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堂实录

一:孙权劝学松山三中集体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二:孙权劝学选自什么,什么是哪个朝代谁主持编纂的一部什么通史,记载了从什么到五代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处六,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长篇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历史。

三:语文书都教些神马?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

光,才能鉴往知来。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

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

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

的教学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

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

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

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

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

的大部头著作。

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有的专门

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

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

》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1999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大师,当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朱

光潜、陈望道、黎锦熙、吕叔湘等人。

叶圣陶的名字在三四十年代,往往与夏丏尊连在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又是儿女亲家。他们以开明

书店为基地,编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编杂志《中学生》;共同编写小说体学习语

文的专著《文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开拓的这条语文教育之道路,是一条正路,一条大

路,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条“开明之路”走下去。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叶圣陶集》(江苏教

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之中,而第16卷则是他编选的教材。这么多著作当然难以读

遍,我以为《文心》一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一读的。至于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在

40年代初合作编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是对经典名文的品赏和分析,如

课堂实录一般;“略读”则是对一本本名著所作的介绍,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我认为他们开启了一种

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也应该参考、学习和继承。

朱自清先生更多的工夫是在大学教书,但也没有离开语文教育的大范围。在《朱自清全集》(江苏教

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放在第二、三卷之中,其中以《国文教学》和《标准与

尺度》这两辑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切近。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影响甚大。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先是在叶

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后在30年代初又在《中学生》杂志上写了“第十

三封信”即《谈美》,是最通俗易懂的美学论著。然后又有了《诗论》、《我......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