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在微观层面上,应立足于县域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首先,要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就县域个体而言,可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充分“盘点”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高效益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三增”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即使欠发达的县市也能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项目,依靠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突破过去单纯围绕本地需求谋发展的局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协作;要始终坚持以特色资源聚集项目、以良好环境吸引项目,全方位接轨域外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强,形成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向县域流动的凹地效应。要着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园区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进一步膨胀县域主导产业规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增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要坚持全民创业,兴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潮。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最大特色。在县域经济实力普遍较弱、政府投资相对乏力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激发各类民间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让民营经济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坚持县乡村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开,为民营经济彻底松绑、放行,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民营经济行列中来。同时,要从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入手,在建设完善金融担保、技术服务、创业培训三个体系上下工夫,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膨胀崛起,形成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航母”优势。针对当前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更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计划,引导民营经济变挑战为机遇,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勇于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不断增强在复杂考验中生存发展的综合实力。

二、在宏观层面上,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打造强县引领、中县角逐、弱县超越,县域经济互动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三、在发展机制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基本要求,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一)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装备农业、高新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和规模效益。县域之间和县域内要注重对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方向的把握,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引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适用技术,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力争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同时,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依靠近农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工业化发展和农民的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开辟更大的空间,为工业反哺农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一般认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首要的是搞好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打破城乡界限和区域限制,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使经济社会发展......余下全文>>

二:如何在新常态下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经济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形成了富有创新性的经济改革战略思想。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改革创新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是思考和探究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现实根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总是同对世界经济的把握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作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根据。

第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最紧迫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根本目的,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阐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结合上,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要从“三个进一步解放”的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具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排斥政府的作用,而是要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第四,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对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的探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稳妥审慎、稳中求进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是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的基本前提。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段。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目标,要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产业竞争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根本手段,进一步推进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经济发展态势,真正形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

三: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坚持绿色发展

部分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相对于大城市,县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贯穿生态绿色、集约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成为这部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突出特色发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域而言,其经济发展应该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本地资源优化作为这部分县域产业选择发展的标准,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本地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

(三)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随着大城市空间载体不断饱和与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大城市周边区县因区位和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分担大城市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这部分县域的发展需要通过与大城市主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功能上统筹分配,实现“产”与“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四: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讨论稿

改革开放以后,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县域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全球经济放缓、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出口订单减少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县域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其次,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要与农村综合改革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各种税费以后,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减人、减事、减支与发挥政府职能的关系,乡镇机构该履行的职责、该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逐步加强。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要坚定走工业强县的道路。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工业化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培植地方支柱财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域工业的发展也是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能力。事实上,县域工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业,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或第三产业,如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以及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业。只有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密切配合,才能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打开这种格局创造了前提。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扩大到全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第五,发展县域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城镇化来进行。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发展小城镇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超前引导,科学规划,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的组织模式。

第六,发展县域经济要体现当地的优势,以特色经济作为龙头。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本地特色为代价。特色经济要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即......余下全文>>

五:如何认识和适应新常态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微观层面上,应立足于县域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首先,要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

六:如何认识和适应新常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于庆伟这么说的

一、在微观层面上,应立足于县域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首先,要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就

七:如何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就是建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公平的空间。要建设一个这样的发展环境,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形象有效的宣传发动,使干部群众对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取得共识,形成“发展三明、人人有责”的主动意识,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裁判员多、运动员少”,按部就班的多、开拓创新的少,叶公好龙者多、真抓实干的少的现象,真正形成上下一心、政通人和、干群融洽、共图发展的良好风气,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加强服务环境建设。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少强调权利,多落实服务,少讲究实惠,多讲究奉献。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只要政策允许,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让每一个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窗口”都树立起开明廉洁、务实高效的形象。与此同时,工作中还要有创新精神,在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这方面,沙县推行“政务服务中心”,“三三工作制”,永安“构建成本的低洼地带”等作法值得借鉴。

建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公正、诚信的经济环境,离不开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策法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治安管理,构建诚信的道德和法制屏障。让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欺诈蒙骗没有立足之地,让自愿、平等、公平和诚信蔚然成风,让人民群众心齐气顺,安居乐业。

建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靠人才推动,人才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环境,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同时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科教兴市的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态环境,这样,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有后劲。

八:县域经济发展必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确吗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都是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金、技术和人才。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工业化与城市化,长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经济政策。县域经济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巨大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城市经济在县域经济的摇篮中发育、成长。

九: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

在林木葱郁的省委党校,全省县(市、区、特区)委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的学员,正在接受一场思想解放的洗礼。

“贵州开发开放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思想解放,发展就快;什么时候思想不解放,发展就会被耽误。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制的宏伟蓝图写在贵州大地上,把当前的良好发展局面保持下去,必须围绕‘十破十立’继续推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3月20日,研讨班开班式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深情而深刻的话语激荡在学员们心中。

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报告,如春风扑面,在学员中激起巨大反响。大家学报告,谈体会,纷纷表示——

“解放思想是贵州赶超跨越之魂。坚持‘十破十立’,做到破有胆识、立有智慧、干有担当,解放思想的速度才能更好更快,才能更加有力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解放思想的共鸣。

“贵州近两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更为重要的是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发生了深刻变化,弥足珍贵。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主基调、主战略和一系列思路、决策完全正确,只要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落实,贵州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这是同步小康的自信。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增比进位,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大家都在发展,我们在跑,别人在奔,不快不行。时不我待!步子慢了,就会落伍掉队;不争先,就会被淘汰出局;冲不破思想的‘藩篱’,就只能在观望中徘徊,坐失良机。必须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干事创业、竞相发展。”

——这是干事创业的激情。

“报告中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一起抓’是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既讲清了为什么必须坚持,又教会我们如何去抓,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法宝。”

——这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推进“十破十立”:一次入脑入心的思想洗礼

省委对举行这期研讨班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赵克志亲自给学员们上了第一堂辅导课。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主持开班式。省政协主席王富玉出席开班式,在职副省级领导及正厅级单位正职、国有企业、高等学校正职同时参加。

这在贵州、在省委党校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省委决心很大,力度很大。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戴焰军教授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辅导报告。全国百强县之一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介绍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经验。毕节市委副书记、威宁自治县县委书记杨兴友用威宁加速发展的实例为后发赶超做了生动注释。内外交融,思想碰撞,就是要帮助大家“换脑取经”,打通“筋脉”,继续解放思想,在新征途中更好更快地前行。

课堂上,全神贯注;讨论中,气氛热烈;自习时,潜心钻研。两天半的时间,学员们抓住这次宝贵机会,围绕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赵克志书记的专题报告,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学习心得,切磋实践体会,再次凝聚共识。

20日上午,刚刚聆听完报告的学员们都感到很“解渴”,大家纷纷表示,赵克志书记的专题辅导报告“顶天立地”,连“天线”接“地气”,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又紧密结合贵州欠发达、欠开放的省情和同步小康的时代担当,充满激情与信心,这是贵州进一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新起点。

当天下午,大家就开始围绕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赵克志书记的报告,结合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发展大局及各自工作实际展开民主而热烈的讨论。

“报告主题选得准,问题......余下全文>>

十:一带一路下,县域经济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为县域发展外向型农业、推动边境口岸贸易发展和加快内外国家文化交流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实施为我国农业出口拓展了通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天然条件好等特点,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拓展国外农产品市场是“一带一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第一个要求。口岸连接着亚欧大市场和国内沿海地区,带动了范围内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受“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影响,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加强边境贸易口岸的发展,推动县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放宽了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通道,在文化背景、文化形成条件、文化特色和文化习惯有很强的互通相容性的区域。利用好文化互通互融性,提升文化的先锋作用,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二、“一带一路”在推动创新、产业承接、民营经济走出去等方面为县域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要求。部分县域分布大量的钢铁、铝业等生产加工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一带一路”下,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于相关产品要求区别较大,要适应相应改变就亟待创新和更加严格的质量把关,该部分县域工业将面临强力推动创新的新要求。随着我国西部劳动力成本与国外某些国家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单一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能吸引跨国企业的转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为西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出更好的准备;另一方面,为跨国企业转移到国外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内陆县域应该进行人才技能培训、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好产业承接的准备 。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从“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民营企业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实力的沿海民营企业,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形成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竞争的优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国门。

三、“一带一路”对高铁和航空节点县域、港口县域、外向型县域和产业转走县域都提出了发展新要求。我国百分之90%的城市高铁站点和100%的城市机场都分布在城市郊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高铁和机场等城市交通节点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对于郊县所在地来说,一方面要配合相关的铁路和机场管理公司做好对枢纽站点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交通枢纽节点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港口县域,要抓好“一带一路”推动港口的软硬件建设要求,服务好利用好港口资源。“一带一路”实施增强了对于新兴国家市场的开拓,未来在产品结构、产品要求等方面都与原来出口有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外依赖度较高的沿海县域未来在出口产品的结构、产品形态等方面都提出了改变和创新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快了东西部产业转移,转移后县域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威胁。加快培育新的产业或者加快产业高端环节竞争力形成,是“一带一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