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3.92%;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我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钉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从草场资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有9亿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场约有20亿亩,草质差、产草量低,约需60—70亩,甚至100亩草地才能养1只羊,利用价值低。全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每公顷只有79m3,为世界平均110m3的71.8%。
二:国土资源的我国概况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土地总面积大,人均量小,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人均耕地更少,仅1.5亩,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3%,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国土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从三座大山长期压迫下被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政权和自己的土地。这种当作主的喜悦,迅即转化为高涨的生产积极性,大面积被撂荒的耕地被重新耕种起来,使新中国的经济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人们还不可能全面地从合理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来对待土地问题。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还远未达到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各项建设加大了对土地乃至耕地的需求量。1985年全国出现耕地减少1500万亩的高峰,敲响了中国耕地危机的警钟。面对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建设仍需继续占用耕地,而耕地后备资源却又十分有限的严峻现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通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各级土地管理机构。1991年,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逐步得到落实,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锐减的势头,开创了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管理土地的新局面。 但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巨大惯性,使得新体制和新观念的建立成为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在新的体制和观念确立后,具体工作中也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错误。80年代末,受片面的“以地生财”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在局部和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主客观实际的可能,出现了“房地产热”,盲目占地造成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落后”的错误口号。据统计,在1986----1995年十年间,全国耕地每年以近300万亩的速度递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土地能否高效合理利用,耕地能否得到严格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能否巩固和经济能否协调健康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土地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针对土地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先后召开了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耕地保护会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后,根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总方针,原国土地管理局提出和部署了“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实行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997年3月通过的修改后的《刑法》中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1997年4月,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治本之策和坚决措施,以扭转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1998年1月9日,国务院第65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同年8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国土地管理局、地质矿产部、国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余下全文>>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如何?
中国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2.6%;干旱、半干旱区土地面积占47.4%。从地形高度看,从平均海拔50米以下的东部平原,逐级上升到西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2)山地面积大。山地(包括丘陵、高原)面积约633.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6%。全国1/3的人口,2/5的耕地和9/10的有林地分布在山地。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中国土地总面积很大,按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约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漠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耕地约1.35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林地约1.67亿公顷,占17%。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在天然草地、蔬林地、灌木林地和海涂中,尚有适宜于开垦种植农作物、发展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木的土地约353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
四:土地资源的资源现状
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191万平方千米。中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千米。1.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量测结果,在现有耕地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的41.6%;对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积约占34.5%;对农业利用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约占20.3%,不宜农用而需退耕者3.3%。据统计资料推算,如果以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亩产150千克为一个台阶计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产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产田则占56.5%。由此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2.全国农用后备土地资源约5亿亩,按其质量评价,其中一等荒地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垦所需投资较大,要经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35°N以北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山区的山间谷地及山前丘陵,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这些地区的荒地面积约占全国荒地面积的80%。宜农荒地既可以开垦用于农耕,也适于发展牧业与林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农、林、牧争地的矛盾。宜农荒地中约有40%为天然草地,主要适于开垦种植饲草饲料,将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牧草地。另外,约有16—20%的宜农荒地分布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油料和茶、桔等作物。3.中国西部牧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平均每亩草场仅产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农作物秸杆,农副产品的剩余部分作为饲料量计算,则西部的饲料量仅占全国的11%,产肉量占4.9%。西部牧区草场不仅生产力低,而且普遍过牧超载,导致草原退化与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区当前不宜大幅度增加载畜量,而应休养生息,严格地控制牲畜数量。饲草资源开发潜力,一是加强草原管理,使4亿亩退化草场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估计每亩可增产干牧草30千克;二是改良草场,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通过开辟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学的放牧管理制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三是开发缺水草场。据调查,全国牧区约有3—4.5亿亩缺水草场,平均利用率仅有30—40%,经过开发水源,可扩大利用率;四是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场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潜力。4.中国林业用地为37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8.7亿亩。森林中中幼林占10亿亩左右。据林业部资料,目前有21个林业局可采森林资源已基本枯竭,按现有生产水平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将有近70%的林业局可采森林将全部采完,而南方集体林区乱砍滥伐更为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供给木材角度看,对林业建设与林地布局都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把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尽快转向山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山区面积大,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需要如此;而且由于山区多属江河上游,或是平原农区屏障,对于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庇护农田、草场,都至关重要。从全国土地资源特点分析,东北、西南两个老林区恢复资源需时较长,应抓紧筹建新的林区。要重视南方亚热带山丘的开发,那里山丘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0%,近 2/3为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丰富......余下全文>>
五: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数据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全国耕地面积每年减少433万亩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1999年与1996年相比,耕地面积净减1300万亩,平均每年净减433万亩,土地资源形势很不宽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今天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时说,耕地资源保护虽然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目标任务艰巨。
邹家华说,最新调查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5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3%。全国2800多个县(区)中,有666个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199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降为1.57亩,1998年为1.56亩,1999年为1.54亩。根据预测,我国人口即将达到13亿,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届时,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即使耕地面积保持不减,人均耕地还将减少。
邹家华说,为了控制耕地锐减的势头,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据统计,1999年,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全年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增加299.7万亩。同时,全国还有7个省市未能实现占补平衡。
邹家华说,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从1996年到2010年15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要求控制在9661万亩以内。到2010年全国要求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多种方式补充耕地6612万亩。增减相抵,到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将净减少3049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将降为19.20亿亩。
邹家华说,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这项工作只有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搞好
六: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0.0
七:中国的土地资源当下情况如何?2015年最新消息
看你是哪里了,一线城市的话市中心也有好和不好的,二线发达城市的市中心根据不同环境,才会打造不同产品。现在楼市的产品考虑的也是很多因素。比如花园,成都的花园洋房就还可以,三环旁,绕城旁都有。楠郡,维肯郡都是洋房。都是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是那么紧张的地方上。
八: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数据
根据林业部1984~1988年组织进行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西藏自治区仍沿用前次清查的数据;台湾省引自1977年公布的资料),中国现有森林资源的状况为: 全国土地总面积为96 027 16万公顷。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6742.89万公顷,占27.85%。 非林业用地面积为69 284.27万公顷,占72.15%。 在林业用地中: 有林地面积为12 465.28万公顷。根据有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计算,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2.98%。 在有林地中:林分面积为10 724.8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86.04%;其余为经济林和竹林。 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57 249.86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为 914 107.64万立方米,占86.46%。 在森林蓄积量中:针叶林蓄积量为 498 076.98万立方米,占54.49%;阔叶林蓄积量为416 030.66万立方米,占45.51%。 1978年中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为1.34亿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3.92% 。 2003年底,我国森林面积 15894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16.55%。
九:中国耕地资源现状及与世界耕地资源比较与分析?
坦白说数据不会是真的,现在都在拆迁,耕地的减少与统计的更新是不及时而且不容易统计的,况且顶些机构一致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