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哪4个皇帝有庙号?
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
二:为什么汉朝皇帝许多皇帝有了庙号却被除
汉朝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齐高帝道成,秦高帝登亦然)。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西汉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确认。
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是孝明帝刘庄所上)、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是孝章帝刘炟所上)、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
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祜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三:西汉朝,为什么大部分皇帝没有庙号,却有宗号,古代不是很讲礼节的吗?
其实在唐朝以前,古人还是很实在的。庙号的标准是 祖有功宗有德。无功无德自然没有庙号。有的甚至连谥号都没。像以前的楚国经常有什么若敖、堵敖,就是给没有谥号的君主穿称号。到了唐朝时,皇帝开始贪图虚名了,不但各个都有庙号,还把谥号弄的很长,动不动就十几个字甚至二十几个字。叫起来很麻烦。所以直接叫庙号比较方便
四:汉朝所有皇帝的庙号,谥号!
因为汉朝皇室宣传以“孝”治天下,目的当然是靠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时以“仁孝”为宣传主线的封建伦理道德逐渐成为系统(成熟),统治者认为在家里子女无条件地“孝”于父母,走入社会后自然无条件地“孝忠”于统治者,汉朝没有科举,考察人才也主要考察孝行,所以推荐人才做官叫“举孝廉”。当然,汉初孝惠帝、孝文帝既自身践履孝道大义,又推廓至治国方略,开创了汉世“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其中,尤其以孝文帝为最著,无论是从《大学》的修齐治平,还是从《孝经》的天子之孝来讲,文帝都完美的体现出传统孝道的精神所在。正因为汉朝以“孝”治天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创了一个强盛,且相对稳定长久的时代,所以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拼了命地自认以“孝”治天下,或者更牛B的号称“以仁孝治天下”,虽然大部分画虎类犬,把国家整的乱七八糟,像那拉兰儿(慈禧),就被谥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真是倒足了胃口。
一句话,因为汉朝号称以“孝”治天下,所以死后,谥号前面均加一个“孝”字,以彰显大汉朝的功德。汉文帝为母亲亲尝汤药,还被后来的马屁精编进了24孝故事呢。 两汉有庙号、谥号的皇帝有:
刘邦:庙号高祖,谥高皇帝
刘盈:庙号无,谥孝惠皇帝
刘恒:庙号太宗,谥孝文皇帝
刘启:庙号无,谥孝景皇帝
刘彻:庙号世宗,谥孝武皇帝
刘弗陵:庙号无,谥孝昭皇帝
刘询:庙号中宗,谥孝宣皇帝
刘奭:庙号高宗,谥孝元皇帝
刘骜:庙号无,谥孝成皇帝
刘欣:庙号无,谥孝哀皇帝
刘衎:庙号元宗,谥孝平皇帝
刘秀:庙号世祖,谥光武皇帝
刘庄:庙号显宗,谥孝明皇帝
刘炟:庙号肃宗,谥孝章皇帝
刘肇:庙号穆宗,谥孝和皇帝
刘隆:庙号无,谥孝殇皇帝
刘祜:庙号恭宗,谥孝安皇帝
刘保:庙号敬宗,谥孝顺皇帝
刘炳:庙号无,谥孝冲皇帝
刘缵:庙号无,谥孝质皇帝
刘志:庙号威宗,谥孝桓皇帝
刘宏:庙号无,谥孝灵皇帝
刘协:庙号无,谥孝献皇帝
追尊皇有:
刘庆:谥孝德皇
刘开:谥孝穆皇
刘翼:谥孝崇皇
刘淑:谥孝元皇
刘苌:谥孝仁皇
无庙、谥号的皇帝有:
前少帝刘恭:孝惠帝刘盈之子
后少帝刘弘:孝惠帝刘盈之子
废帝昌邑王(海昏侯)刘贺:孝武帝之孙、刘髆之子
少帝孺子婴:孝宣帝刘询玄孙、刘显之子
少帝北卿侯刘懿:孝章帝刘炟之孙、刘寿之子
少帝弘农王刘辩:孝灵帝刘宏之子
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汉朝皇帝的庙号并不像后世那样普及,那个时候认为只有功业盛大的皇帝才配有庙号,庙号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泛滥,无帝不称祖、宗。而谥号是从唐时开始变长,像李渊的谥号为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后来的皇帝就更长。
另外,有些皇帝是被废的,没有庙号和谥号;有些皇(注意:不是“皇帝”而仅仅是“皇”),都是旁支入继后追封本生父
五:西汉一共几位皇帝拥有正式庙号
刚开始就四个,到东汉献帝时又追加了几个。
六:西汉朝,为什么大部分皇帝没有庙号,却有宗号,古代不是很讲礼节的吗?
因为在西汉,只有皇帝有重大功绩的才能有庙号。 西汉时期庙号的授予是比较严格的,只有做出重大贡献的才有:高祖刘邦 庙号 太祖 ;文帝刘恒 庙号太宗 谥号孝文皇帝 ;武帝刘彻 庙号世宗 谥号孝武皇帝;汉宣帝刘询 庙号 中宗 谥号 孝宣皇帝 ;汉元帝刘奭 庙号 高宗 谥号 孝元皇帝 ;汉平帝刘衎 庙号 元宗 谥号 孝平皇帝 。其他皇帝都没有庙号,像景帝就不是庙号而是谥号:孝景皇帝。像平帝的元宗都是属于后期,制度不是那么严格才得的。像景帝都没有混到个庙号。 后面几个西汉皇帝有庙号的,都是东汉追封的,不是当时商议的。 而宗号只要死了都要有的 一般皇帝的庙号不是“祖”,就是“宗”。死去的皇帝都被请到太庙里供奉。太庙祭祀是以太祖为中心,没有太祖就没有这个朝代,刘知几《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有宗有德, 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祖有功,宗有德” – 也就是开创朝代的叫祖,有政绩的叫宗。 开国之君叫太祖。如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
尊为“祖”,通常是有开国的大功。一般一朝只有一个“祖”,很多”宗”。明朝除了太祖,还有成祖,是因为成祖迁都燕京,此后明朝奠都于此,而且成祖在文治武功上颇有作为。其后的皇帝相比之下,充其量只是守成,没有更大的开创。 “宗”有延续的意思,例如宗绪、宗祧。因此成祖以后的皇帝庙号就都是“宗。”
七:汉朝有多少位皇帝?其庙号各是什么?
两汉有庙号、谥号的皇帝有:
刘邦:庙号高祖,谥高皇帝
刘盈:庙号无,谥孝惠皇帝
刘恒:庙号太宗,谥孝文皇帝
刘启:庙号无,谥孝景皇帝
刘彻:庙号世宗,谥孝武皇帝
刘弗陵:庙号无,谥孝昭皇帝
刘询:庙号中宗,谥孝宣皇帝
刘奭:庙号高宗,谥孝元皇帝
刘骜:庙号无,谥孝成皇帝
刘欣:庙号无,谥孝哀皇帝
刘衎:庙号元宗,谥孝平皇帝
刘秀:庙号世祖,谥光武皇帝
刘庄:庙号显宗,谥孝明皇帝
刘炟:庙号肃宗,谥孝章皇帝
刘肇:庙号穆宗,谥孝和皇帝
刘隆:庙号无,谥孝殇皇帝
刘祜:庙号恭宗,谥孝安皇帝
刘保:庙号敬宗,谥孝顺皇帝
刘炳:庙号无,谥孝冲皇帝
刘缵:庙号无,谥孝质皇帝
刘志:庙号威宗,谥孝桓皇帝
刘宏:庙号无,谥孝灵皇帝刘协:庙号无,谥孝献皇帝
八:汉代皇帝的庙号
太祖高皇帝(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少帝(为高后所废杀) 淮阳王(为周勃所废杀)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孝景皇帝(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刘弗陵) 昌邑王(为霍光所废)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孝元皇帝(刘奭) 孝成皇帝(刘骜) 孝哀皇帝(刘欣) 孝平皇帝(刘衎) 孺子(为王莽所废杀)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刘) 孝殇皇帝(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少帝(北乡侯刘懿,病死)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孝冲皇帝(刘炳) 孝质皇帝(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孝灵皇帝(刘宏) 少帝(为董卓废杀) 孝献皇帝(刘协) 附:汉朝二十四帝谥号(根据《汉书》《后汉书》注) 西汉: 高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 惠帝——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文帝——谥法『慈惠爱民曰文』 景帝——谥法『布义行刚曰景』 武帝——谥法『威强叡德曰武』 昭帝——谥法『圣闻周达曰昭』 宣帝——谥法『圣善周闻曰宣』 元帝——谥法『行义悦民曰元』 成帝——谥法『安民立政曰成』 哀帝——谥法『恭仁短折曰哀』 平帝——谥法『布纲治纪曰平』 东汉: 光武帝——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明帝——谥法:“照临四方曰明” 章帝——谥法:“温克令仪曰章” 和帝——谥法:“不刚不柔曰和” 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 安帝——谥法:“宽容和平曰安” 顺帝——谥法:“慈和篃服曰顺” 冲帝——谥法:“幼少在位曰冲” 质帝——谥法:“忠正无邪曰质” 桓帝——谥法:“克敌服远曰桓” 灵帝——谥法:“乱而不损曰灵” 献帝——谥法:“聪明睿智曰献”
九:汉代所有皇帝的庙号都带“孝”字?
是谥号都带“孝”字,不是庙号。除开两朝开国的刘邦和刘秀,以及那些被废的皇帝外,谥号都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