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编制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ITP
1. 什么是质量检验计划
所谓质量检验计划,是指以书面的形式对检验工作所涉及的总体和具体的检验活动、程序、资源等做出的规范化安排,以便于指导检验活动,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
检验计划是产品生产者对整个检验和试验工作进行的系统策划和总体安排的结果,确定检验工作何时、何地、何人(部门)做什么,如何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一般以文字或图表形式明确地规定检验站(组)的设置, 资源的配备(包括人员、设备、仪器、量具和检具),选择检验和试验方式、方法和确定工作量,它是指导各检验站(组)和检验人员工作的依据,是产品生产者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计划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检验工作的技术管理和作业指导提供依据。
2.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目的
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实现,有各种不同的复杂生产作业活动,同时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检验活动。这些检验活动是由分散在各生产组织的检验人员完成的。这些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检验操作,如产品和组成部分的用途、质量特性、各质量特性对产品功能的影响,以及检验和试验的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项目、方式和方法,检验和试验场地及测量误差等。为此,需要有若干文件做载体来阐述这些信息和资料,这就需要编
制检验计划来给以阐明,以指导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现代工业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等物资投入到产品实现最后交付是一个有序、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工种、不同人员、不同过程(工序)、不同的材料、物资、设备。这些部门、人员和过程都需要协同有机配合、有序衔接,同时也要求检验活动和生产作业过程密切协调和紧密衔接。为此,就需要编制检验计划来予以保证。
3. 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计划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带有规划性的总体安排,它的重要作用有:
(1)按照产品加工及物流的流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组)的设置,可以降低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2)根据产品和过程作业(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式、方法,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3)对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并实施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检验职能的有效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4)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
4. 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生产作业组织的技术、生产、计划等部门的有关计划及产品的不同情况来编制检验计划,其基本内容有:
(1)编制检验流程图,确定适合作业特点的检验程序。
(2)合理设置检验站、点(组)。
(3)编制产品及组成部分(如主要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分析表。制
订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
(4)对关键的和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编制检验规程(检
验指导书、细则或检验卡片)。
(5)编制检验手册。
(6)选择适宜的检验方式、方法。
(7)编制测量工具、仪器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仪器设备及测量
工具的计划。
(8)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式,明确
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等。
5.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原则
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形体大小、过程作业方法(工艺)、生产规模、特点、批量的不同,质量检验计划可由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负责,由检验技术人员编制,也可以由检验部门归口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编制。编制检验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一是防......余下全文>>
二: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目的
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实现,有各种不同的复杂生产作业活动,同时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检验活动。这些检验活动是由分散在各生产组织的检验人员完成的。这些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检验操作,如产品和组成部分的用途、质量特性、各质量特性对产品功能的影响,以及检验和试验的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项目、方式和方法,检验和试验场地及测量误差等。为此,需要有若干文件做载体来阐述这些信息和资料,这就需要编制检验计划来给以阐明,以指导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现代工业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等物资投入到产品实现最后交付是一个有序、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工种、不同人员、不同过程(工序)、不同的材料、物资、设备。这些部门、人员和过程都需要协同有机配合、有序衔接,同时也要求检验活动和生产作业过程密切协调和紧密衔接。为此,就需要编制检验计划来予以保证。
三:检验测试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一样吗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可以把检试验计划作为质量计划来看待,否则可以是两个文件。
新容规上的质量计划可以用检试验计划代替。
四:材料试验检测计划
见证、取样、送检程序框图
试验检测频率必须严格控制,不能够少于规定的检测频率,详细的试验检测频率如下:
检验
类别检 验
项 目取 样
地点及依据取 样 方 法
水
泥安定性
凝结时间
强度
细度1、现场水泥库
2、散装水泥在散装容器或输送设备中取样
3、依据标准
GB 12573-90
GB 50204-20021、按同一常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厂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可连续取样,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12kg。
3、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4kg。
4、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砂颗粒级配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密度1、现场砂料堆
2、车、船、皮带运输机等运输工具中取样
依据标准:GB/T14684-20011、按同分类、规格、 每400m3或600t为一批。
2、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碎
石
或
卵
石颗粒级配
含泥量
泥块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
密度
压碎指标现场石料堆
车、船、皮带运输机等运输工具中取样
依据标准GB/T14685-20011、按同分类、规格、 每400m3或600t为一批。
2、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粉
煤
灰细度
烧失量
需水量比
比重现场粉煤灰仓库
2、散装灰可在容器或运输设备中取样
3、依据标准
JGJ28-1986
GBJ146-1990
GB1596-1991续供应相同等级的不超过200t为一验收批,每批取样试样一组(不少于1kg)。
散装灰取样,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不得少于1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取出试样用量大一倍的试样。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任抽10袋,每袋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按上述方法取平均样1kg送样。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组成混凝土的原材产质量检验
外加剂、粉煤灰选择及合理掺量试验
混凝土性能试验:坍落度、抗压强度1、试验室
2、依据标准:
JGJ55-2000
JGJ146-90
混
凝
土生
产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
砂、石含水率搅拌站
原材料每班至少两次,调整配合比时应及时检查。
砂、石含水率每天一次,天气变化时应及时测定。
若含水率稳定,测定间隔可适当放宽。
预
拌混
凝
土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
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1浇筑地点
2、依据标准:
GB14902-2003每天至少两次。
坍落度允许偏差:50-90mm,±20mm ;
≥100mm,±30mm
混
凝
土抗压强度
抗冻性
抗渗性1、搅拌地点及浇筑地点
2、按GBJ107-87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和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余下全文>>
五:建筑工程施工检测试验计划管理规定有哪些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基本规定: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检验试验计划; (2)制取试样; (3)登记台账; (4)送检; (5)检测试验; (6)检测试验报告管理。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配备满足检测试验需要的试验人员、仪器设备、设施及相关标准。 3、建筑工程施工场检测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当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时,可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组织管理和实施,分包单位按合同确定的施工范围各负其责。 4、施工单位及其取样、送检人员必须确保提供的检测试样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5、承担建筑工程施工检测试验任务的检测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行政法规、国家现行标准或合同对检测单位的资质有要求时,应遵守其规定;当没有要求时,可由施工单位的企业试验室试验,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 (2)对检测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委托共同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重新检测; (3)检测单位的检测试验能力应与其所承接检测试验项目相适应。 6、见证人员必须对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过程进行见证,且必须确保见证取样和送检过程的真实性。 7、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当国家现行标准未规定检测方法时,检测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并经相关各方认可,必要时应进行论证或验证。 8、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9、建筑工程施工检测试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噪声、振动和有害物质等的处理、处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六:什么叫ITP计划
ITP(inspection and test plan)是指检验及试验计划; ITP是Inspection and Test Plan的缩略形式 检验试验计划(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建设工程上施工单位开工前应提交给业主(监理)的一个文件,主要涉及到工程中需要控制的项目。在国外的建设工程中是一个必须的文件。
七:建筑工程施工检测试验计划管理规定有哪些
1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在工程施工前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应报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
2根据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制订相应的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
3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按检测试验项目分别编制,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测试验项目名称;
2、检测试验参数;
3、试验规格;
4、代表批量;
5、施工部位;
6、计划检测试验时间。
4施工检测试验计划编制应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材料和设备的检验试验应依据预算量、进场计划及相关标准规定的抽检率确定抽检频次;
2、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试验应依据施工流水段划分、工程量、施工环境及质量控制的需要确定抽检频次;
3、工程实体质量与使用功能检测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检测频次;
4、计划检测试验时间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确定。
5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并影响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实施时,应及时调整检测试验计划:
1、设计变更;
2、施工工艺改变;
3、施工进度调整;
4、材料和设备的规格、型号或数量变化。
6调整后的检测试验计划应按照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重新进行审查。
八:试验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有哪些
1、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检测结果所采取的方式,一般分为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1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MRA)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实验室重要、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实验室每年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以下称CNAS)官方网站查询年度能力验证计划,针对性地选择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实验室通过报名的方式参与验证并领取检测样品,根据规定的方案完成检测后在规定的时间反馈给组织能力验证的机构,能力验证组织机构根据所有参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出具能力验证结果报告,实验室应根据结果报告评价自己的检测能力。能力验证的评价方法包括:1、量值比对的评价参数(En):若|En|≤1,满意、通过;若|En|>1,不满意,不通过。2、检测比对评价参数(Z):|Z|≤2,满意、通过;|Z|≥3,不满意、不通过;2<|Z|<3,可疑。
当能力验证出现不满意结果时,实验室应深入分析原因、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当出现可疑结果时,实验室应分析原因,并视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参加能力验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式,它不仅可以确定和监控实验室检测的能力、持续能力,亦可以有效识别实验室存在问题。但由于能力验证受年度计划的制约,有时会出现实验室某些检测项目不在计划之列而无法确认能力的情况,因此需要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来补充。
1.2实验室间比对
实验室间比对,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
开展实验室间比对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自主组织,另一种是以参与者身份参加。作为组织者,实验室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比对实验室,为确保比对结果的可信度,建议尽可能选择已获得CNAS认可、计量认证或行业内权威的实验室;实验室还应合理编制比对方案,方案应包括采用的方法、测试的项目、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样品数量及必要信息、实验要求、测试结果等内容,并与参与实验室达成一致意见;最后,组织者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比对报告,明确比对的结论及需要改进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实验室通过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实验室的差异,从而查找原因并及时改进。与能力验证比较,它的灵活性更强,可作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常用手段。
2、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指实验室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而利
用自身资源在实验室内部实施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使用标物监控、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留样再测、分析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等方法。
2.1人员比对
即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之间的能力比对,由不同的检测技术人员利用相同的仪器、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特殊物质进行测试,将获取的数据来进行评价。可作为新员工培训后验证其技术能力的手段,亦可在有多名检测人员的实验室开展。
2.2仪器比对
即检测仪器之间的比对,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由相同的检测人员、采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检测样品进行测试,将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价,以确定仪器间的差异。当实验室拥有不同设备时,可采用仪器比对的方法开展质量控制,特别可用于当某台仪器参加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时,可用其来衡量其他仪器的可信度。
2.3......余下全文>>
九:验收测试的过程
1. 软件需求分析:了解软件功能和性能要求、软硬件环境要求等,并特别要了解软件的质量要求和验收要求。2. 编制《验收测试计划》和《项目验收准则》:根据软件需求和验收要求编制测试计划,制定需测试的测试项,制定测试策略及验收通过准则,并经过客户参与的计划评审。3. 测试设计和测试用例设计:根据《验收测试计划》和《项目验收准则》编制测试用例,并经过评审。4. 测试环境搭建:建立测试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等。(可在委托客户提供的环境中进行测试)5. 测试实施: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6.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验收通过准则分析测试结果,作出验收是否通过及测试评价。7. 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制缺陷报告和验收测试报告,并提交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