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二: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张养浩 元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去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三:描写祖国名山的诗
泰山
《望岳·岱宗夫如何》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庐山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宋代】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华山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唐代】赏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四: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有哪些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余下全文>>
五: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有哪些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