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语录

一:林语堂经典爱情语录

林语堂语录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

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

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

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

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

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

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

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

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

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传》

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

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

闲暇无事的下午。

——《生活的艺术》

快乐哲学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

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

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

笔和锥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

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

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活的艺术》

与古人面谈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

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

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生活的艺术》

警醒迟钝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

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

持着朴实真挚。

——《生活的艺术》

可怜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

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

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

界啊!

——《生活的艺术》

最美的时候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

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

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

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

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

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

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

热情加智勇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

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

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

而走了失着。……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

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生活的艺术》

死了三次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

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

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余下全文>>

二:林语堂有句名言:“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林语堂是不是真的说过这话?

迄今为止我未在林语堂作品中见到过这句话。

以我个人阅读林语堂的经验来看:不像。

网上关于这句话的说法很多,很多人说是出自一篇叫《一夕话》的文章,还有人说,在大陆出版的《一夕话》里,没有这句话,只在台湾版本里才有。

也有人找到一篇名为《记性灵》,副标题为“(一夕话)”的文章,证明这话不是《一夕话》里的。

而实际上,“一夕话”并不是一篇文章的名字,而是林语堂在《人间世》杂志上开办的一个栏目。那篇《记性灵》只是其中一篇。

我手边有台湾开明书店1978年出版的《语堂文集》,里头有这一篇《记性灵》,查了查,同样没有类似的话。

要弄清这句话是否出自“一夕话”,应该把全部《人间世》刊物找来,把每期“一夕话”都看一遍才好。

台湾曾有出版社出过一本叫《一夕话》的林语堂著作,似是林语堂的散文选集。也并不是一篇文章的名字。林语堂自己并没写过一本叫《一夕话》的著作。很多在网上流传已久的据说出自《一夕话》的林语堂语录,其实都出自别处,比如那句“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乾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实是出自当年发表在《论语》杂志上的一篇叫《论幽默》的文章。

也有人说这话是捏造的,林语堂说的原话本来是“中国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几个卢布,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报纸上疯狂叫卖自己的汉奸言论,武装保卫苏联,支持外蒙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在动物世界里找这样的动物几乎不可能。”并说这话是“1937年,发表于《申报》”。

可这句“原话”同样可疑:目前为止我还没见到谁说出这话是出自哪篇文章。我猜林语堂不会只发表一句话在《申报》上,但这文章是什么呢?没见有人明确地说出来过。所以也是无据可查。有说是《申报》的“一夕话”专栏的。应该是胡说。

而什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当家做主”云云,也怎么看怎么不像林语堂的语言。

还在继续查。

三:看山思水流,触景进乡愁,问君意随流,绵愁几时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义,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是

行且珍惜,2014年3月31日,马伊琍微博回复文章出轨事件!全文如下:“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网络大神随即拼凑出了几句貌似古诗的句子:“看山思水流,触景进乡愁,问君意随流,绵愁几时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义,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其中“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出自辞海)。意指即使分离也不要忘记我们之间的情谊,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深厚的情感,就要珍惜我们之间的感情。

马伊琍“且行且珍惜”大度容忍了文章的出轨行为,众网友盼文章浪子回头。文章道歉微博致#周一见#遭网友疯转跟帖,一时间且行且珍惜流传于网络

原始含义

字面原始含义;一边走着,一边珍惜着。且……且……:一边……

且行且珍惜

一边……。一边漫步人生之旅,一边在漫步的过程中体会生活,捕捉感动你也感动他人的一点一滴,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行”意指人生路上的过程,“珍惜”意指对于过往的态度,需要保持留恋,感激曾经的人与事。

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理解:且,古文有释:将要,应当,该当这三种意思。因此这句话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将要离别,应当互相珍惜。

且行且珍惜,包含着“好自为之”之意。

“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在事件之前早已有之。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高祖闻韩信已诛,“且喜且怜之”。

林语堂语录:“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四:李宫俊语录、叶燮语录、张悬语录、七堇年语 录、五月天语录、九把刀语录、周国平语录、林语堂语录、

遇见既得到。——李宫俊

我不是宅,我是爱家。——李宫俊

情浓千股,复念一人。——李宫俊

我输了,输在舍不得。——李宫俊

失忆的回忆的没记忆。——李宫俊

早知适可而止,不会落得如此。——李宫俊

我不萌,但略显闷呆。——李宫俊

缘分,只是一种迷信。——李宫俊

你拿陪我的时间陪别人。——李宫俊

如果能实现,何必许愿。——李宫俊

暧昧远离我,真心靠近我。——李宫俊

爱情似尖刀,伤人知多少。——李宫俊

秋来寒意起,心凉我本人。——李宫俊

人生千百种,际遇各不同。——李宫俊

情绪如行李,安然待整理。——李宫俊

挖自己的坟,埋自己的恨。——李宫俊(原创)

只想去深爱,无意去伤害。——李宫俊(原创)

是你先开口,让我先放手。——李宫俊

只因你美好,不因我缺少。——李宫俊

想念一个人,想念从以前。——李宫俊

我的心很厚,一刀扎不透。——李宫俊

是谁动了情,是谁痛了经。——李宫俊

忘你,是我对自己的慈悲。——李宫俊

还是对你的名,那么敏感。——李宫俊

我这么喜欢你,这一定是爱。——李宫俊

爱是三分温柔,七分暖。恨是三分冷漠,七分寒。

其实心一静, 心也跟着空。——李宫俊

如果你想我,我可以去找你。——李宫俊

想念有个别名,叫自捅千刀。——李宫俊

明明在喜欢你之前过的很好。——李宫俊

你是我的心脏,一如既往。——李宫俊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闹心。——李宫俊

其实爱情,通常在分手后开始。——李宫俊

需要回报的爱,迟早会变成恨。——李宫俊

曾经爱恨已去,徒留碎梦满地。——李宫俊

爱你这出戏,请给我一些台词。——李宫俊

若不身在其中,何来感同身受。——李宫俊

曾经爱得疯狂,如今痛得经典。——李宫俊

孤单不可怕,就怕孤独会讲话。——李宫俊

不敢说永远,害怕上帝不成全。——李宫俊

梦想贵在稀有,贱在难以实现。——李宫俊

今生都等不来,何必寄往来生。——李宫俊

我没有输给他,我输在你心里。——李宫俊

记忆不复成殇;回忆终成绝想。——李宫俊

伤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找的。——李宫俊

我会长出柔软的心和坚硬的盾。——李宫俊

深夜的痛,自有深夜人去体会。——李宫俊

你的爱像阳光,在我的四面八方。——李宫俊

很多事,只能在说说上说说而已。——李宫俊

我承认我太笨,以为自己是唯一。——李宫俊

我记得你爱我,或许是我记反了。——李宫俊

我很容易心动,所以别太靠近我。——李宫俊(原创)

不要对我好,我习惯了,会期待更多。——李宫俊原创

和别人谈起你,是我想你的方式。——李宫俊

因为不想受伤,所以我学着伪装。——李宫俊

枯萎了的花,再怎么浇水也没用。——李宫俊

我追求直白、不拐弯抹角的人生。——李宫俊

不要假假对我好,又真真不要我。——李宫俊

我不相信幸福,也不奢望它存在。——李宫俊

当回忆寂寞来袭,我要怎么去平息。——李宫俊

我就坐在你对面,你却想着其他人。——李宫俊

念念兮兮念念忘,念念不忘念念伤。——李宫俊

数着日子过日子,用尽思念去思念。——李宫俊

我主动点没关系,只要你心里有我。——李宫俊

你走,我不拦你,只是,别再回来。——李宫俊

没有结局的爱情,我用剧情去支撑。——李宫俊(原创)

对自己好,别人看了也会想对你好。——李宫俊

做回自己,总有人会爱上你的全部。——李宫俊

别爱得那么轻易,又恨得那么盲目。——李宫俊

那些不能永恒的,为何又要存在过。——李宫俊

不要对爱太认真,不然被人玩到深。——李宫俊

做回自己,总有人会爱上你的全部。——李宫俊

属于你的请珍惜,不属你的请心息。——李宫俊

你要的不是我,我又怎能给你快乐。——李宫俊

时间笑我不成长,我笑时间太猖狂。——李宫俊

女人心,海底针......余下全文>>

五:介绍一下林语堂的生平,和作品,及风格?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语录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余下全文>>

六:林语堂的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七:林语堂 的《论趣》 赏析 要求2000~2500字 50分

今天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论趣》一文,不知怎的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分数崇拜者并信奉分数决定一切,于是我为分数而读书,为分数而熬夜。最为精典的是,师范时临近期末考试的那一段时间里,以我为首的女生几们室友居然于凌晨三点起来点着蜡烛读书,更确切地说不得背书。以至于男生戏称为“点点烛光可以燎原”。如此这般读书,奖学金当然也就非我们女生莫属了,那是怎样一种荣耀呀!想想都为自己感动。可是现在想来却只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回想起自己曾那样认真记住的条条框框、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现在记得并用着的又有多少?除了换回几个高分我似乎一无所获。回味着那些苦读的日子,又何止是失落呢? 毕业后,苦读精神继续发扬,用以攻之自考,于是我基本上报一门过一门。与前期读书效果相同——过完后什么也都忘了。背了不少诗,分析了不少名家名作可今日再看他们却只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悲哀!彻底的悲哀!读死书,死读书十余年,我除了盲目便是麻木!我不知道医学上麻醉药效最长有多久,可我知道一个失去思考能力、思考知觉的人被麻醉的时间是可以长达其一生的。 所幸的是现在的我似乎渐渐找到了一点读书的感觉了。或如林老先生所言:“青年人读书,最难的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只是目前的我还尚未进入到为书而废寝忘食的境界,但至少现在的我总算明白了:我开始为自己而读书了!

^_^望采纳^_^

八:谁能给我介绍介绍林语堂,详细一点! 20分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

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

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

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