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中的模式有哪些

相关文章

一年级高效课堂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热 荐 ★★★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作者:caizuqua…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91 更新时间:2010/4/1 18:05:14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恩施市实验小学 蔡祖泉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习得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天长日久的训练和坚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个体学习更复杂,因为学生得同时参与到学习任务与小组任务中去,更需要从班级文化层面上去营造合作的氛围,才能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而更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们知道,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学习方式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了教师从过去关注如何“教”转向到如何引导学生“学”的行为转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实际上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从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古代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必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提倡教师充当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巧妙地运用师生、生生、组际之间互动,把导与演分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指挥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创造一种积极互赖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余下全文>>

二: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有几种

探究型教学模式,问题型教学模两种。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

(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习资源,解答学习者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指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真实性任务。

功二)以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鼓励自主探究。

(三)强调支持与引导激发学习者高水平的思维。

(四)强调社会性交流与合作的作用,鼓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

三: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说明与操作

一、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活动(语言、事例)留住学生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学期开学第一、二周目标:形成“合作型小组学习”课堂的基本模式(1、教师规范使用指令。2、学生习惯使用课堂礼仪。3、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学习教学模式说明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3种指令下,团结3位同学以3种礼仪愉悦参加3个左右的活动(4个3)

(一)、3个左右的活动

把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成3个左右的活动,并且每个活动要有简明的具体要求。

(二)、教师的3种指令

1、三击掌,其目的是让学生停止活动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这里来。

2、举起手指,其目的是向学生发出指令,提出具体要求。

3、嘘,其目的是让学生安静,在学生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还不安静时使用。

(三)、团结3位同学

4位同学组成一个同思共进学习小组。在课堂内外都像家庭的4位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学生的3种课堂礼仪

1、举手,其目的是让课堂有序。

2、站立,其目的是让学生受到尊重,并锻炼胆量。

3、礼貌用语,“我是第几组的某某”、“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

三、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教师在开展每一个学习活动时按如下步骤开展学习指导:

第一步:先由各个小组成员自主学习。(此步骤要求学生每人每科必须有一本课堂练习本)。

第二步:由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供本小组成员共同分享。(组员展示时要求其他小组成员用课堂练习本做好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要求各小组指定一名成员做好其他组展示内容的记录)

即:自主思考→交流、合作、讨论、组内展示→班展示

第四步:教师小结

四、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小组划分的要求:

(1)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即4人一组)。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5)阶段性随机调整。

具体做法:(1)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4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1、2、3、4四类,1类学生我们称作特优生,2类学生称作优秀生,3类学生称作待优生,4类学生称作后进生。

(2)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设组长一名,主抓本组全面工作。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安排人人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业收交和前置作业的批改工作。

(3)组内应有组名、目标、组训(口号)、组规。

2、教学设计的要求:

(1) 应设计有前置作业,前置作业的设计应符合简单性原则、有序、有用、有趣、分层的原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几个活动,且每个活动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3、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1)要检查前置作业,至少一个活动在组内展示。

(2)要有学生辅导学生,小组内有合作。

(3)小组成员之间应互帮互助。

4、学生交流展示的要求:

(1)展示时习惯使用课堂礼仪。

(2)交流展示要求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同时应选择最佳时机, 组织合作交流。①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 开展合作交流。②在教学重难点处, 组织合作交流。③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 组织合作交流。

(3)做到热烈讨论,尽情展示,安静倾听。

5、教师课堂的要求:

(1)习惯使用3种指令。

(2)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说、去评、去讨论,教师只是一个组......余下全文>>

四: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展示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六、评价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导向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余下全文>>

五: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 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建立探索性的个性化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技能。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从而使知识与技能互补。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 经验来学习,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免盲目从众或无言以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及时多样地对学生或小组的活动予以认可或奖励。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余下全文>>

六:什么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在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它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

一般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科学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首先是由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于1700年在英国创立的,并进行团体施教。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泛应用,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掀起合作学习研究的高潮,70、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七:常用的小组教学形式有哪些

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组织形式,就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运用一定的协调机制等来组织而形成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模式。例如有:

(一)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一整套的、系统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直至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课堂学习两位数乘法(例题:17×32)是,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7×30?③再算什么?两个结果怎样相加?④怎样用竖式相加?为什么这样对?找到什么规律?

(二)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指通过教师编制的一个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索、思考与发现的系统,来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且这个系统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循环式的回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间构成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而“情景②”与“情景③”又构成了一个不断比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回路。如此往复不断地通过尝试、比较、修正,来逼近问题目标。

八: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可行性。老师讲得累学生学不会,用大量时间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用大作业量完善知识的掌握不足,是当今教育的普遍现象。如何让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成为迫切的任务。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清末传入我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但是,到现在,其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方法与个别教学。加之大班额现象,造成中差生得不到很好关注。总有较多差生拉班级成绩后腿。教师在讲与练时间分配上很是苦恼。课堂上一直以讲为主,觉得都是重点,丢下那个知识点都不放心。而学生却在老师的讲解下坚持不了几分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20分钟以后课堂就难以驾驭。一些中差生更是听不懂、听不进、不愿听,就这样,一天天互相煎熬着。这样,在班级授课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运而生。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已有多年,在我校却只有个别教师做了一些尝试,只是刚刚起步。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和完善。

也有人对在大班额下搞小组合作有异议,认为实行起来不方便;也有人认为不适合低年级。这样的争论其实是不必要的。本学期,学校在4年级语文进行了“阅读式课堂教学”的尝试,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可行性得到验证。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为在全校推广做了尝试。下面我就小组合作体现形式谈些看法,也是对近一学期来4年级教改尝试的简单总结。

二、小组合作是阅读式教学的重要组成。以下是我对小组合作体现形式的粗浅看法,供大家讨论。

首先,在小组内,自主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是基础,相互合作是补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是目的。就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一般应当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研读、思考、判断并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换意见,形成较统一的共同答案,或相持不下,借助老师来统一。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无自主就无学习,无合作就无小组。自主的过程正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体现方法的过程、暴露知识缺陷的过程乃至学习态度的过程。这些过程都在合作中得到体现。

弄清了自主、合作及自主与合作的关系,接下来是自主及合作的体现形式应当是什么样子。先说自主。内容决定形式,课堂上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教师展示了阅读提示后才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其实课堂上的阅读提示无非是字词句段篇章修辞语法等内容。所有这些都需要从读开始。因此,自主很大程度是从自读开始,到自思。(当然了,有时也可以是由他读到自思。)自读的形式有默读、朗读、齐读、小组读等等。但是,千万不要为读而读,读是为解决思的问题。自读作为自主的形式,较为浅显好把握,而自思就有些体现难度。学生是否在思、思的怎样是关键。问题到这时就必须结合合作了。

如果阅读式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形式是自读、自思(自悟),那么合作的形式则有更多种,且不太容易把握。

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阅读提示还无法解决,就要借助组内讨论去解决。组内讨论是每个人逐一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由一个或个别人发言,往往是由题的难易程度和组内意见一致性情况而定。而发言应当先由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开始,这样才能让合作一下子就体现出必要性。而让学习好一点的同学先发言,虽更容易形成一致答案,却不利于体现合作,更主要是容易掩盖错误答案,不易体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另一种方法也可以由小组长(或组内主持人)主持发言。小组长应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而不仅是学习成绩,二是组织能力,包含语言表达、人际关系、个人威望、协调等方面。小组长要善于平衡各组员发言,也即难易分配、发言次数......余下全文>>

九:如何提高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问题是学习并有所收获的根本途径。为了使问题更加明了,讨论有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有透过讨论,才能明确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才能说事明理,去伪存真,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如何才能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讨论习惯要有养成性

讨论是教师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把握方向、形成知识的一条捷径;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展示学生睿智的一种方式。但要想使学生的小组讨论真正有实效,则要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为前提。否则,讨论很容易演变成争吵,使教室变成热闹的茶馆。我要求学生在讨论时,不仅要做忠实的听众,更要当一名严谨的法官。首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问题有所获后方能小组讨论,依次或自由发言。同学发言时,小组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找出你赞同或反对的地方,或者需要完善或补充的地方。你发言时,要讲明理由。形成小组意见后,全组学生用姿态(安静、坐正)语言告诉全班同学:“我们小组讨论完毕!”在多数小组讨论完毕后,其余的小组也必须尽快结束。在开始形成学生的小组讨论习惯时,我经常用到一些暗示语:

瞧,第二小组发言很有顺序!

这个小组的听众听得最认真!

**同学讲得非常有条理!

听**同学一讲,我也清楚了!

……

学生只有这样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讨论习惯,小组讨论才能做到有序、快捷、有效.

二、讨论内容要有必要性

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小组讨论;而那些能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问题,如数学方法、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思路等,则必须拿出来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学生根据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很快列出算式:3.2+11.5=,结果是多少呢?学生经过短暂的独立思考,各有所获。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又了解到解题方法不尽相同。有的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即将小数经过单位换算变成整数再相加;有的则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即小数竖式加法。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竖式加法的关键: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经历了知识地形成过程,从框架朦胧到形态清晰,从外部感知到深层理解,一步一脚印,既有利于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兴趣。

三.讨论形式多样化

我们常用的小组讨论形式有固定的2人小组和4人小组,这样便于教学组织和管理。可有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采用不同的讨论模式,事半功倍。如在统计“比一比”,男女队投篮比赛,求平均数解决哪个队实力强些的问题时,我将全班也分成男队和女队,分别去求男队、女队每人投中的个数,比比看哪个队算得巧、算得快?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求胜的欲望。学生分别就近悄悄的讨论起来。很快,“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应运而生。在数学故事“有危险吗?”中:这条小河平均深0.8米,淘气身高1.3米。他下去有危险吗?我按“有危险”和“无危险”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学生都欣然的接受:河水平均深0.8米,就是的说有的地方可能超过1.3米深,下去有危险!

小组讨论能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学生总是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发表见解,得出结论。教师只有精心组织学生,让学生花足时间去思考,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十: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中模式有几种

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也有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

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方法/步骤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我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还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展示表现好得多加分,展示率高的多加分,小组合作情况好得多加分。后来我又把各小组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