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服文化的介绍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二:求关于汉服的自我介绍300字左右 100分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主要是指明末以前汉族人穿着的服饰。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并没有汉服这个词汇,但是我们如果翻阅古书,就会发现,汉服一词并非臆造。在《辽史》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国服中,就有“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后王以祀以祭以享”和“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的明确记载。 想要了解更多,请搜菠斯猫
三:怎么简单介绍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四:汉服的种类名称,要配图,最好有介绍,悬赏后面追加!!!
五:介绍几个汉服品牌
嗯,LZ需要什么价位呢?
实惠的我推荐如梦霓裳家的~
重回汉唐(成都,实体店在文殊坊),红玉坊,月蝶飞坊,凤凰衣坊川明华堂(明制汉服到这里~),黼秀长安(这里很多高腰襦裙...),天衣坊,与子同裳(南京的,好像是有实体店),雅韵华章,双玉瓯(广州有实体店的),水天衣色(北京也有实体店),残夜阁
喵,我知道的就这些~
六:汉服有哪几种?
附件里有详细介绍,再此补充
朝代时装因为时代性太强代表的主要是单个朝代,所以不纳入现代汉服体系
七:介绍汉服的话 30字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八:汉服的历史发展
汉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汉服自商周至明朝,几千年式样从未中断,但清朝建立后强行剃发易服,汉人服饰从此消失。清朝灭亡后,近代也有人倡议恢复汉服但由于国情时代背景等因素只停留在口头。2001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汉服复兴成为可能。2002年2月14日陕西网友“华夏血脉”(赵军强)在新浪历史论坛发表了《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图)一帖,是中国当代第一次以“汉民族服饰”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汉民族服饰的起源、特性和剃发易服历史。此文被转载到海内外多家网站和论坛上,三年存续期内点击量超过30万,唤醒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民间汉服复兴,该文为汉服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是汉服运动的理论基石,该文标志着中国现代汉服运动的开始。今天汉服这个叫法就是“华夏血脉”首先提出的,汉服就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九:汉服的种类
常被汉服复兴者们穿着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 曲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 直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生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 襦裙
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 褙子
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 玄端
中国式燕尾服,传统大礼服。
□ 高腰襦裙
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同时,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 圆领袍衫
自唐起,基本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穿着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并且明朝时期,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 朱子深衣
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缝合成一个整体名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为学者所服。
上古服装
最早的服装应该是在劳动中起源的。相传,古时炎帝神农氏的形象是:身着红色襦 ,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东西,小腿着绑腿,头戴鸟羽帽,足踏皮制鞋,手执农具,俨然是一幅农人的画像。而传说中老百姓民头上戴的不是羽毛帽,而是戴尖帽或圆筒高帽。传说中的形象描绘可能是出自对出土文物中某些形象的分析;可是史前毫无记录,确实难以置信,所以也可能是出于后人的揣度。
在古代的黄帝、尧舜时期开始有了衣裳,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人们穿着这种式样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人们从经验中得知,早晨天未亮时,天空是黑色(称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远古时期,以上衣下裳代表服式,又有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这种深衣形式在那时男女没区别”
“魏晋服装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突出的地方,这与当时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创作思路有密切关系,其风格的同一性比较明显。
公元六世纪波斯图案花纹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当时的纺织、服装以及其他装饰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多有反映。
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白色为平民百姓服色。这时的服式仍以襦、裙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妇女装饰比较考究,有金环、银约指和绕腕的跳脱等。在质地上宫中与宫外仍有很大区别。
魏晋的铠甲最普遍的形式是两裆铠,长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的用整块大甲片,甲身分前后两片,肩部及两侧用带系束。胸前和背后有圆护。因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得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所以这样称呼。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 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南北朝服装
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不穿裙而露裤的人,被看做是没礼貌的行为。当时女子头上包白纶巾(是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平时戴此头巾),衣袖长而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跳舞者穿长衫,并在身上披挂很长的带子,头上束纨巾。
南北朝服式还有袍和衫,衫在晋时已是必着衣的一种。裘在此时极为珍贵,以貂裘为最。 是少年喜爱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爱有色之 、襦、帔、鹤氅,这些都是此时普及的衣装。
南朝服式基本上继承魏晋,由于战乱和国度的频繁更......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