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案例

一: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学案例指包含着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 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如何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感受和分析,学习、领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学案例分析要重在“分析”,力争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从中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2.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 分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坚持撰写教学案例分析,坚持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能厚实教师的专业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记载,对今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也是造就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特点

四个特点:

客观性. 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

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 深入地发展.

实用性. 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独一无二,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

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四.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促进课改深入发展.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

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学习运用理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余下全文>>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怎样在课堂中设计和实施评价环节

一、 新课改形势下必须面对现实,实施有效教学。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学校竞争日益激烈,老师学生每天拼时间、拼题海、拼消耗,靠延长时间、增加习题总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学生学的苦,老师教的累,家长心疼又抱怨。这种考试使学生逐渐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就使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唯一做的就是积极寻求师生脱离“苦海”的办法,:那就是教师在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掌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技术。否则,即使有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的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过程。通过这种行动研究,把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习得的课程,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将新课程现实化、制度化,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从这个角度讲,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应努力打造以唤起学生认知欲求和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课堂。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积极探求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下面我浅谈一下这些年来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二、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 说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等。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效果,讲求教学质量;要有效率,讲求教学速度;要有效益,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主要看四个方面: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余下全文>>

四: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稜、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余下全文>>

五:教案与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案例有什么不

一份规范的教案通常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或教学流程)、小结及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要不要写在教案中?由于教案是教师为自己教学制定的方案,对教材和学情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了,不需写出。另外,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作业布置等教案各环节的制定都必须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来完成,即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成果内化在教案各环节中,不需专门写出。

教学反思要不要写在教案中?这本不是一个问题,但有不少老师在写教案时在最后还是写上了教学反思,也不知道反思从何而来。教案是课前写的,而反思是课后产生的,写教案时课还没上,怎么会有反思呢!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重要部分,一般分三维目标,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三维目标,有时也不一定要分三个部分写。教学目标以一定的顺序罗列出也是可以的,但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的理念。有的老师制定教学目标过多,一节课罗列了十几个教学目标,也不知道上课时是否还记得教学目标是什么。此外教学目标忌大而空,要具体、可观测,且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以让学生学会什么作为表述方式。

六: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案例,谈一谈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

1、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

好教师都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能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文化;在实践中,注意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2、上课富有激情,课后善于反思

观察发现,好教师上课都富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理的愉悦,教师的激情熏陶着学生;课后善于反思教学的得失,修正教学方案,彰显出课程意识。

3、教学民主,关爱学生,有策略,会造势

好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善于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学得轻松。

七:怎样撰写课教学案例.ppt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八:如何设计教学案例方案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九:教学案例《种子里面有什么》

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它以引导学生“动手做”为灵魂,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追求学生的“真情实感”“亲身体验”。

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长期一线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中心是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志趣,培养进行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掌握探索科学奥秘的技能。那么,在科学的课堂活动中如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创造舞台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教师做到“尊重主体,开放思维”。

一、进行教学设计时,认真准确了解学生主体知识的现状和学习的需要,开放教师自己的思维。教师既不要把学生看成是一无所知,也不要高估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导向,并尽可能将探究活动设计为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二、实际教学中,需要遵循学生学习发展规律,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主尝试、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鼓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真情流露,才能为开放学生思维服务,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下面就我在漳州市教育局于2005年4月举办的漳州市小学课改风采展示经验总结交流活动中,现场执教的《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介绍。

[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种子里面有什么》是苏教版《科学》课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有关植物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已经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且对种子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种子内部的构造基本上没有具备知识。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知识结构的原因,在描述种子内部各部分的结构会出现表达上的困难和用词不恰当等现象。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我以了解种子内部的构造的教学重点和形象描述种子内部的各部分的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采取 “学生的问题提出-组织猜想-设计研究的方案-展开研究-交流收获”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多样的种子世界后,针对研究对象种子提出各种科学问题,再在问题提出后,让孩子们预测其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还在动手做之前先想一想,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种子,并将收集到的一部分种子在课前一至两天泡水,观察种子泡水后的变化。

教师准备:一些外形特殊的种子,实物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效果评析]

一、导入

1、学生展示汇报,教师及时将学生汇报收集的各种种子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教师补充展示一些外形特殊的种子。

(评析:教师补充学生收集种子种类的不足,一方面增强教学效果,形成师生互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多样的种子世界。通过直观对比,形象认识种子的外型差异,学生和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种子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课外主动研究科学的平台,使学生的活动在充满成就的喜悦中展开。)

3、明确这节课的研究对象——种子。

(评析:有结构的材料补充,丰富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也激起了学生对种子的更高的热情,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认识种子外形的多样性

1、对比发现种子的不同:

谈话:观察这些种子,能发现什么呢?大家找一找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根据自己不同比较点表述自己的不同发现。

(评析: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因学生的认真与投入引出了超乎教师想象的众多答案,我的内心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为学生观察角度的多样喝彩。)

谈话:同学们发现的种子间的差异可真多,谁把大家的发现合起来说说看。

学生概括,有的学生给予补充。

(评析:概括,对于一群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