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的定义
诗是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认同而感发的愤怒和不满。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有批判社会现实、开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权力。在极端的形式主义诗学看来,诗只是一种语言工艺。心理分析主义诗学认为:做诗犹如做梦,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常人做梦,是人的本能情欲等在社会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识压抑下得不到满足,转移到梦中去发泄。诗人做诗,是把他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本能情欲等,转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诗有一个可供审美欣赏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诗把本能情欲加以美化的伪装(在这个意义上,“爱情诗是男人炫耀他的艳遇”的说法,就不纯粹是调侃)。同时,将情欲转移到艺术世界,也是对本能情欲的升华。而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做诗与做梦都是不用逻辑思维而用形象思维的精神活动。各种流派关于诗的定义,各有侧重,各有其偏激和深刻之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是何其芳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强调。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关于诗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这个定义既有别于何其芳式的诗歌定义,也有别于新崛起的先锋派的诗歌定义。如果抛开一切主义和流派,在纯技术层面上,只用一句话,给诗下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乐感即音乐性,包括节奏、韵律等,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唐诗的定义是什么?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三: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一、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中国古代,讲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二、诗歌的分类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叙事诗:
诗歌的一种。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
史诗:
(1)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应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2)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叙事作品,有时也称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故事诗:
叙事诗的一种。用诗体写成的故事。
诗体小说:
叙事诗的一种。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它与小说一样具有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完整的情结结构。
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抒情诗因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哀歌、挽歌、情歌等。
十四行诗:
又称"商籁体",系意大利语sonotto,英语、法语sonotto的音译。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叙事诗体。其起源说法不一,最初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流行于英、法、德各国。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得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两节三行诗组成,音节整齐,押韵前两节一般是甲乙乙甲、甲乙乙甲,后两节六行或两韵变化,或三韵变化;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又称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押运方式一般是甲乙甲乙、丙丁丙丁、戊己戊己、庚庚。
田园诗:
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牧歌:
拉丁文pastoralis。一译"田园诗"。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后泛指写农村田园生活情景的抒情诗为牧歌。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尚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称为格律诗。欧洲格律诗大体是一句一行或一句二行,每节有一定行数,每节有一定字数、顿数、起韵、押韵、换韵都按一定规律。
无韵诗:
一译"素体诗"。英语格律诗的一种。每行用五个长短格音步――十个音节组成,每首行数不拘,不压韵。
自由诗:
诗歌的一种。语言不讲究格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固定规格,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
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但象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朗诵诗:
诗歌的一种。并无固定格律,以主题鲜明,节奏明快,音调和谐,明白易懂,适合口头朗诵为特色,便于直接向群众进行宣传鼓动。
打油诗:
诗歌的一种。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张打油(唐代人)《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所用都是俚语,且故作诙谐,又是暗含讥嘲,后人称这类诗歌为"打油诗"。...余下全文>>
四:诗词的定义?
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五:古体诗的定义
古体诗,是中国诗的一种。又称古风。有下列几种定义
最基本的说法
是指年代古久到作者,诗体等都已不可考的诗词,一般就称之为古体诗。最早的古诗据称为:「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古体诗是指以往的文人以优美而简短的文字形式来诉说自己情感。
较学术的定义
在中国唐朝之前的诗,往往都称为古体诗,而唐朝之后,就称为近体诗。它们之间的差别在於古体诗是一种较少拘束的诗体,多半是字数不拘的偶数句,不严格讲究平仄与对仗,也不讲究韵脚。还有相当一部分唐朝或之后的诗作故意依古体而不依今体,也属於古体诗。
其他定义
有时古体诗又被定义为六朝以前通行的诗体,但这个定义目前比较少用,因读者往往会不知「六朝」以前是否包括六朝。若明确地说,应是唐朝以前。
唐宋时的诗如果符合学术上定义,多半是字数不拘的偶数句,不讲究平仄与对仗,也不讲究韵脚,是否能叫古体诗,这一点尚有争议。
因此古体诗事实上仍有诗体与作者的基本资料,最基本的体裁是五言古诗,以及七言古诗。全部体裁则可分为七种:四言、五言、七言、五七杂言、三七杂言、三五七杂言、错综杂言。此外,乐府通常也归类为古体诗。
今日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古体诗多为五言诗或七言诗,具代表性的有《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陈子昂之《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诸多古风、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等。四言诗有诸如曹操的《观沧海》。杂言诗有诸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等。
六:什么的古诗? 10分
优美的古诗
七:下面古诗是什么意思?
出自道济活佛的禅语,按照我的理解和对活佛的生平事迹总结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坚持行善时间久了就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善念的力量,一手动时千手动,有坚持带动的意思,同时也有感染传承的意思,一丝善念能改变一个人,一丝恶念也能改变一个人,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坚持行善,坚持感化身边的人会得到善报。
一眼观时千眼观,我们凡人都有迷惑,观有观照的意思,当我们度化感化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感化我们,我们自身的“慧”也会得到提升,同时也提倡我们无论每一种人和物都是可以度化的,度善人亦可度恶人,千百种生灵都是可以度化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应该多去体验多次正论,在真正的生活中观照世界,在生老病死,失去得到中感悟世间真理。
既是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几多般。其实和上面两句有一定联系,既然自称为修行之人,自称为慈悲之人,自称为善人,自称出家人,又何必苦修打坐,而不是真正的持有善心,拥有善念,用自己的善念去帮助别人?很多人吃斋念佛却不如凡人做的善事多,有些人烧香拜佛却只是为自己所求,从没有一颗善心和慈悲心。磨瓦不能成镜,坐禅不能成佛,所以济公活佛云游四海,诸善奉行,诸恶不作,真正的行佛事,广度众生。
我并没有真正的去学过佛法,去论证过佛法,只是个人觉得无论信与否都要有一个菩提心,有不当或者见解有误的地方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