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仅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等两个因素有关,为下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好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进一步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实验的相关过程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具与教具:
弹簧秤、橡皮泥、烧杯、水、棉线、鸡蛋、食盐以及由学生自制的装有沙石的小药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增减瓶内的沙石来改变它的质量。
二、教学方法:
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现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或师生互动形式的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探究性的实验,使实验成为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2.本节课在教学结构上采用了分层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分层示标(提出问题)——逐层探究——扣层应用——依层评价”的结构来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2.用秤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时,需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步骤?
(1)先测重力g; (2)再测视重f拉; (3)浮力f浮=g—f拉
二、运用迁移、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曹冲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大象的质量和石头的质量相等?
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意境,最终得到:“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课题。
教学说明:“曹冲称象”也是我为本节课与下一节课埋下的一个伏笔。在本节课中,我将利用“曹冲称象”引入排液体积的概念。在下一节课中,我将让学生设想“阿基米德称象”的过程并比较它与“曹冲称象”的异、同点。
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由于物体浸在液体中,因此猜想时要从物体与液体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各小组选出代表阐述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归纳为:
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5.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
对于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探究才能知道。
......余下全文>>
三:当今教学设计的最好水平
搞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编写好教案则应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教案的作用及写好教案的意义
1.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3.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知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因此,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余下全文>>
四: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说课指导的学习随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出课的内容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1课《有趣的浮沉现象》,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水的科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借助学生对水已有的认识,编排了认识自然界水的分布、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探究水的形状和形态的变化、认识水中物体的浮沉、比较水的多少、认识水的压力等探究活动。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认识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是在第二单元《它是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有趣的浮沉现象》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学生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水有许多亲身的体验,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如此,人类对水的探究利用从未停止过。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认识浮沉现象”、“探究水的浮力”、“认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改变浮沉的方法”等逐层递进的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因为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和设计实验自行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了“引探教学模式”,即“观察——猜想——引导——探究”。首先通过谈话、看图片,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自行根据物体的浮沉现象,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技能。
三、学法设计:
本课属于引导式探究课例,是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对学生着重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应用拓展”这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活动过程都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且学有所得:不仅体验到了探究的兴趣、认识了与浮力有关的基本科学知识,而且还引导学生意识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余下全文>>
五: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教案
1引言
《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的科学探究,在今天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倡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具体教学内容的操作来实现的。本文讨论的“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建立、认识阿基米德定律和分析物体沉浮条件的基础,也是解决有关浮力应用问题的基础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虽然浮力问题是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片面和错误的前概念,如:“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轻重(质量大小)有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的密度有关”、“飘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等。通过本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原来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发展认知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排除生活错觉,正确理解浮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探究能力。
2教学设计
2.1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1)纠正“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轻重(质量大小)有关”、“飘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等错误的前概念;
(2)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
(3)区分“物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2.2教学方法建议以2—4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开展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边实验边探究,边分析边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教学过程设计该探究实验活动,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丰富,除了在“进行分析与论证”环节上,教师要适当收敛学生的思维外,在其余的“创设情境与产生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估”和“交流与合作”要素上均可设计为开放程度较大的环节。下面我们逐一作剖析:
(1)创设探究情境与产生问题,首先教师可参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P82组织实验活动,使学生明确:测定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通过用弹簧秤测量空气中和浸在液体中物体重力的两次示数之差求得。然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方式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疑):人在游泳时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回忆一下你在水中的体验。在淡水中和大海中游泳感觉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准确知道浮力有多大吗?你能否结合生活经验(如浴缸里洗澡)说说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方式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A.播放画面:蔚蓝的天空下,湛蓝的海水中,一艘满载货物雄伟的万吨巨轮正在大海中航行。(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兴奋)B.设疑:这艘轮船受到海水对它的浮力有多大呢?显然,这个问题已经无法用前面学过的用弹簧秤测量浮力的方法来解决,弹簧秤对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无能为力。为了解决轮船在海中航行时所受浮力大小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问题的提出在学生心中引起了困惑,激起了求知的“浪花”)另外,还可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的阅读材料“浮力小故事”——“死海”、真假皇冠、曹冲......余下全文>>
六:怎样导入课堂教学设计这个理念
所谓概念课的导入,是指在正式讲授新知识前的开场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新课的导人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导入新课,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内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语言上求“精”.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现加以总结归纳,以求教于同行.
一、生活常识导入法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课.例如,在“惯性”一节教学中,可以从汽车起动、刹车、拐弯时车中的人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倾倒现象,人跑动起来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停止等人人都体验过的事.二、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会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如果不推、不吹,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提出“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吗?”时,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迷惑住了.当老师对学生结论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地导入新课“惯性定律”.这种导入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还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感性知识做一番完整的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十分有益.三、由学生小实验导入物理教材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许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不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技能.如:“纸人跳舞”的小实验,使学生在笑声中引出静电的产生和预防方法.它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但要注意,小实验要选取得当,演示巧妙,才可以使学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四、由演示实验导入教师在授课时,一开始就不讲解原理,而用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引入好奇的境地,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然性.如:在讲热传递、传导一课时,面向全体学生将一段棉线缠绕在一金属棍上,然后用酒精灯烧金属棍有棉线的一端,可看到棉线没有被烧断,此时提出:要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这样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反映在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它容易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五、由提出疑问导入如在讲解“空气的浮力”时,学生已知道由于重力作用,手中的金属小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又知道了同一高度下落的纸片和金属小球快慢不同.教师可问:“为什么小球和纸片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小球比纸片重.”此时部分同学会说:“因为小球的质量大于纸片的质量”.从学生的回答的情况教师再紧逼一步:“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对这个问题感到语塞,不知所措,同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当即因势利导地指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问题在于小球和纸片都处于空气这一物质之中.接着开始讲课,效果肯定是不错的.这种由学生感到好奇和疑惑的方法导入,可以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引人深思,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六、由科学史实导入一些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用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也是进行......余下全文>>
七:电大作业 教学设计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哪些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一)学习效果评价的基本特征 :学习效果评价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基于六个基本特征:
(1) 教学基于真实任务或复杂问题;
(2) 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依赖的基础上;
(3) 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争论与协商各自的理解;
(4) 教师及学生公开地与班级所有成员分享见解;
(5) 学生与课外专家合作;
(6) 师生共同承担学与教的责任。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二)常用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和策略有表现评定、项目评定、作品评定、日志评定等。
1. 表现评定
这种评定是由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或者对他们各方面表现抽样观察。在进行观察前,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衡量的标准尺度。其特点与要求是:
(1) 用表现评定可以评价学生演示和运用概念与技能的能力、进行科学表征的能力。
(2) 表现评定的任务涉及到解释某个人的操作或所涉及到的过程、设计的假设、解释科学条件、进行概括、描述各种形式或解法等。
(3) 学生与教师事先已经知道有关要求,并且作好准备。事先向学生说明衡量标准,可让学生真正知道对自身的要求,并且让学生能主动地改进在技能或其他方面的弱点。
(4) 老师将在特定的时间与状态下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们不会面对意外的情况。
(5) 对学生的评价可针对他们是否能够适当与有效地应用以下项目:实验室仪器设备、测量工具、实验室安全程序等。
(6) 操作是表现评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测知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配合面谈进行更为有效。
(7) 记分通常通过任务的水平 (难易、包容性范围等) 及各分解任务的等级、任务对照表 (对评定内容的规定) 或总体水平几个方面来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浮力的原理之后,可让他们用所给材料设计并画出两只不同的船,预测一下它们能否浮起。把他们选出来,验证预测,选出自己最好的船,并对不能浮起的船找出原因。评价点:空间形象思维能力、预测的技巧、观察的技巧、动手技能。
2. 项目评定
这种评定可用于衡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是一种扩大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表现评定的成分在内。其特点与要求是:
(1) 有关的项目或任务通常包含丰富的设计成分,并且所需时间较长;
(2) 评定用的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类似;
(3)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扮演现实生活角色,让他们用现实的技能来解决现实问题;
(4) 允许学生自行发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的答案不应该“只有一个”;
(5)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项目的实际工作并通过集体协作;
(6) 学生有机会进行集体工作,也有机会单独工作;
(7) 项目评定可用于评定学生的创造力、计划能力、整合与归纳知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8) 有关项目可以是让学生发挥调查研究的能力,也可以是由学生自行创造。
例如,利用互联网从国内其他学校收集有关当地酸雨问题的数据,并针对地理位置和酸雨课题设计一个真实研究项目,分析当地是否存在酸雨问题,或比较两地区酸雨问题是否相同,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案。
3. 作品评定
又称文件夹评定。这种评定是“有目的”地收集......余下全文>>
八:我妈妈现在开始有些白内障了,该怎么治疗?
白内障没有办法治疗,可以采用手术的办法:
白内障囊内摘出术(ICCE):大切口切开角巩膜缘,进入后用冷冻头冻住晶体,向外牵拉造成悬韧带的断裂,娩出晶体。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开关式截囊,娩出晶体
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Phaco):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晶体核,灌注抽吸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
九:怎么写认识火警电话119教案设计
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编写要从教育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具体说:(1)要求编写教案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
如初中物理课的教案,在组织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任意提高教学要求,要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叙述的严谨而影响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形成教学难点.如“浮力”的计算,现行教材要求并不高,计算也不复杂.但“浮力”问题的类型较多,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比前几章是一次较大的飞跃.因而写教案时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在这里最好不要让学生去做那些人为的难度大、综合程度高的题”��这是编者的意图.新教师尤其应当注意深广度问题,否则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编写教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就要首先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错而激疑,把启发的要点落在诱导推理、分析比较上:小车在课本3�5所示的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维持运动的距离不同.把点拔的要点落在概括上,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没有计划性,这是不恰当的.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决定的.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充分发挥表象作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象和重现物理过程,常常是教学难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时尽量通过物理实验展现物理过程,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这对于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益处.演示实验是在教学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教案中要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各仪器有什么作用?要求学生主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什么时候提出问题等进行周密设计,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进行实验.
(5)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