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

一: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怎样的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⒈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⒉调控的主体: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⒊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⒋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虽说如此,不过我国的宏观调控对物价飞涨也是力不从心啊。...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余下全文>>

三: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

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措施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措施如下:

第一,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市场利息,从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 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公开市场业务。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来投放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

第三,降低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率来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措施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出口补贴等措施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帮助出口企业降低成本。

措施如下

第一,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

第二,加大政府转移性支出。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种政府的投资,在乘数的作用下,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第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这是政府一种变相的投资,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

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有哪些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财政政策有三种类型:扩张型、紧缩型、平衡型。 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上缴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该笔存款的比例 2、再贴现率:即持票人将一张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请求变现,称为贴现;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央行请求变现,称为再贴现,所支付给他们的利息称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五: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是怎样做的

1、要从理顺流程着眼,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思路应当是,减税减费、融资担保——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在GDP中的参与率和分配比例——保持和扩张城乡居民的支出和消费能力。 从刺激内需,保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来看,国务院出台十个方面及4万亿投资的方案,是及时和必要的。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如果仅仅是从投资角度出发,仅仅是由政府来主导,可能会形成这样的流程:政府主导的投资——劳动力就业较少的大企业参与——增长的内容主要是建设项目(劳动力就业是短期和一次性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少——消费难以有效拉动。可能形成这样的局面和结果:即资本参与推动经济增长热,劳动就业参与推动经济增长冷;政府投资需求热,社会消费需求冷;国有大企业投资和生产热,民营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投资、生产和服务冷;基础设施建设热,加工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冷。 非常有意思的是,有关部门最近对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提出,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使其对一些中小企业的应付款也大规模开始拖欠。据到一些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民营企业调查,许多业主因此而拿不到款项,现金流发生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因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今明两年,有可能盯着和热的是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项目,而对与其相关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交易会冷下来,国有资本在萧条时期的集中和聚集,将会给劳动密集企业和就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因此,保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生存,用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度过2009年经济萧条的难关,并且通过减税减费来鼓励创业和刺激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投资,从而维持就业水平和扩大就业容量,使城乡居民收入不至于减少,并且增加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办法,来保持和扩大居民消费,再通过消费来支撑市场需求和扩大市场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更加重要的宏观调控思路。 2、统计上应当调查和反映农村劳动力剩余率和城镇失业率,宏观调控方面应当将促进就业作为首要目标。 废除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指标和方法,由国家统计局垂直分支机构,或者委托第三方独立,或者中立地抽样统计调查两个重要的劳动力利用指标,即城镇劳动力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率。并且,作为考核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绩的首要和权重较大的指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取向和首要目标,应当是较低的城镇失业率。因为仅仅将增长速度作为首要目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如果增长的内容是有机构成较高的大资本、大企业和大项目,高增长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就业机会。相关的财税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速度时,则或者可能是大企业上交的税收,或者加重了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反而会影响就业的增加。当然,如果增长速度下滑时,大企业和大项目倒闭停工的少,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倒闭停工的多,一定会导致就业机会的加速萎缩。 现在学界提出,2009年要保增长,保什么样的增长呢?我认为,2009年宏观调控的关键目标应当是,保能够大量就业的经济增长。如果从这一宏观经济的目标出发,不仅仅是政府主导的大量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增长的内容应当是与劳动利用密切相关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投资、生产、服务和经营。因此,更重要的应当是抢救、维护和发展有大量增加劳动力就业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 3、对中小企业大规模减免税费,政府发债的一部分应用于替代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收费罚款。 实际上,目前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大量倒闭,除了劳动等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外,税费负担太重,不能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从政策上,一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减税减费,并且在2009一年中,停止一切收费,减免增值、营业和所得等......余下全文>>

六: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

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客观过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存在着一个可观的、合理的或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调控就是要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要努力提高速度,又要防止增长过快,更要避免大幅度波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起大落。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增加就业

我国正处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所以就业问题比较严重。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的调控目标。

稳定价格

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也要避免通货紧缩,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平衡国际收支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我国的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重要,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避免国际收支长期失衡是我国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挑战。

基本原则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四大原则包括:宏观间接调控原则、计划指导原则、集中和重点性原则、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调控原则。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P8GAOq

七:简述金融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20分

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力争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这就需要运用恰当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管理主要运用以贷款限额管理为主的行政手段,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实践证明,这种调控手段虽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弹性,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病。因而,这N,iN控手段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所代替。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一般来说,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和再贴现率政策等。这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如果运用恰当,可以大大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

公开市场业务(0pen Market Operations),就是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家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金融政策。

当金融市场银根紧缩、利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购买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投放货币以此缓和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反之,以此抽紧银根。公开市场业务每天都在进行,不会导致人们的不良心理预期,货币政策易于达到理想的效应。由于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目标每天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而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便于为中央银行及时运用来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立即有可能使货币供给增加或减少。不仅如此,中央银行还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债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而且中央银行即使有时会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有可能及时得到纠正。它不像存款准备金率与再贴现率政策那样,对货币供给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这一手段有着比其他手段更多的灵活性,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s Rate)政策,是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在法律上规定的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有效宣言。它的升降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器。中央银行视经济发展状况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成倍地收缩或增加全社会的货币供给。这一手段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中作用最猛烈的工具。通过货币乘数作用,它引起货币供给更大幅度地变化。即使是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波动。于是,这一政策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法定准备金率。如果法定准备金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会产生心理预期效应,会使得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一手段的固定化倾耿非常明显。在一般情况下,金融宏观调控不宜将之作为中央银行经常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金融市场的货币供求,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金融政策。

这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几乎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都在使用这一政策工具。由于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商业票据对企业进行贴现放款,因此商业银行经常持有大量的商业票据。如果商业银行感到资金短缺,可以用这些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扩大或收缩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当然,商业银行是否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只能等待......余下全文>>

八: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国

中国政府在2005年前共进行了3次宏观调控:首次在1993年邓小平南巡以后推行;第二次在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第三次的宏观调控于2004年年初开始。

九: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银行 D.政府

答案:D供 解析:我们建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其中,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其主体是企业,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也就是政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