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建议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三大国家战略是什么

三大国家战略是:

一、“一带一路”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

“一带一路”

(一)提出

习总书记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二)目的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的产能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三)准备

陆上丝绸之路(高铁外交、上合银行、丝路基金)

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核电外交、金砖银行)

(四)机会

六类产业将从中获利:

第一, 油气产业链,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

第二, 旅游业,丝绸之路经济带会带动西部旅游业发展; 第三, 电网设备类,对外实施扩张; 第四, 交通物流业;

第五, 基建业,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庞大的市场机会; 第六, 金融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由来

“京津冀一体化”最早出现与1982年,原名“首都经济圈”。 真正的进展出现在2013年5月,习总书记提出北京、天津应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2014年重点工作,提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战略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习李政府2014年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战略意义

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三)三大机会

1、交通

要加快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台高速等跨区域交通干线建设,打通三地之间断头路(2300公里),促进交通服务管理一体化;

2、生态环保

要协同推进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水源保护林等合作项目,推动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建设;

3、产业转移

要以现有项目为基础,集中力量打造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和外围设施建设,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编制和启动实施。

长江经济带

(一)由来

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2013年9月发改委和交通部起草《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继沿海大开发、西部大开放、中部崛起、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之后,又一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4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中,将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并列提出,意味深长。

根据最新的规划,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九省两直辖市。

(二)战略定位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渝蓉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武汉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方面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平行并进,另一方面与沿海经济带形成“T”字形联动。未来将形成沿海、沿边、长江流域同时开发,东、中、西部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格局。

(三)投资机会

......余下全文>>

二:如何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文2000字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聚集效益和经济辐射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推进器,是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牧业生产率、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加快解决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因此,加速全区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实行的什么四大板块为标识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四大板块为标识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1)西部地区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为向西南开放创造很好的条件;

(2)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所以要发挥好产业连接和发展的优势;

(3)东部地区主要是制度创新、转型发展和陆海统筹;

(4)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

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什么? 50分

就是国家规定在某一个区内稳定发展,然后统一协调宏观调控的概念

五: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中国的四大板块是如何分类推动的?

三大国家战略是: 一、“一带一路”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 “一带一路” (一)提出 习总书记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二)目的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的产能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三)准备 陆上丝绸之路(高铁外交、上合银行、丝路基金) 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核电外交、金砖银行) (四)机会 六类产业将从中获利: 第一, 油气产业链,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 第二, 旅游业,丝绸之路经济带会带动西部旅游业发展; 第三, 电网设备类,对外实施扩张; 第四, 交通物流业; 第五, 基建业,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庞大的市场机会; 第六, 金融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由来 “京津冀一体化”最早出现与1982年,原名“首都经济圈”。 真正的进展出现在2013年5月,习总书记提出北京、天津应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2014年重点工作,提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战略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习李政府2014年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战略意义 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三)三大机会 1、交通 要加快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台高速等跨区域交通干线建设,打通三地之间断头路(2300公里),促进交通服务管理一体化; 2、生态环保 要协同推进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水源保护林等合作项目,推动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建设; 3、产业转移 要以现有项目为基础,集中力量打造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和外围设施建设,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编制和启动实施。 长江经济带 (一)由来 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2013年9月发改委和交通部起草《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继沿海大开发、西部大开放、中部崛起、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之后,又一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4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中,将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并列提出,意味深长。 根据最新的规划,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九省两直辖市。 (二)战略定位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渝蓉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武汉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方面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平行并进,另一方面与沿海经济带形成“T”字形联动。未来将形成沿海、沿边、长江流域同时开发,东、中、西部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格局。 (三)投资机会 1、基础设施建设 水电站、码......余下全文>>

六:如何认识和理解以“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写一篇短文

将三大战略: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  重要性体现在这三大战略奠定了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区域结构发展大格局。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七:根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国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为什么没有南部呢?难道南部不用发展吗

南部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已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了;广西、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作为中部;云南、四川、重庆、西藏这些地方都算西部。

八:我国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筹安排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

在“十一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应以东部10省市、中部6省、西部12省区市和东北3省四个地区为地域单元,统筹规划和安排全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西部地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群,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东北地区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和产业转型步伐,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接续产业,重点支持能源原材料及后续加工、装备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中部地区要立足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一步完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积极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和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依托大中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消耗小、附加价值高的出口产业,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除了统筹安排上述四大区域的总体战略布局外,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划分经济类型区,实行针对性强的差别化区域政策,分类指导和调控各地区发展,避免宏观调控中的“一刀切”现象。当前,大体可以按两个路径来划分经济类型区:一是按区域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划分问题区,如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地区、处于衰退中的老工业基地、财政包袱沉重的粮食主产区、各种矛盾交融的边境地区等,以作为国家援助和支持的地域单元;二是按地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以作为国家区域调控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域单元。

从后者来看,当前大体可以考虑划分五种类型的功能区: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对于那些经济开发密度较大,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等部分地区,重点是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质量,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综合竞争能力,优化和改善空间结构,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防止经济过度集聚,避免出现“膨胀病”,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二是优先开发区域。对于那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开发密度不大,目前已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区域,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行优先重点开发,引导人口、要素和产业合理集聚,形成新的产业和城镇密集带。三是潜在开发区域。对于那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但近中期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区域,重点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合理控制经济开发强度,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创造条件。四是生态脆弱区域。对于那些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区域,应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整治,鼓励生态性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五是自然保护区......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