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在企业的意义
(1)员工是企业的基础
由于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效地创造财富,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现在我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尤其是优秀人才空前地被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相信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不遗余力地改进和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员工,满足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拥有知识型、复合型员工,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成功。
(3)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具罚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二:公司里员工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及重要性是什么?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是现代社会,孤家寡人、单枪匹马越难取得成功,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单枪匹马去干事,放着身边的人力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怎样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第一、要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我们相处的气氛就会融洽,就会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这将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对我们来说,就是要领会好领导的意图,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另外还要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搞好与其他部室和单位的协作配合,多交流,多协调,多沟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才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把工作干好。
第二、要积极参加集体揣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共同想办法、出主意,凝聚集体的力量,做到“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我们想一下,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内心彷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同事之间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帮助,它可以使我们充分展示自我,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团队的巨大力量。
第三、要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没有流动的水就没有活力,缺少春风的大地就缺少生机。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我们提倡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携手争一流。同时要避免恶性竞争,积极进行良性竞争,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四、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
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微笑一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要搞好团结协作,把工作做得更好。万事不求人,只会吞下自我封闭的苦果;团结一致,紧密协作,才能走向成功。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要想成功,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
三: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意义
其实,如果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很难得。如果一个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是士气高涨,那么,这个公司就会朝着更高层次的发展。不过,管理者要运用好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否则就会适耽其反。简单的讲:
1.工作的工位得到满足,从而对工作认真负责。
2.降低管理的成本。
3.保证产品品质。
4.增加团队协作能力。
5.提升公司荣誉。
6.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
7.满足员工的自尊/自信心理。给员工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意义(或者重要性)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才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企业最关心的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较高的绩效水平来自于员工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但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员工绩效与员工个人能力不成比例关系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在落后的管理模式里,管理者号称“奖罚分明”,但由于只关注作业结果而不关注作业过程,并不能引起员工(被管理者)思考,更不能让员工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活的作业效率提升,员工也无法再重复的劳动中获得能力长进,更不能体会成就感。这样的管理活动是没有多少积极意义的。
相反,在先进的管理模式里,管理者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影响效率提升的作业过程上,积极引导员工(被管理者)思考阻碍效率提升的问题,奖励员工具体解决问题的改善行动。通过改善,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重要的是员工树立了信心,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提升。只有当员工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收获个人成长,员工积极性才可以得以持续不断的保持。可见,关于员工积极性是什么和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员工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如果这台发动机马力十足,企业就会迅速的发展,反之企业就会停滞不前。人的精神动力,表现为人做事的欲望、积极性、意志力。这种精神动力,从根本上说是从物质利益产生的,但也可以因精神的刺激而产生。[1]无论是物质利益的驱使,还是精神的刺激,都会表现为对人做事“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员工是需要调动积极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员工除了在基本劳动条件诉求方面有着不断提升的需求之外,对平等的劳资关系有着越来越高的期许。企业管理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仅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更坏的情况将会是无人可用。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才会有效地创造财富, 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我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知识型、复合型员工,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成功。同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在现代企业中,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性更表现在这几方面:
(1)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企业的员工,因而企业员工的表现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3)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1]《北京天骐咨询培训集团》2012年09月刊
五:什么是员工岗位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内在因素
1 职业生涯设计是前提
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就是由组织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现状、实现企业战略所需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和技能结构,与员工的个性特征和所学专业结合,发现员工的才干和能力,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岗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的目标,使员工和组织达到“双赢”。
首先,打通员工晋升通道。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使员工从一开始就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被招录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可以看到每个岗位类别都有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升级升档的空间,并能实现“岗变薪变”,使员工十分明确薪酬的提升空间和职业发展通道。在提拔中层干部时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实现员工工作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其次,科学设置岗位类别。根据企业特点将岗位划分为管理、技术、业务、操作等不同类别,由低到高地设计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系数的薪级薪档,明确岗位的名称和数量,岗位等级与任职要求,做到按需设岗、竞争择优,分类管理、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同时,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为岗位空缺和变动拟订增补计划。
第三,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员工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员工创造培训机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此,要让员工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有机会学习、思考和交流,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主性,更好地适应岗位和工作需要。
2 管理者能力水平是关键
管理者要善于知人用人,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善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成为员工内心认可和钦佩的具有带领团队取得工作业绩的能力和水平的精神领袖,这对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具备决策力、创造力和应变力,有包括自知和自信、意志和胆识、宽容和忍耐、开放和追求的智慧和胸襟,潜心做事、低调为人、以身作则的品格,对员工产生潜在的培训引导作用。要本着关心爱护员工、以有利于员工成长进步为出发点,辅导、支持和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善于知人用人。管理者不是全能,不可能亲历亲为做每件事,而是善于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通过适当授权和把握关键,既让员工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又适时引导保持正确方向。具体讲,就是在布置工作任务时,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避免员工之间产生责任推诿。同时,要时刻关注员工的执行和进展情况,对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帮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第三,善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真诚平等的内部沟通是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基础,因此,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在组织内部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团队协作。职务高低只是分工不同、权责不同而已,组织内部应提倡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尊重的氛围。当员工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时,上级领导应该虚心聆听,解惑释疑,对合理建议及时采纳,对不合理建议说明理由,引导员工达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员工。客观公平的环境会让员工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因此,管理者要敏锐觉察员工的情绪状态,了解并适当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感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产生认同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 绩效考核是手段
通过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使先进员工有成就感,落后员工有危机感,在组织内营造良好的比学赶超的正确导向。
首先,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岗位设置虽然科学合理,但有时因为常规性工作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的要求不同,会带来工......余下全文>>
六:为什么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及公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重要性亦日渐明显,并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员工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应当将"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理念。
一、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产生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现代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多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突破了企业的责任仅在于为股东提供财务回报这一观点。 Archie B.Carroll(1991)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义务、法律义务、道德义务、慈善义务(如图1所示〉口现代企业在满足股东利益(经济义务)、遵守法律规定(法律义务)、企业行为合乎伦理(道德义务)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其他相关行动,以企业的资源对社会有所贡献,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慈善义务)。一些新的政府机构(如环境保护、消费品和消费者安全、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机构)亦得以成立,并将环境、消费者、员工等作为立法组织必须考虑的对象而提供一系列的国家公共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得到了人类社会更广泛的认同,这就对传统的企业生存和发展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企业本质问题的一系列探讨,企业开始在对股东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之间寻求平衡。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即导致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产生,利益相关者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美国已有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我国证监会和经贸委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亦对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做出了许多相关规定。
由于现代企业要比以前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前景有赖于对公众不断增长的期望的满足程度,企业必须在利益相关者和企业行为的社会和道德方面采取适当的立场,以一种使利益相关者感到满意的方式来运作,获得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成长及长期的投资价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直接作为企业的一种强有力的无形资产。利益相关者管理之所以自产生以来即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这与它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是分不开的。
哈佛大学的John P.kotter和James L.Heskett(1992)在《公司文化与绩效》一书中阐述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最好的财务绩效是由具有独特文化的企业实现的,其前提是除股东的价值外,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顾客和员工的价值;注重利益相关者价值的企业业绩远远优于只重视传统的股东价值的企业一一在11年的时间里,被研究公司中前一类平均增长了682%,而后一类只增长了166%。
美国的James Collins和Jerry Porras在研究了几家大公司的长期绩效表现之后,在Built to Last一书中刊登了他们得出的类似结论一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强调明确的利益相关者核心价值"远景化"企业的财务绩效远远超过了股市的整体表现。
美国Center for Business Innovation的Ernst和Young在名为Measures That Matter的报告中提出:平均有35%的买方投资决策是受非财务因素驱动的,机构投资者在考虑企业价值时,往往会将一些比......余下全文>>
七: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高的好处?
很高兴为楼主回答,企业员工的积极有很多的好处,我把我觉得的和大家分享一下,说得不好还请大家补充
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的好处我觉储有
1、提升整个公司的活力,能很好的营造很愉悦的工作环境,像家一样……
2、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员工积极了公司的业绩肯定大大的提升……
3、提升公司的号召力与服从力
4、能培养更多的企业优秀人才
5、能有一个更好的创新平台
大家再看看还有没有……
八:员工对于企业的意义
因为企业要通过人来完成工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团体间的相互关系将会影响到
任何一种变革,影响项目的改进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人在企业成功
过
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企业变化需要人的变化
在最简单、最直观的情形下,当外部环境和企业结构发生变化时,人们必须学会在工作中执行新的任务,同时担负起新的责任和义务。若想成功实现新任务,就得掌握新的技能或专业知识。根据企业制度、管理团队、工作合作和沟通交流的不同需要,员工需要以形式迥异的方式协同工作。很明显,新的企业环境和任务需要员工具备新的技能,需要与其他人有协同工作的新方式。
企业系统出现问题要求每个人都进行变革
当组织结构不能使任务顺利完成时,人们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样,当任务不适合新变化的市场时,人们在工作中就不会一帆风顺。
有时确实是人或内部环境不适合当前的任务,人们能感觉到攻互冲突的拉力和压力。一个一盘散沙似的企业的压力会开始影响人们的士气和感情,接着企业内部就会出现冲突。这时,仅仅有人的介入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许,企业系统本身需要重新联合,使得人们之间的压力得以消除。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重新联合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大家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却经常找不到错在何处,只是知道肯定有地方不对劲。
整个企业系统的问题常常体现于某个人的职责范围内,所以常会被认为是某个人或团队出现了问题。其实,系统问题是由许多人经过长时间权衡而作出的决定导致的。其最棘手的问题是,它不是存在于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内。
为解决企业系统问题,公司各部门在任一不同的工作环节,就必须意识到整个系统转变的必要性,而且解决方案必须在各部门和个人那儿都得以推行。如果不变革,人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以人为中心的功能失调
有时并不是整个企业系统的问题,也可能是某部门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了功能失调。当企业中的关键员工出现了问题(如嗜酒成性、家庭面临危机等)时,同样会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个人方面的功能失调就可能被扩大。这种以个人问题而导致的企业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团体的规划。
任何一名员工都是工作团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团队整体的专业技术即便再出色,也要求人们具有一定与人沟通的能力。比如说,一个颇有才干的领导对下属傲慢粗鲁,他的下属即便是技艺一个比一个高超,但拒绝为该领导工作,领导再能干也无济于事,企业同样也不会见效益,更谈不上挖掘企业的潜力。
当人出现了问题时,活力企业就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最终将会影响到企业其他层面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关系或团队活力的功能失调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及公司的士气,并最终影响到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因为企业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领域的功能失调都会最终影响到其他的方面。
九:关于员工激励的意义
员工激励的意义:
1、让员工保持持续的激情和工作状态,从而使工作更具效率;
2、让员工有清楚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工作更具目的性,从而更具激情;
3、为公司团队意识服务,是每个员工更具使命感,对公司有认同感;
4、“公司是船,员工是开动船只的人”,每个部分都非常重要的,激励就是在给船增加动力;
十:客户与员工哪个更重要?
员工和客户到底谁更重要?这个问题的看法难以统一,似乎又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要说员工更重要,可是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立足之根,只有客户满意了,企业才有利润,员工才能获得收入,企业也能因此而发展,员工自然也就有发展。有些人也玩概念游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说,客户包括“外部客户”与“内部客户”,员工就是内部客户,所以让客户满意就是企业至高无上的价值取向,内部与外部到底哪个重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外部客户重要,有时候内部客户重要。要讨论这个问题,还是要先确定一个前提,到底是先有员工还是先有客户?笔者认为是先有员工,而后才有客户。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就要为客户提供可以购买的价值——产品使用价值与服务价值。而价值提供者只有员工,当然也包括老板本人,对于只有老板一个人的企业,老板就是员工。 概括来说,一个企业从小到大,老板这个人的角色是要经历演变的,这种演变必然要伴随老板心态与视角的改变,否则就会在开始那个问题上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刚创业时,老板=股东+高层管理者+一线员工。因为他是股东,所以看重利益,因而重视客户,又因为他也是一线员工,自然可以凭借自身能力与热情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因为他是高层管理者,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来服务客户。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老板=股东+高层管理者。他不再从事一线工作,必须靠一线员工来完成。一线员工往往都是新人进企业的第一站,为了保证一线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客户满意,各种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仅仅培训就够了吗?由于不再是员工,此时的老板是不是本能地按股东的方式来思考?视员工的加薪为猛虎,不再体恤员工的冷暖,无视员工精神与生活的问题,只是一再强调客户、客户、客户。这种情况下,老板肯定认为客户比员工重要。因此,空前关注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对员工的种种困难和需求便慢慢疏忽了。 员工是服务优势的最重要来源。企业制定相关的服务标准,操作规范,然后要求员工遵照执行,这是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但是我们知道,服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贮存性四个基本特征,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不光是客户参与了这一过程,企业的员工同时也参与了这一过程,企业对客户的服务必须通过员工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才能实现,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是由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决定的。在这个短暂的服务过程中,员工行为至关重要。这一个短暂过程是企业难以直接控制的,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服务质量,赢得服务优势,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员工——内部客户,为其提供优质的内部服务,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外部客户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军队(或政党),把目标市场比作天下疆土,员工自然就是军队的士兵。要想获取战争的胜利,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这其中缺少不了严明的纪律与严格的训练,但是,要想夺取天下,没有士兵与民众的拥戴则永远无法达成。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 一个企业把员工看得比客户重要,也许并不能因此成为伟大的企业,但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把员工看得比客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