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特点
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逐步得到快速发展,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去工业化。去工业化的成因主要有:(1)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2)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3)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过去工业化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但却导致了一些重大的问题。
美国一度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最近数十年,其经济总量超过80%转向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更是在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中飞速发展,就连以制造业为本的通用汽车公司也试图通过金融工具增加盈利。但是在去工业化过程中,有很多学者开始认识到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应该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任由虚拟经济发展。但是并没有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重视。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萎缩,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出现了“产业空洞化”。
忽视承担着经济“造血”功能的制造业,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华尔街的金融漩涡中,最终引发了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重新认识。美国人认清了经济过度脱离制造业实体的危险。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美国各界感觉到“逆转”的必要性,同时也开始反思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作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各自该占多大比例成为反思的焦点之一,而重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是反思带来的一个重要思路。
今年3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11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以“美国需要一个制造业政策对抗全球竞争”为题,要求“通过发展一项全国性政策”,恢复美国制造业竞争力。此后,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推出斥资17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一揽子计划,制造业促进法案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法案在美国国会获压倒性多数通过,至少说明美国国内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已有了基本共识。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再工业化,是指经济发展要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过去的“工业化”历程,目前已经接近结束的末端,而“再工业化”是金融疯狂之后,美国、英国等消费型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国家寻求经济再平衡的唯一一条可走之路。即经济发展重心,由虚拟经济倾向为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现实的考量。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20%左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事实无法回避。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余下全文>>
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有什么不同?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相比较,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1)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工业化是自由经济的工业化模式,其工业化过程都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由个人发动,其开始和完成都遵循自然历史的过程。英国、美国都属于这种模式,这些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我国是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在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中,可以参照和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信息和技术为动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加速完成工业化进程。近年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很快,为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中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新型工业化是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以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主线的工业化道路,这些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是其典型特征,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紧张,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来实现的,是一种质量型和低成本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降低工业化的社会成本和经济代价。”?3?(3)新型工业化是以充分就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在工业化的技术路线和主导产业选择上,发达国家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迈进,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供给大,而成本较低,所以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以充分就业为先导,要处理好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实现充分就业。(4)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强调民间投资对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私人力量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在我国新型的工业化的所有制结构选择上,要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调民间投资对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的比重。(5)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是以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其市场化发展是相同步的,其投资方向受到了利润的引导,从工业化发展的力量上来看市场机制对投资规模、方向和速度起到了调节作用。我国的工业化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用计划机制发动起来的,而新型工业化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以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市场机制对新型工业化的微观投资活动起到调节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节作用保证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重大比例关系。
三: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
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具体是先有珍妮纺织机,再有瓦特蒸汽机,后来各地是工厂开始兴起。远洋航路的推动、国家民间的支持、学术的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自18世纪中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四:西方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标志是什么?
西方完成工业化用了200年时间,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这一段是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成熟工业化时期; 20世纪中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时期; 从20世纪末到现在,为信息化时期。 完成工业化有几个标志: 一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 二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增长速度趋于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增长脱钩; 三是白领工人数字超过蓝领工人,大多数人要去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 四是企业的优势不在固定资产的多寡,而是看其区域性的物流公司是否运作起来,好的企业不是产品堆积如山、汽车摆满广场,而是零库存。
五:七大工业国包括哪些国家
1,它指的是7种货币,美元(美国),欧元(欧盟),英镑(英国),加元(加拿大),澳元(澳大利亚),瑞士法郎(瑞士),新西兰元(新西兰)
2,G7:美、英、法、伐、意、加、日
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特点
如题所问,以下从英、法、美、苏、中五国方面分析其工业化的特点。1.【英国】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它最初是由原始积累向轻工业化过渡,再实现重工业化的。最初英国通过海上劫掠、开辟殖民地等方式,促进了本国资本的积累,为轻工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通过原先积累的金银、海外原料及殖民劳动力,迅速转化为工业革命后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又继续促进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展,17--18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攫取了世界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英国国内对资本和商品市场的严重依赖,阻碍了其技术革新,英国重工业化基本上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有基础上开展的,一直到二战结束前,发展较缓慢。2.【法国】法国在大革命之后也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受先代重商主义的影响,法国在效仿英国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不仅发展轻工业,还大量投放外债,通过赚取债务差额来为本国工业化提供资本,同时受国内封建势力与国外敌对武装的破坏,法国资本主义一直未能独立发展,资本投放于工业技术更新中的比例较小。这些都造成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滞缓。直到二战结束,英法都受到战争破坏而使工业长期服务于军事,造成了工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工业的长足发展。3.【美国】美国相比前两国,不仅拥有安定的政治环境和丰富的天然资源,还在最初的百年发展中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在开发这片新大陆的过程中,轻重工业的发展结构相对较好,虽然在一战之前美国已基本实现经济全球第一的目标,但真正攫取世界经济霸权则是在一战后,直至二战结束,美国的霸主势力。充分反映它在工业上的雄厚实力。4.【苏联】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处于斯大林当政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方针,农业和轻工业总体上为重工业服务,重工业的过度发展虽然为苏联提供了坚实的战争物质基础和大批尖端科技人才,但动摇了国计民生的根本,无法持久,而斯大林模式的应运而生,在战后逐渐暴露其弊端,影响了苏联工业化健康发展。5.【中国】新中国在建国后,一穷二白,原先破落不堪的工业基础无法维系人民政权的长久存在。国家在1949--1952这三年里恢复了经济,从1953年开始,决定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过渡时期的总方针是一化三改造,一化,即实行重工业化为主的工业建设体系。可见,新中国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经验,出于对国防的建设需要,重工业发展成绩突出:沈阳飞机制造厂的建立、国产红旗轿车的问世···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工业政策,此外,在三大改造中对手工业的改造,则也是为了促进中华工业的发展的选择。
七:现在西方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吗?
学无止境 从古代到现在 创造美好生活 从未终结 工业只是一个名词 创造将继续
八:中国的工业化和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
现在中国的工业化是全面发展,早期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以重工业为主,而西方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他们是从轻工业开始的比如珍妮机等。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联系:到1952—1953年前后,人们被突然告知,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要进行“三大改造”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几十年来,这一直是关心我国发展道路的人们所萦怀于心的。 现在,这一问题已基本清楚,并且也可以公开谈论了。这一巨大转变,就其外因来说,是受斯大林的压力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就其内因来说,是由于我们革命者常有的革命急性病。我们自身的急性病问题,人们是比较清楚的,而对于1948—1950年间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共和毛泽东当时所遭受的来自斯大林和苏联模式的强大压力,人们至今往往还不甚了了。
九: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具体是先有珍妮纺织机,再有瓦特蒸汽机,后来各地是工厂开始兴起。远洋航路的推动、国家民间的支範、学术的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自18世纪中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十: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化,约等于西方新近提出的“原始工业化”概念;但也有学者直接将早期工业化视为近代工业化,即以“工业革命”为其开端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笔者认为,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全过程来把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1)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860年代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但往前可追溯到明清时期。(2)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在持续,但已开始步入“新型工业化”阶段。当然,这两个大的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的阶段,作具体研究时宜分别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如此划分工业化阶段的好处,一是更符合中国自身历史实际,可将明清时期至今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避免因考虑“西方冲击”而割断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二是可分别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业化之间究竟有何本质区别与联系,以明确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自身特点。同时,也有助于运用现代化理论,将中国早期工业化纳入早期现代化整体框架中进行研究。
由此,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研究,实际上应包括对两个相互衔接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即中国的原始工业化和近代工业化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工业化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以采用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之前,还存在一个以乡村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before Industrialization),正是原始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是否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原始工业化阶段?过去对此甚少研究,基本上是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纳入“资本主义萌芽”的框架中来研究的。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引入原始工业化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倾向于认为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原始工业化过程。原始工业化概念的引入,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干扰,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全过程,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乃至全部现代化历程做出新的思考,得出一些新结论。综合诸家论说,就原始工业化与近代工业化的相关性而言,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早期工业化呈现出若干不同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