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培养目标的要点: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二: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有那些?
所谓的培养会有很多,但是根据每人的特长不同,吸收能力不同,能力也就有所不同了,
也就是义务教育的时候每一门科目都是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方式,只不过有的人一科好,有的人全科好,有的人读书时的科目不行,但是出社会有一个他自己可行的能力,只不过义务教育的科目是常见的
所以楼主的问题,答案就是进行的每一科目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的,希望能帮到你点什么
三: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
总目标: 在“三个面向”思想指导下,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创设道德情境,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和道德体验能力;通过分阶段的德目要求,设计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发展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1、个体主体性素质 (1)自学能动性:有积极向上的追求目标;有求知的欲望,使兴趣和爱好获得适 时的、有利的发展;有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各项有意的活动。 (2) 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我意识等得到健康 的发展。 (3)积极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乐于把自己的精力、才能和时间用于集体活动当中。
3、培养较广泛的兴趣和需要,并成为多种健康行为的动因。
4、增强健康心理和坚韧勇敢的性格。
(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勤俭、勇敢、正直、合 群、活泼、积极向上等良好品德。
2、 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关心民族振兴大业。
3、 形成遵守社会公德意识,维护班级和学校荣誉,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4、 初步形成道德评价能力,能辨别生活中一般事物的是非,有正义感。
5、 初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能够自我批评,自我激励,主动进取。
6、 初步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待问题要注意全面性、发展性。
7、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玩危险游戏。
(三)、审美素质发展目标
1、 在各门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具有广泛的艺术兴趣和爱美的情感。
2、 使学生的艺术特长、艺术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3、 陶冶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4、 学会欣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劳动技能素质发展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2、 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 阶段目标
(一) 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低段(1——2年级)
1、 扶植学生自觉能力性的发展 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乐于上学;努力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争取入队,主动参与各类教育活动,踊跃回答问题。 2、 扶植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展 能正确理解自己与周围的关系。 3、 扶植学生积极创造性的发展 尝试创新解题、回答问题;尝试创新小制作等活动。 4、扶植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5、 帮助学生形成较广泛需要 扶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开始涉猎课外读物,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 6、 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 懂得自己激励自己,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
中段(3——4年级)
1、 扶植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 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和争创优秀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各类教育活动,能积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 扶植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展 能做自我批评。 3、扶植学生积极创造性的发展学科学习中有新见解、新思路;课外兴趣活动中有创新作品。 4、扶植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 5、帮助学生形成较广泛的需要 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有广泛的阅读课外读物,较稳定的课外兴趣活动。 初步学会自己鼓励自己,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余下全文>>
四: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矗小学阶段的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真、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初步学会生活攻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参考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五: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六: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教生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对新时期“中专、技校、职中”的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有如下特点:
第一,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一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它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的;作为一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责任承担就业、升学双重任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但它的“双重任务”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就业服务。我们不能对双重任务平等看待,更不能重升学轻就业。
第二,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就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要解决专业的定向性与未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学生唯有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职业教育以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旨,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直接走向社会,不再继续深造,所以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就更为重要。职业教育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岗位培训(技术短训班)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说明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为主,使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为社会创造价值。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技术工人的......余下全文>>
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的教育方针?
一、义务教育阶段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我国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法第5条中有全面的表述,具体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有相近表述。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经济基础的建设,也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教育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好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教育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为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改造旧社会、实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新人的唯一途径。邓小平同志赋予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新的含义,他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第三,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培养的目标。德不仅是品德,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不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不仅是体格、体能、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情操等。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方针中将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为迎接国内国外各方面的挑战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不仅要精通业务,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能经得起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够打垮敌对势力的政治进攻。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时间长,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义务教育阶段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教育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以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学生体魄健全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法第5条中有全面的表述,具体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有相近表述。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经济基础的建设,也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教育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好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教育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为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同时,教育与......余下全文>>
八:义务教育的主要政策
义务教育的主要政策在以下几方面: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二)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三)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四)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五)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二)落实分担责任,强化资金管理。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六)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
九: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