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剧的六要素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因为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之二是模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模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模仿的对象,悲剧艺术的成分尽在于此。”
——
参考资料:《诗学·诗艺》,第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二:亚里士多德悲剧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悲剧六要素是:
动作(情节)、人物性格、思想、语言、表演(通过人物动作,不通过叙述)、歌唱(因为古希腊悲剧有合唱队)。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悲剧必须具备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措辞、才智、情景、歌曲。在悲剧的六个成分里,亚里斯多德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它是悲剧的基础,又是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他说:“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亚里士多德主张,戏剧应该以情节为中心,不能以性格为中心。
三:亚里士多德的对话三要素是哪些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沟通三要素:“Ethos(性格)、Pathos(情感)、Logos(理性)”.
四: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要素不包括什么? A. 布局 B. 完整 C. 比例 D.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
五: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
亚里士多德美的形式的三原则是“秩序、匀称和明确".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六:政治现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讲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在历时性层面 ,人 ,自他诞生之日起 ,就着手架构和修饰使人类合作地生活的社会政治大厦.并且在社会的进程中 ,不断地修葺和完善 ,使这座大厦更合理与健全.换言之 ,人类生活自始就是政治生活.在共时性层面 ,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 ,总是区分为富有针对性的政治结构 :相应于人们的精神生活 ,人们总在大脑中构想着“政治应当如何”的理想政治 ;对比于人们的组织化社会生活 ,人类则总在致力建立一套更健全、更可行的社会政治制度规范 ,以吻合于人类的行为的重复性的日常性规矩.换言之 ,人类生活其实就是政治生活.
但是 ,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并不是一瞥即是的透明体.天生政治动物——人 ,在行动中是自主的政治主体 ,然而 ,人要以自己的政治行为作为认知对象 ,却难做到举重若轻.合理的认知方法成为合理的解析政治生活的前提条件.而合理方法的构成 ,至少有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准确地描述政治现象 ,二是勾画政治的基本结构 ,三是历史地审视民族国家的政治特质.
一、复杂的政治事象
描述政治现象 ,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事情.简单在 ,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历史地环绕在我们身边.政治史借助于可以传布的政治思想 ,借助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成功叙述 ,借助于民间传布的政治趣闻轶事 ,可以为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地感受到.同时 ,现实政治总在叩击我们的心扉 ,影响我们的行为取向.我们从对他人的同情、对集体的认同、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义务的认取等等方面 ,觉察和省悟政治之手对我们的抚慰或拒斥.当今世界 ,每一个人都在因政治遭际而喜怒哀乐爱恶.有趣的是 ,越为我们感知和熟悉的事情 ,常常越为我们所不了解.西谚云“熟知非真知”,中土谓“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社会政治生活内在地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每个行为主体都活生生地在历史的特定时空中活动.粗线条地看 ,似乎一目了然 ;仔细地想 ,确实难明究竟.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史写了又写 ,著作浩若烟海 ,使人还要重探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分析当下政治生活的文献 ,汗牛充栋 ,但人们却仍然去深思根源.
政治事象太复杂 ,常使人如坠云里雾中.比如 ,政治事象中为人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主体——政治人物 ,以其对历史的卓越贡献和影响 ,对当时的广泛作用 ,上升为政治领袖的那部分人 ,就为我们所难以定评.拿重建中国大一统政治最力的秦始皇来说 ,以统一中国之功奉之者有之 ,而以专制之弊斥之者更不在少数.同时 ,作为政治人物的始皇帝与作为个体人格的始皇帝 ,是一致的 ,还是分离的 ,也令人难以断定.人所见到的杰出政治人物 ,总是一个侧面而已.至于普通而平常的一般政治生活个体——平民 ,其活动早已被历史大浪洗淘 ,并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多少印痕.政治人物 ,又总是以政治事件为自己活动的载体.把我们观察政治的视野转换到政治事件上来 ,复杂性就更易为我们感知.因为 ,构成一件政治史实 ,牵扯的政治人物更多 ,涉及的权力利益因素更多 ,行为过程中具有的变数也更多、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关系更微妙.就算是聪明睿智的天才 ,也不敢自信自己能够清断政治是非.所以 ,就连系统记录中国汉以前历史的史学大师司马迁 ,自陈为学理想时 ,以“究天人之际”切入 ,以“通古今之变”裁史 ,落笔却谨慎地讲 ,目的只在“成一家之言”.这种困难可以描述为 :身在政治事件发生之中的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脱出真实历史、真实情景的人 ,又克服不了“真的历史”与“写的历史”的巨大差距.因此......余下全文>>
七:如何学习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主要指欧洲地区国家和美国的文论。从时间上讲,西方文论上自古希腊,即公元谦427年的柏拉图,下到十世纪中期的庞德、艾略锝和荣格等人,文论时间跨度大约二千年,这一时空内的西方文论,流派林立,主义纷呈,教材所涉及到的文论家很多,内容相当丰富,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学好西方文论,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门功课的要点。什么是“要点”呢?他既是西方文论这门课的主要的知识点,同时还是这门课的考试出题可能的考点;它既是西方文论课程所讲授的文学理论体系的大纲,又包括一些“小”的知识,以下就把西方文论的学习要点梳理一下。
一、希腊文论
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一个源头,教材所收的这一时期的两个文论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相当重要,学习时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较小的知识点: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师生关系,但二人的文论观点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2、柏拉图创立了雅典的“学园派”,亚里士多德则创立了“逍遥学派”
3、柏拉图的文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他所写的《理想国》、《伊安篇》、《裴德若篇》、《大希庇阿斯篇》、《会饮篇》和《裴列布斯篇》。亚里士多德著名的文论作品是《诗学》《修辞学》和《心灵论》,由于亚氏的《诗学》在当时一度失传,因此,他对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的文论的影响,主要由他的《修辞学》这本书来担当。
以下是古希腊文论的理论要点:
1、柏拉图的“理念说”和“摹仿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或译“理式”)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的意识的本真之世界,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文艺又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所以,文艺与理念隔着三层,是对于理念的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反对他老师的说法,认为文艺摹仿的只是“人的行动、生活”。是现实世界及其规律,肯定文艺作品的真实性。
2、“迷狂说”,柏拉图认为诗在本质上是神的产物,诗人因神灵附体进入迷狂状态,于是获得创作的灵感,进行创作。他认为诗人“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神的灵感创作”。亚里士多德则把诗人创作时界定为人的理性活动,要求诗人开始创作即应有清醒的意图。
3、悲剧观与净化说。柏拉图认为悲剧诗人有两大罪状,即悲剧诗人从事摹仿艺术而其作品并不显示真理;悲剧迎合人的低劣情欲。亚里士多德针对柏拉图说提出不同意见,倡导著名的悲剧净化说,他认为,人的感情流露对人身有益,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4、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亚氏悲剧理论的悲剧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认为悲剧具有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形象。其中亚氏认为最重要者为“情节”,其次为“性格”。
5、亚里士多德的诗、史区别论:亚氏认为,历史的真实不同于诗的真实,历史叙述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式。诗摹仿“有普遍性的”及“可能发生”的事,所以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描写“合情合理的不可能”
古希腊文论对西方文论的影响:
1、柏拉图的“理念说”影响生成了罗马时期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文论
2、柏氏关于艺术美在物质对创作者的心灵和想象的体现的思想,成为近代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先驱
3、柏氏关于文艺应有实用和教益的主张,开启了罗马时期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路。
4、柏拉图的文论中以“灵感说”对后世西方文论的影响为最大
5、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为欧洲文论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补充提供了根据
6、亚氏的诗歌想象论对罗马时期裴罗斯屈塔拉斯提出文艺想象理论是一块奠基石
7、亚氏对悲剧长度“力 以太阳的一周为限”的规定,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意大利文论家卡斯特尔维屈罗发展为著名的“三整一律”戏剧理论法则,这一法则被西......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