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为民思想

一:论科技为民的为民思想怎么表达的

“我们很看重论文的刊载,对刊载后的成果利用情况却很少关注。”在全国政协前不久组织的一次专题调研中,多位政协委员提到,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大量投入转化成论文等科技成果,却没能进一步为民所用。

二:如何解决科技为民思想面临的困难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主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为了进一步剖析基层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结合下乡检查工作,深入部分基层单位,采取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农林系统干部职工、基层分管领导是一支敢打硬仗,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队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也清醒地看到,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着对农业发展悲观失望、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宗旨意识淡薄、作风不扎实、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适应,不符合,甚至背道而驰。通过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加快发展步伐,缺乏信心和信念。

一些基层干部职工缺乏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认识不高,对农业未来的持续发展丧失信心和信念。

二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因循守旧。个别干部嘴上讲解放思想、讲实事求是,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唯书、唯上、固守教条主义,不善于研究新情况,凭经验办事。一些干部目光短浅,没有创先争优意识,没有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各项工作新途径的勇气,工作推一下,动一下,不思进取。

三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到位,思想模糊,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自己又总结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高高在上、指责训斥。有的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群众意见大,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声望。少数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态度生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四工作主动不够,存在严重等靠思想。

一些干部职工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基层干部,一切都有保障,不学习不进步,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工作能力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工作效率低。部分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素养低、文字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业务不精等问题。少数基层干部不认真学习,不研究工作,工作上想不出点子,拿不出办法,表面上忙忙碌碌,作样子,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五工作缺少激情,存在懒散空谈问题。

懒散,这主要表现在那些年龄偏大、工作时间较长的少数基层干部上,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多大奔头,已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空谈,有的干部讲起道理来夸夸其谈,鼓动性很强,就是不抓落实,在工作上空喊口号。

六精神状态不佳,部分干部不思进取。

一是精神萎靡,责任心不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困难,部分基层干部意志消沉,怨气十足,只讲条件、只讲困难,不讲主观能动性,精神不振,缺乏创新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二是缺乏竞争意识,工作没有激情。一些干部处于一种高枕无忧的状态,错误地认为干好干坏看不出,贡献大小一个样,反正工资每月照拿,助长了部分干部的依赖心理,也使个别干部竞争意识淡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对工作缺乏激情,得过且过,文件转发,工作照搬,等上边的说法,套别人的做法,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懒的思考,怕承担责任。也有少部分干部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对农业经济......余下全文>>

三:思想品德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和存在的差距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自从近代西方文化伴随着血与火涌入中国后,就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本文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角度,探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政治观念、经济伦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影响。认为当代中国文化是近两百年来中西文化矛盾与交融的结晶,当代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大量的西方文化因子。西方文化不仅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理念、经济伦理、科学技术,还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军事、哲学、宗教、教育、心理学、医学、体育、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等。中国当代文化是一个亲合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文化,正在大规模地高速地吸纳西方文化等所有域外文化,以不断丰富和超越自我。 同时,作者指出:西方文化因子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建设性作用是巨大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破坏性的一面,应自觉地抵制西方“文化殖民主义”,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努力保护和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而光辉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西方文化是以古希腊及希伯莱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辉煌文化,充分表现了西方民族奔放、进取、民主、自由的独特性格。这两种文化,都是人类优秀文化,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文化构成看,中国当代文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明代以来吸收的西方古典文化和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可见,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文化系统,而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开放的文化系统,它“是在主体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内外多维文化的营养,在开放的溶汇中发展。即以本位文化为基础,大量汲取、溶汇异质文化的精华,以对异质文化的开放,促进本位文化的开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文化是一种多维开放的动态结构。”(钟明善 朱正威 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第8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尤其是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在加速,以致到了今天,中国文化中的西方因素就十分丰富。下面,我们试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角度,看一看西方文化因素的存在及其影响。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空间上的统一性、时间上的连续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庸和谐。.....具有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具有泛道德性的理想追求,具有儒道互补,内圣外王的完善性。”(董广杰著《龙的传人与龙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透视》第11页,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又有强大的自我更新的机制与能力,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调节、相整合、相超越的更新自我的显著表现。 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指的是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科技文明转变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随之发生的深刻变异。在这一长期的尚未完成的转变过程里,无疑近现代西方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文化的不断楔入,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深远而......余下全文>>

四:如何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

第一,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二是引导科技工作者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针对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切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结合科技工作者队伍结构和思想状况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和服务工作,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

五:如何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

科研院所担负着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搭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是我们战斗在祖国科研事业战线上的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科研人员的特点

科技人员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文化层次高。二是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强。科研人员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平等意识强,思维活跃,不平则鸣。对研究所乃至国家大小事务,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认定这意见正确即希望领导重视和采纳,对领导敢于批评和监督,对现成的结论较少盲从。三是开放意识强。科研人员专业性强、知识面广,阅读能力强,信息交流广,不少人走出过国门,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其他社会群体比,有较为开阔的眼界,较易接受新生事物。四是个人主体意识强。知识分子善于独立思考,对空洞无物的说教易产生“逆反”心理。中年以上的科研人员,对极左时期整肃知识分子的政策、国家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的状况记忆犹新,他们大都对政治问题寡言慎行,不多发表意见,但对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行政策方针发自内心的拥护。另外,由于市场观念的渗透,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在部分人员中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中有所淡化,追求物质利益,强调个人发展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现象表现有所突出。

第一,树立服务意识,紧紧融入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研人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科研人员获得殷实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自身发展和宽松的工作氛围的利益服务。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就能够调动好、保护好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的保障科研人员的各项权利,尊重他们,用真诚去感悟,用身体力行去感染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

其次,要明确科研人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科研人员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人为本、尊重知识,确立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各领域科研院所是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阵地,提高科研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生力军,作为知识分子的科研人员,他们肩负着祖国科学进步与发展的历史重任。他们科研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它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在各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改革与实践中,进一步确立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科研人员队伍战略地位的认识,强化科研人员是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工作的主体地位;营造重知识、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综合以上因素,该如何对科研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呢? 第一、 以说服、引导为主要方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各项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人们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想感情伴随改革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不断发生变化,用强制简单的办法做思想政治工作非但无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人产生逆反或排斥心理。知识分子往往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崇尚科学与知识,对学术权威、学术成就易于接受与服从,但对行政权威,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需要科研院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研宄科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采用启发式、谈心式、对比式、交流式的办法,使之乐于接受。在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满足其被认可的需求,要多看知识分子的优......余下全文>>

六: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3月4日,胡锦涛同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我们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在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也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漠视,不推诿、不“踢皮球”,真正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带来了大量的反映社情民意的议案、提案,有的具有前瞻性,通过不断的努力,力求早点解决;有的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周密细致的工作,可以尽快解决。解决民生问题,首先需要对百姓有感情,但也要有科学的办法和措施。唯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才能真正地而不是在口头上为群众分忧解难。科学精神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无止境,改革没退路。只有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这几年,政协的提案工作、委员视察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全国政协仍然进行改进、创新,几次讨论研究,以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往年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扎实,今年贾庆林主席代表政协常委会所做的报告又作改进,字数压缩到7000字,做到短而实。在本次会议上,一些委员提出,我们不仅要完善经济立法,还要完善社会管理立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也使我国的协商民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科学精神也是文明进步的精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既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又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我们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曾受漫长的封建文化浸润。在一些地方,封建落后意识还有一定市场,官场腐败也不必讳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代表委员研究的焦点问题几成共识,文明进步的呼声推动社会前行。可见,科学精神不仅仅限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她是抵制缪误的武器,取代黑暗的光明,确实关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和人民幸福。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灵魂,她将长时间指导我们的工作,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首先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那么这就叫一种精神。那么我们说科学精神就是首先是指的一种科学的观念,就是我们不仅有这个观念,而且我们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一种勇气,所以它透着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科学的价值与精神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也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30周年。1978年3月18日到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率先在科技界进行拨乱反正,在政治上端正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奏响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3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科技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战略不断地与时俱进。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强调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江泽民同志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伟大设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余下全文>>

七:党中央为什么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思想

一个国家的稳定、富强,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心连心,党为人民服务,人民真心爱党,所以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为民”思想,一些地方政府不为民着想就形成了腐败现象

八:如何论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九:为什么科技不断进步思想道德不断退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对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包括成年人);在大社会氛围下,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由来已久;学校教育在高考指挥棒挥舞下,不得不实质性地进行着应试教育,虽然表面上冠其名曰“素质教育”。如此等等,长期以来德育教育重视形式不讲实效的活动屡见不鲜。放眼今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很令人担忧,重视和加强迫在眉睫。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出发,一贯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马克思说过,工人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共产主义是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回顾过去,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是几代人艰辛创造的结果;展望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由后来者承担。现在的未成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加强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取得最后胜利。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不仅要有发达的生产力,而且要有繁荣、先进的文化,发展这种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提出了培养下一代的重大任务。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放眼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只有从娃娃抓起,培养亿万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才,我们才能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有所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坚持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个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未成年人如何成才呢?固然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的培养更是不可缺少的。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即是说,一个人的“德”要靠“才”去发挥;“才”要由“德”去统帅。这种德才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是很有见地的。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保证一个人的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所以对人能否成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至关重要。教育学表明,未成年人阶段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历史上有所贡献的杰出人物,大都从小在思想道德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向、健全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能够克服困难,做出创造性成绩。这一点已经为古今中外人才史所证明。现在,时代呼唤人才,国家需要人才,家长殷切希望子女成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余下全文>>

十:思想治理的长期探索包含的理念主要有

一、深刻领悟以为民为核心价值、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治国理政理念是治国理政主体对治国理政的基本观点,是其指导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明确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说明时,习总书记又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形成的丰富理念,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为民”“担当”“发展”。其中,为民是核心价值理念,担当是政治责任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

为民理念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谁治国理政,是确立治国理政理念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为人民服务”摆在执政理念的首要位置,表明为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治国理政。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些都表明:新一届党中央极其鲜明地确立了为民理念,并把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所有构成治国理政活动的要素之中。党中央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为民理念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落地生根。

担当理念集中体现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治国理政要担当什么样的政治责任,这是执政主体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表明担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责任理念。现在,我们要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推动中国实现由大向强的跃升,就必须牢固树立担当理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多次强调要有“铁一般担当”,明确把“敢于担当”列为“好干部”应有的标准要求之一。习总书记既重言教,更重身教。面对国家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打铁就靠自身硬的豪气和胆气,勇敢担当起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突出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严峻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体现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可贵品格,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担当的表率。

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怎样的发展来强国富民,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任何治国理政活动,都可归结到谋求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来,归结到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更新进步上来。发展理念,具体展开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习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五大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