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腰椎穿刺的穿刺点

一:小儿腰椎穿刺术前后怎样的护理

腰穿是临床各科常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诊疗技术。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腰穿也广泛应用于儿科, 而有效的护理配合和干预对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轻患儿痛苦起着重要的作用。关注微信公众号llxsll

1 一般护理

1.1 姿势和体位

理想的穿刺姿势是采用自然侧卧位, 患儿双肩连线和双侧骼嵴的连线与操作台垂直, 大腿屈曲向身躯, 头颈向胸部屈曲, 这样可使脊柱达到最好的屈曲率,棘突彼此分开。对不合作者协助固定姿势, 尤其是在进针时要保持良好的体位, 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意识、呼吸情况, 如有异常, 应报告医生, 停止穿刺, 并作相应处理。关注微信公众号llxsll

1.2 术后护理

1.2.1 卧位

去枕平卧4 h~6 h, 视患儿情况而定, 对惯于用枕者, 在其头后放一薄枕 (3 cm~5 cm厚),使颈部肌肉松弛, 腰背处也垫一薄枕, 以防止穿刺后腰背不适。

1.2.2 病情观察

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呕吐、头痛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3 心理护理

穿刺前应该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家长的顾虑是关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长对腰穿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害怕腰穿后孩子头脑不聪明或留下腰穿的后遗症, 因此对家长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使其改变认识, 消除顾虑, 以积极的态度和语言影响孩子配合治疗, 避免给患儿不良暗示而增加其恐惧心理。关注微信公众号llxsll

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小儿对诊疗的紧张、恐惧尤为突出, 应对接受诊疗的小儿根据不同年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年长儿讲清楚检查的目的和术中配合方法, 耐心解答其疑问, 给患儿足够的心理支持, 尽可能地用肯定的语言给其解释, 表扬患儿是一个勇敢听话的乖孩子。还可以尽量让孩子多讲话,或给予喜爱的玩具等以分散其注意力。无论穿刺前后均不得与患儿讨论或暗示可能出现的不适现象, 以减轻其恐惧心理。对3 岁以下的小儿, 因其不能理解复杂语言而应更加耐心, 态度和蔼地与其交谈, 使他们产生亲近感和依赖感。穿刺时让其家长陪伴身旁以予心理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患儿基本能配合。

2 对症护理

2.1 腰穿后头痛的护理干预

腰穿手术过程中,如果穿刺针不慎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隙,都可能导致病人腰穿后头痛(PLPHA)。相当多的PLPHA病人因头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而这一现象目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谢淑丽等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PLPHA效果明显。主要干预措施如下:①一旦穿透硬脊膜则早期行硬膜外腔温 (30 ℃)生理盐水注射,关注微信公众号llxsll术后输液并配合镇痛药物治疗,以使头痛缓解。置病人于“自然背位”,即侧卧,背部处于自然舒适位,髋关节及膝关节稍弯,以能支持侧卧位又能方便穿刺为准,代替以往采用的过度弯曲背位,以避免硬脊膜过于绷紧,使穿孔变大,硬脊膜穿刺后,将穿刺针抽出0.5 cm直至脑脊液完全停止流出,注射温生理盐水5 mL于硬膜外腔,以增加硬膜外腔压力,减少脑脊液的漏出。②严格无菌操作和不接触技术,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穿刺用具及病人皮肤严格消毒,局麻药液勿混入空气或血液对可能发生假性脑膜炎的病人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应用小量磺胺类药物。关注微信公众号llxsll③轻微的头痛卧床休息2 d~3 d即消失,采用针刺太阳、印堂、合谷等穴位,缓解头痛。④输液加速脑脊液形成。无明显改善者,穿刺点用温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 mL......余下全文>>

二:1岁多小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腰椎穿刺

无良医生急需要完成医院安排的本月开单任务时!

三:腰椎穿刺术的穿刺方法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2.确定穿刺点,以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