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加强县域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3.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社会管理机制。
4. 坚持特色发展。发挥资源、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县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将优势产业做出特色、将特色产业做出规模。注重特色园区、特色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5. 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增强活力、凝聚动力,加大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实行多元化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县域中小微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推进中小微型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壮大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农业领域。
6.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大水土保持、工业源头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和城乡之间交叉污染。
三、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点
7. 以水利和路网建设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县域水利、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和抗灾避险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提升通达、通畅能力,连通省际、市际断头路。加快县域电力的扩容提质,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通信全覆盖,逐步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加大洞庭湖和病险水库治理力度,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塘、坝、堰等小型水利设施改造,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统筹中心镇、中心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8. 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途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提高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立足县域现有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技术改造、创新发展为突破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现代工艺,做强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发挥县域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县域产业园(集中)区,完善产业园区布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引导资源要素、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持县域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增强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9.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着力点,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做大做强县城和中心镇,加快中心村(社区)发展,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社区)为基础,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新型城镇体系。重点突出县城扩容提质和功能完善,将产业园区建设与县城扩容提质有机结合,提升县城的承载力、带动力和辐射功能。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及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镇。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促进资本与人口向中心镇聚集。加快省际边界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镇域产业,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省际边界城镇之间交通、旅游、商贸、物流、人流的对接,建设一批省际边界重点镇,使其成为省际边界区域性经济中心,推动具备条件的省际边界乡改镇工作。
10.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为支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农业基础地位,用现代工业和科技装备改造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县域内每个主导产业重点打造1—2......余下全文>>
二: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来自冠县的调查报告
产业化:打造县域经济的实力县域工业部门中,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没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提高农业收入的财源。同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核心,以培植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对产业的全面整合,着力解决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优势不优等问题,重点打造林果、蔬菜、畜牧、花生四大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每个基地与一个龙头企业相连,形成龙头加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冠丰种业是这方面的典型。另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抓“新”、“优”、 “工”。首先突出“新”,按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发展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其次突出“优”。按照“人有我优”的原则,发展优质产品,组建优质产业;再次突出“工”。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壮大实力的原则,发展规模化园区,使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幅度提高,品牌越来越亮。工业化:夯实县域经济的物力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围绕农业办、农业瞄着工业干,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工业链条,形成龙头带动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坚持“工业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要发展壮大现有的重点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采用“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等办事制度,吸收外地客商来本地投资;在投资机制上体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承办环节上,体现全方位服务,多层次参与。总之,只要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解放思想,严格管理,冠县的工业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日前,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冠县金冠广场既是上述分析的一个佐证,也为冠县工业的进一步膨胀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民营化:提升县域经济的动力要大力实施“民营强县”战略,把发展焦点放在民间,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显身手、增活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要在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多开“绿灯”,为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速生点。让民营主体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产权清晰的优势,更好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市场主体。同时,强化引导、增加主体。以政策的适度倾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胆“下海”,离政从商,退政办厂。引导技术人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全面提高私营业主的总量和素质。另外就是帮大扶优、盘活主体。县级重点培育销售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乡镇重点发展销售超百万元、利税超十万元的私营企业。城镇化:聚集县域经济的财力冠县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双向交融,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城镇区域扩大化、生产发展非农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进程。一是大气魄、大手笔地拉大了县域框架,并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建设水平,把县域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型城镇。二是树立了城镇是“特殊商品”的意识,把道路、客运、绿化、环卫等公益性事业作为产业发展,建立新的社会......余下全文>>
三:求城市调研报告
沭阳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发展县域经济,既要推进工业化,也要推进城市化。近几年,沭阳的决策者依据县情,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从内涵和外延上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更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沭阳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龙头,紧盯“建设江北最大、最美的县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不放松,几年时间全面改造了一座老城、合力打造了一座新城、快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城市规模翻了一番多,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51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35万人。其主要做法为:
1、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一是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坚持把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3个社区及扎下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确保城区总体规划覆盖“三区四点”。二是强调规划的超前性,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高标准、高品位。三是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落实规划监管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和全程跟踪制度,经常性开展城市规划“回头看”和“点评”活动,引导开发商既要注重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又要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合理。四是突出规划的民主性,设立规划成果公示栏,推行规划听证和公示制度,该县还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充分展示沭阳县城美好的未来。
2、充分集聚城市建设强大合力。沭阳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的“杠杆”、“卤水”和“酵母”作用,以基础性、功能性强的投资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要素”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各类资本进入城建领域的门槛,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2003年以来,城区房地产竣工面积每年都在7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共有72家企业在沭阳从事房地产开发。今年以来,城区新竣工商住楼122万平方米,在建315万平方米,即将开工420万平方米,建成高层商住楼96栋、在建123栋、即将开工211栋。城区开发建设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上升的势头。
3、注重保持城市建设发展后劲。沭阳着眼引领县域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低房价战略”,综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岗位”和“床位”问题,而且留住了长远的发展能力、积蓄了持久的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以低房价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4、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沭阳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建不拆迁的房子”,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城区共规划实施12层以上楼房430栋,已建成或封顶96栋,标志着沭阳城市建设已经提前进入“高层时代”。
5、不断增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沭阳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欧中广场、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华润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市场、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以及河面水厂、管道煤气等功能性项目投入运营,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处理技术国内领先的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即将建成使用,城区干道全部完成“无杆化”改造,出租车实现更新升级,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越发增强。
6、大力提高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坚持把绿化、亮化......余下全文>>
四:关于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郴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郴州的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成规模。
1、旅游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0.3%;接待国内外游客9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其中: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5168人次,同比增长30.1%;全市主要景区接待各类游客379.0万人次。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其省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上升,旅游总收入规模居前。2007年郴州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7.6%,旅游总饥入在全省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据测算,2007年,郴州旅游产业共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与2005年(4.3%)比,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GDP增长12.3%,其中旅游产业带动的约为0.3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6%。旅游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加大,支柱产业地位已逐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底,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35家,旅游星级饭店31家,总床位4万多张。不仅完成了对莽山、热水温泉、东江湖等古老景区、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提升旅游产品档次,而且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开发出了阳山民居、王仙岭、五岛一村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游景区。到2007年底,全市国家等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区达16家,并通过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各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并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4、“优秀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郴州市区和资兴市的山水美景对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旅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07年,郴州市区及资兴市旅游收入为30.0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比重的53.9%,同比分别增长10.6%、0.1%;接待旅游人数387.5万人次,同比增加42.6万人次,增长12.4%。可以看出,作为优秀旅游城市仍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力,且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五:庐江县调研报告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全县面积2348平方公里,现辖17个镇,7194个村和37个社区,人口 12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乡镇政府职责不明确、服务和法制中心不突出,导致服务不到位、办事不规范,造成职能上严重的"错位"、"越位"、"失位"等现象,相对滞后的农村生产关系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业税免征之后,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强,乡镇干部对在乡镇职能转型中有所作为的期盼,催生着县、乡政府必须从无限责任中走出来,以有限责任的形式,创新农村工作新机制,建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已成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当务之急。2005年7月份,该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16号文件,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7月21日,巢湖市委、市政府根据省16号文件精神,研究确定庐江县为全省18 个试点县之一,在全市率先推开农村综合改革。下面,将该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内容和做法
该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从改革内容和进展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从2005年7月份启动开始至2006年5月份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改革体制,重点解决组织层面的问题;2006年6月份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创新机制,重点解决职能层面的问题。
(一)围绕乡镇机构改革,实施乡镇村改革整体联动。
该县乡镇机构改革主要围绕合理调整乡镇规模、创新乡镇领导体制、深化乡镇机构改、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适度调整村级规模等五个方面进行。目前,初步完成了以下主要改革内容。
1、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该县从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中心镇、 加快城镇化进程、降低行政成本和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出发, 兼顾交通状况、人文环境、历史沿革、传统习俗和自然环境因素,将原来28个乡镇调减为17个镇,撤销11个乡。调整后的镇, 平均人口由原来4.25万人扩增到6.99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庐城镇,为14.36万人;平均国土面积由原来83.89平方公里扩展到138.1 平万公里,其中,国土面积面积最大的是泥河镇,为183.5平方公里。克服了以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越大越好、为并而并"的非理性思维误区,如金牛、石头这两个镇,虽然人文相通、人口和国土面积也不大,但作为各具资源特色、自成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乡镇确被保留了下来。
2、创新镇领导体制。该县按照"主官合一、减少副职,明确职责、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镇党政领导交叉任职,按镇人口数确定领导班子职数,即人口在6万人以上的镇领导职数控制为9 名,6万人以下的镇领导职数控制为7名,党政正职实行一人兼, 同时设副书记2名,分别兼任镇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设党委委员 44名,其中2—3人兼任副镇长,1人兼任人武部长。改革后,全县镇级领导班子成员由原来409名减少为153名,精简256人,减幅为62%。
3、整合镇内设机构。该县对镇机关统一设置“三大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能及职位设置,界定了各自职位的主要职责。“三办”分别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具体职位设置、职数确定由镇党委根据机关人员编制核定数,并结合各镇实际情况而定。中层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考核上岗。全县有153人通过竞聘走上了镇中层干部岗位,其中......余下全文>>
六:怎样写一篇去某地的调研日记啊(注意是调研啊调研)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之灯塔市城村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 辽宁省灯塔市,占地13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1.3万人中有非农业人口9.5万人,共有12个乡镇,225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难怪社会上流传说灯塔市是"二山一水七分田",可见农业在这个城镇中的分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热心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队伍,他们播撒着种子,收获着希望。
灯塔新城发展构想
(一)、规划范围和规模。新城东至哈大快速铁路,西至202国道,南至房身村、乱泥铺,北至孟葫屯、山岳堡。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30年总人口30万人。在规划范围上,我们将烟台、万宝桥、古城三个街道纳入新城范围,在保持城区完整性的同时,扩大新城的规划面积。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45%;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44%。
(三)、新城性质定位。通过加大投入和建设,努力把新城建设成为以发展日用化工为主导产业,能够支撑全市发展的中心区,建成现代化工贸型新城。
(四)、新城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日用化工产业,打造全国除长三角、珠三角之外的第三个日用化工产业基地。
几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灯塔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万宝桥街道二道沟村在多年的实践中,新农村建设思路日益成熟,全村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目前灯塔市已确定了首批18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其中省级以上试点村5个,辽阳市级5个,县级8个,已在全市7个乡镇11个村中落实2000户“三位一体”沼气开发项目。
灯塔市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规划目标,梯度推进。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针对各乡镇街、村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选择村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村集体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
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灯塔市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实施富民工程增加农民收入
在促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市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种植、养殖业发展的优惠、奖励政策。推进扶贫开发,财政投入25万元,用于帮扶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发展稻田渔业,财政投入25万元,用于奖励乡镇街、村;发展设施农业;实施“一村一品”、“五个十”工程竞赛,财政拿出35万元用于奖励有关单位;出台《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发展畜牧业的农民从用地、贷款、财税、运输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协调信用社,发放小额农贷资金5.26亿元。由于政策驱动,今年该市新发展经济作物5万亩,新建大棚3000亩,新发展特种皮毛动物养殖30万只。形成了七大生产基地,即:以利农公司为龙头的无公害蔬菜出口生产基地,以沈旦粮库、东荒农场为龙头的优质米生产基地,以东部山区为龙头的水果、干果生产基地,以西马峰镇为龙头的棚菜生产基地,以......余下全文>>
七:可行性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吉林省桦甸市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桦甸市良种繁殖场
(六)建设地点:桦甸市所属17个乡镇
(七)建设年限:2004年1月——2004年12月
(八)建设内容及规模:生产繁育、精选加工优质高油大豆种子。生产繁育面积4万公顷,预计种子产量8万吨,大豆种子精选加工能力7万吨。
(九)投资估算:总投资1500万元。
(十)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优质高油大豆种子7万吨,可供140万公顷耕地生产用种。140万公顷耕地可生产商品大豆28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70亿元。
二、项目背景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从政策导向看,按照“十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商品粮基地的重大决策,今年,是国家对粮食主产区扶持政策较多、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家财政将新增300亿元的资金投入,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结合桦甸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扩大产业化、加速发民营化”的总体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发展产业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这就给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优越的自然条件给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桦甸市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3.9度,有效积温2765度,年降雨量748毫米,日照2379小时,无霜期130天。土壤主要以灰棕壤为主,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2.6%。春季寒暖变化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大豆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二)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桦甸市现有耕地面积11.4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基本稳定在9.5万公顷左右。在粮食作物中,大豆种植面积约占50%。大豆主推品种以中晚熟品种居多,如长农13、通农11、九农22、吉丰1等。虽然我市大豆生产在全省及东三省小有名气,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豆生产中优质品种偏少、种子生产能力低、新品种更新速度慢,从而导致大豆产量低、品质差,较难为加工企业所用,农民也就难有效益,产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近50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00万公顷,占世界的11.3%。我国生产的大豆仅能满足国内消费的50%,其余50%需要从国外进口,国产大豆数量的不足,一方面导致国家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另一方面进口大豆绝大多数为转基因品种。
吉林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全省种植面积常年约在70万公顷,而我市又是吉林省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大豆已成为习惯,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的大豆因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而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国内大豆生产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一个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大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①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是实现农业高效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一直存在着“四低”问题。即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整体效益低,加之千家万户共同生产,互相模仿,一哄而上,大起大落现象十分突出,并且结构明显不合理。近年来,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的吉林省,因普遍存在大......余下全文>>
八:求一文章。内容就是,一个市的精神,结合本地(市管辖的县)实际,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50分
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新中国的摇篮,也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今年3月29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再次来到延安。他登上宝塔山,远眺山下林立的高楼新厦,延河上飞架的彩虹大桥,环顾盛开的桃花和四周开始变绿的山峁,高兴地说,延安变化真大!是的,延安城在变,延安的山在变,延安人在变。经过多年的洗礼,延安人不但有了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本领,更具备了改革创新的能力,他们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新延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人们不会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延安革命岁月,更不会忘记延安人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延安人意气风发地走进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他们坚决按照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油、煤、烟、电”和“果、羊、杏、薯”工农业八大支柱产业,使延安的经济迅速步入了快车道。之后,市委、市政府又根据延安的实际和市场变化,提出了“面向市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突出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以林果、草畜、棚栽、旅游和能源工业为主体的特色经济,为延安人从千沟万壑中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延安要先行一步,这是党中央赋予延安人民的重托。延安人民发扬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热情和干劲,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山川秀美建设之中。市委、市政府也因势利导,在以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市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先退”原则,即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先退,人均达到2.5亩基本农田的先退,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的先退。“三先退”原则妥善处理了国家要“被子”,群众要“票子”的关系,把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个退耕还林(草)户都形成了一至两项能够稳定增收的产业,保证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人均收入不减少。红军长征落脚地——吴旗县,1998年8月以后一次性将坡耕地全部退耕到位,洛源乡杨青山流域按照近山退耕还林草、远山禁牧自然封育的办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羊不上山,泥不入河的治理目标。退了耕的农民有了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发展大棚蔬菜和舍饲养羊,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科技意识增强了,收入也提高了。据统计,5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60平方公里,减少黄泥沙3200万吨;造林336万亩,种草251万亩,新修基本农田52万亩,林草成活率在连续四年干旱的情况下达到80%以上;延安农民人均净增收494元,基本上实现了荒山有“被子”,农民有“票子”的目标。
进入“十五”之后,市委、市政府又结合延安新的实际,大胆提出了“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的战略思路,全面实施以山川秀美建设、干线公路建设、中小企业扶持、特色旅游城市创建、科教体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工程”建设,把延安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推向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新阶段。
山川秀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林果业、草畜业、棚栽业三大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全市很快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种养业基地,去年一年新建大棚就达13868座,超过前9年之和,使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产值占到年农业总产值的77%,全市80%的农户建起了一至两项收入稳定的产业项目。
如果说林果、草畜、棚栽三大特色产业成了富民的产业,成了延安经济腾飞的一只翅膀的话,那么,从1980年以来,逐渐形成的以石油为龙头的特色工业又成了延安经济腾飞的另一只翅膀。延长......余下全文>>
九: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周金堂是什么级别
教育厅的巡视员是正厅级,但是是没实职,属于没到退休年龄养老的。
周金堂曾任职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现任江西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国资深干部教育培训专家,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管理》等有关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论文、调查研究报告等280余篇;出版了《国家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等专著5部,主编了《政治经济学教程》等著作4部。
十:围绕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篇关于安全问题调查反思报告,谁报告的好加20分!
地理
民勤县位于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武威市,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左,右一个绿色环保标志的宝石镶嵌在古丝绸之路的脚步。具体位置。长206英里,从东到西,从156公里处,东经101°49'41“ - 104°12'10”,北纬38°3'45“-39°27'37沙漠,丘陵和平原南部,?15900平方公里,总面积平均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1298米,3米,1936年的基本地貌,海拔最高的县,东,北,西,自然条件
民勤干旱气候是温带大陆地区周围是由两个主要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雨水,足够光,白天和黑夜之间,平均年降雨量为110毫米,2644毫米,蒸发温度为25.2°C,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差之间的差异年平均气温7.8°C,日照时间是3073.5小时,无霜期162天,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文化旅游
民勤历史悠久的旧时代,为早2800年前,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设置在县,无为县,宣威县,无为县。宣威县,凉爽的家庭收到的,前祖厉力县附近的汉租金无为县家庭流离失所者。北魏嘉祥县吴市,吴AGU。早期的唐楼,海明威,海明威驻军。唐代(701),大足县东北组白亭军,后来减少到白水寨,以保持醒目明洪武年间,家庭滨河后卫。洪武29年(1396),范伟家乡。镇番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17岁的共和国(1928年),“风酒精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这个名字的人是勤劳的民勤民勤县被称为”人居住在长城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名字,历史,文运盛的一个省,文化,教育等县河西乡朱霞。
在全县范围内的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苏吴苏巫山,据专家介绍,研究苏吴羊,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 红崖山水库,像一个明亮的珍珠镶嵌在翰海是西方的保存最完好的地主庄园 - 瑞安堡,在雄伟宏奇,独特的,著名在国内外沙生植物王国 - 沙漠植物园,技术和勇气,使沙漠度假村沙生植物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独特的沙漠景观,以吸引游客。
一个民勤人口
到2009年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1310000人,常住人口为303,100人,其中农村人口城镇人口22,580,000人,占99%以上,在全国14个少数民族,如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彝族,满族,占74.5%,不到1%在中国汉族人群7730000人,占25.5%;
行政区划/>县司法管辖区东湖镇,西渠镇,丰收乡,红沙梁镇,羊乡,双茨科乡东坝镇,谭湘,苏吴乡,三雷镇大坝乡,薛百乡昌宁乡,仲兴乡,蔡旗乡,南湖乡,镇,红沙18个乡镇和249个村。
民勤的民勤教育被称为风崇文重教,教师,人才的尊重。在最近几年中,位居前在甘肃诸县大学入口矛武威主导地位,2008年,重点县普通高考考试录取400,在1293年录取率7.42%,在1562年的合格率23.98%;招生招生录取率28.97%;各类机构,大学及院校招生3947录取率67.26%,在2009年,2收的重点县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423,录取率7.19%; 1264年,26.2%的接受率在1689年3入学,合格率35.01%;各种形式的高4625 678多所院校,入学率在2008年的入学率达到82.02%,比去年同期增长14.76%; 80候选人被送到985工程学校,162名考生分别为211工程院校招生,2010年,全县一般集中录取423高考录取率7.38%,本科录取率超过2023合格的35.27%;各类机构,大学和学院......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