面一些过分煽情的桥段所迷惑,理性对待它的正确和错误。...余下全文>>

十: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我家住在武汉三环的位置,在十几年前刚刚搬来的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武汉的街头,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每次雾霾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祈祷赶紧来一阵风将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的发生,而且还是一个开始。

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的片子,长达将近2个小时,我从头看到尾,它的信息来源非常权威,信息也很立体,它告诉我们什么是雾霾,雾霾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值升高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儿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60,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身体。

我们怎么办?在片子中,环保局的一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都不敢开口,让人看到里面没有牙。”还有一个民营加油站的老板是这样说的:“环保局是什么?你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利管。”没有权利,那谁有权利?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今年9月份才开始正式生效,那么在生效之前呢?谁来管理?谁有权管理?

几十年前的伦敦因为烧大量劣质煤炭造成了大烟雾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有大约一万两千人死于长期吸入煤炭产生的黑炭和短时间内吸入的高浓度的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这是场大灾难,而这也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我无法为治理污染做更多的事,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片子,让更多人来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几亿人一起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