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心得
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第四》)即是说,只有仁者能公正无私地去喜爱人、憎恶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人如果不能公正地去爱人,善恶不分,不能算仁者。“仁”在孔子心中,不仅包括“爱人”,而且还包括“恨人”。在别人看来,仁者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即无分别心。既然没有了分别心,能以一种平等的心面对一切,那爱与恨之间就没有界限了。然而孔子的着眼点并不在此。如果仁者无爱无憎,那么世界上也就不会存在正道与邪道的区别了,这样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忠奸不辨的现象将必然会无处不在。孔子认为,人若仅有爱而无恨,不算是仁者。但是从宋儒到现在的人们,几乎都把孔子的爱憎理解错了,认为爱与恨必然是泾渭分明的,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事实上,孔子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后人的误读而已。孔子很敬重老子,向来视老子为师,曾请教过老子一些问题。有人问孔子,老子说过“报怨以德”,你觉得怎么样呢?孔子却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应该以公正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问的人本以为孔子是“仁爱”论者,一定会说用恩德来回报人的仇怨,这样做才是严己宽人,达到他所谓“仁爱”的境界,孔子肯定会同意的。但他却没有想到,孔子又是一位“以礼节和”论者,主张什么事情都要受礼的节制,做到恰到好处,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如果大家都来以德报怨,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就只能助长作恶者的气焰,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危害社会。这样一来只会让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没有人会有“仁德”了。人们都想着,不管我做了什么,别人都会以\"德\"来回报\"怨\",那我就做只对我有益的事就行,也不用在乎别人的感受。其结果必然民风不正,恶意肆掠。这是孔子所不愿看到的。明代有一个“中山狼”的寓言,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有一个名叫东郭先生的读书人,要到北方的中山去找个官做。他赶着自己那一头跛足的小驴子,驴背上驮着一袋书,在清晨赶路时,不料迷失了方向。正在他惊惶失措时,遇到了一条被晋国大夫赵简子打猎射伤的恶狼,而且正被赵简子紧紧追赶。狼哀告求救,并说了一些有恩必报的娓娓言辞。因此,东郭先生动了“仁爱”之心,让狼钻进他装书的口袋里躲藏,用一番谎言骗过了怒气冲冲赶来找狼的赵简子。没想到等赵简子走远,这条恶狼从口袋里被放出以后,竟凶相毕露,要吞噬东郭先生来果腹。可怜的东郭先生无奈地骗狼说,此事要按民间习惯请教“三老”评理定夺。东郭先生和狼先是问了老杏树和老牛,都没有结果。最后请教了一位须眉皆白的长者,这位老人假装不相信他们的申述,要狼再钻进口袋试试,使狼中计受缚。老人要东郭先生用佩戴的短剑刺死恶狼,可是东郭先生却说:“这不是要害死狼了吗?”老人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哭笑不得地说:“禽兽忘恩负义到这种地步,你都不忍心杀它,你这是仁慈到愚蠢的程度,可不激君子所为。”东郭先生在老人的帮助下,终于将这条恶狼杀死了。
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什么意思?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东海读经札记
好恶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或为情绪所化,或为私欲所蔽,或缺知人之明,或乏待人之诚,或抱嫉妒之心,或由于其它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往往好恶失当,爱憎失常,喜欢了不值得喜欢的人,厌恶了不应该厌恶的人。
例如,有个我一向敬重、多次赞美的大佬,以前曾背后一再讥我谄媚,斥我投机。有友人为我不平,我一笑置之。不论公开还是私下,对该大佬的敬重、称赞和维护一以贯之,有人诋毁他,仍为之辩护,因为他的大人格、他的道义形象颇为优秀,中国社会和民主事业需要这样的人物。如钱穆所说,论人当观其大节,大节苟可取,小差自可略。至于个人误会,一己毁誉,何足道哉。
而且我相信,他“毁”我,是因他对现实生活中的我毫无了解,连我的面都没见过,仅从道听途说和“放荡”的枭文中得出了不良印象,以致贬斥了不应该贬斥的人。
第一流人物尚且如此,一般世俗之人自然更等而下之了。人们总是偏于情感冲动、易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之明和公道之心,遂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瞎赞瞎骂,苟誉苟毁。故孔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道听途说、众人之言未必可作准。“孤特则积毁所归,比周则积誉斯信”,“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啊。我自己落网以来就经常遭到无的放矢的批判攻击甚至莫名其妙、毫无理由的诬蔑咒骂,好在老枭早已“八风吹不动”,哪在乎屁言屁语呢?如果说还有什么感觉,或有一种淡淡的怜悯吧。
人世间永远充满了误解误会误传误信,好友至亲之间也难避免。有一则故事:与曾参同名同姓者杀了人,第一次有人曾母,曾母仍然平心静气织布;第二次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相信;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时,曾母终于变了脸色,飞奔而出(《史记》)。虽然曾参品德良好,母子信赖,但是,谗言三及慈母惊,何况其他人?可见传言、流言、众人之言是多么靠不住。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就是说,假如有人,乡党们都喜欢他,不可以绝对认可;大家都说他坏,也不可以随声附和。只有乡党中品质好的人喜欢他,品质不良的人人讨厌他,才能断定他的好坏。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论语集注》对这句圣言的解释是: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游氏曰:“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好恶是需要“能力”的,只有仁者具有正确地好人恶人的能力,因为仁者有一颗理智而公义的心,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判别善恶,好善恶恶,主持公论。
三: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四: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的恶怎么读
一个理智而高尚的人,能喜欢值得喜欢的人,能厌弃让人厌弃的人。也就是说可以正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不昧着良心喜欢让人厌弃的人,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怎么解释更准确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六:“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什么意思
因为那生产国家和我们有10个小时的时差。把指定时区定向到北京时间就好
七: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坏人. 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就结束了。非要找下一句也行,但是和这一句没什么关系。
《论语·里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八: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怎么理解
“子曰:君子不器。”人活着不是作为任何机器部件的,不是作为某种自己创造出来而又压迫、占领、控制自己的“异己的”力量的奴隶。人应该使自己的潜在才能、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实现。可惜在几千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几千年的“顺民”之后,又出现了革命的砖头瓦片,四化建设的镙丝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真人格、真性情的人,才能喜欢人,憎恶人,君子的中庸,不是伪善的,八面玲珑的,整天去做人际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