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问题

一: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教学问题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渐深入课堂。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升学率,也不断引起我们的注意、研究、探索。现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问题化教学模式,但效果不一,有的问题质量不高,过于简单,课堂表面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有的问题艰涩,学生只能“沉默” “被参与”,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学生仍然“启而不发”,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时下像这样低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课堂教学预期目标并非都能达到。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提高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现状

近年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都在尽力打破“满堂灌”,普遍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的观念存在着模糊、混乱的现象,课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还存在以下现象:

1.设计的问题出现两个极端倾向。不是过于简单的选择式问法,或者是非常肤浅的填空式问法,就是宽泛且难度极大的问题。选择式问法如:是不是?等,填空式问法如: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等,这类问题思维含量低,不能起到训练学生学科能力的作用。而难度过大的问题问的范围过大或太宽泛,或者问得过深、过难,学生答题没有任何思路,不知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恐怕都难以实现。

2.问题过于笼统,层次不清晰,指向性不明确。如: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这种大而全的问题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厌学。

3.问题不分主次轻重,过于繁琐。如:某个历史人物出生于哪一年?是什么地方人?有哪些事迹?如何评价他? “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嘻嘻笑笑,热热闹闹,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这种问题混淆了教学重点,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4.随意性提问。上课时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或者是讲到某个知识点时突然学习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分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力。

二、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遵循以下原则:

1.掌控难度。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都会失去意义。因此,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要让每个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不同的“果子”。

2.掌握问题的梯度,也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所设计的问题里面要含有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易到难,适合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系列化的问题。

3.注重效度。所设计的问题要对解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帮助,才能叫有效。

4.注重联系。历史的发展是内在联系的,因此,问题设计要多注重时间(纵向)或空间(横向)的联系。学生对于所学或尚未学到的知识不能做到上引下联,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教学目标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强化。

三、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整体构思,层层设问。课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要从教学内容整体考虑,形成教学内容整体知识结构,在整体结构中依据重点和难点理清层次,按照层次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余下全文>>

二:历史教学问题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您好 ,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文帮发表

望采纳

去国家新闻总署核实

三:求教历史老师,历史教学问题.请老师给出答案或答案出

web.lpssy.edu.cn/jpkc/lsjxf/kstk.htm

这个属于招教考试的内容

一般的教师公招的书上都有

四:历史教学问题杂志通知我校对稿件是什么意思

就是准备录用了

发过来样刊,让你校对一下,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改正完再发给杂志社,就可以发表了……

五:谁能帮我在《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问题》上发表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有下旬刊,需要交一定的版面费,可以帮您发表,但不知评职称等管不管用,有些地方算增刊。

六:《历史教学杂志》2015年10期是教育核心期刊吗

你好,你问的是 《历史教学》这个杂志吧,可以肯定,不管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它都是北大核心·

七:2015年文化,教育,历史类北大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历史教学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

有不少呢 具体的你可以去中国鸣网问问

八:李学勤的人物访谈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学科多领域探索——访李学勤教授》(《历史教学问题》2007.4):■:我所要问的是,青年们对您如何成为当代著名的学者的历程很有兴趣,希望您谈谈您个人的学习或治学的话题,有哪些经验,让青年们有所借鉴。●:也常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跟他们说,我这个人走的道路不足为训。这不是我客气,因为我这个人的道路非常简单、但又非常特殊,很少有人像我这样。我不是学文史的,虽然考入清华哲学系,不是学哲学史的,虽然后来我跟侯外庐先生搞了多年的思想史。我来清华是想学数理逻辑,那时数理逻辑与哲学是分不开的,你知道罗素和怀特海是搞数理逻辑的。把数理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金岳霖先生。一个很偶然的场合,我读到了金岳霖先生的《逻辑》。当我从头到尾把书看完了之后,就向往数理逻辑。1951年我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理由就是学习数理逻辑,所以说我来清华并不是学习文史,而是学习哲学。跟满满一教室学生面对一个老师的情况不同,那时候我们就几个学生,经常到金先生家里去,到他家听他讲授,学问也就是这么做出来的。跟从金先生学习,不光是学他的知识,也是在他跟前学习做人。我在清华呆的时间很短,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就没有文科和理科了。那时候,我在研究甲骨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就去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您怎么会很早就对甲骨文产生兴趣呢?●:我在小孩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看不懂的东西,一看是不认识的,恰恰是我最喜欢的,特别是符号性的东西。我的数学学得还可以,但是我不想去学数学。数理逻辑就是这样,人们看不懂,几乎没有什么字,都是符号。甲骨文也是这样,所以我就喜欢这个。1950年,我17岁,就开始对甲骨文感兴趣。那一串串未知文字的确切含义,那一层层隐藏在卜辞里面的先人的思维,深深吸引着我。我经常骑自行车到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去看这方面的书。■:那么您学习甲骨文就是通过自学吗?没有什么老师指导吗?●:就是自学。那时候,在北京图书馆看书很方便,通过借阅甲骨一类书刊,我认识了馆中负责金石部的曾毅公先生。在曾先生的帮助下,我不但能看已经编目的书,还有机会看到不少馆中特别收藏的书籍、拓本,眼界就逐渐开阔起来。当时,我曾仔细读了《安阳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也看了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和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的《殷虚文字甲、乙编》的序。我还看了陈梦家先生的文章,他的《甲骨断代学》正在《燕京学报》等刊物上陆续发表。我发现他关于甲骨断代,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甲骨分期的看法与董先生有些不同。后来,我又看到日本贝冢茂树、伊藤道治两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再检讨》,他们的意见与陈梦家先生比较接近。总之,当时我已经对甲骨文研究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了。当然也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如文字学、音韵学等等,这些也是我自己学的。■:1952年您应该是大二的学生,您怎么能够到考古所工作,谈谈具体情况好吗?●:1952年的时候,陈梦家先生从清华中文系调到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当时上海的郭若愚先生对《殷墟文字甲、乙编》进行缀合,将书稿送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郭先生把书稿转交给考古所,当时的所长是郑振铎先生。郑先生征求陈先生意见,陈先生认为书稿还可以进一步补充。当时,北京图书馆的曾毅公先生在甲骨缀合方面已经知名,所以就邀曾先生来搞,我也一起参加这项工作,所以1952年我就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考古所。这项工作1954年完成了,成果就是与郭若愚、曾毅公先生合作的《殷墟文字缀合》,195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郑振铎为该书写了序,是由陈梦家先生代笔的。■:这里我还想请您解释一下,什么叫“殷墟文字缀合”呢?做这件事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