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是什么。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二: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15分
可以参考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诗学紶第二章。
找不到可复制的原文,你自己查一下吧,在新浪资料里可以下载。O(∩_∩)O~
三: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悲剧的动力是人的行动。 这句话对还是错?
首先,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的吧,但具有片面性,人的动力固然会造成悲剧,但是却具有辩证性,优秀的动力还是不会造成悲剧的
四: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可以写哪些英语论文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余下全文>>
五:美学悲剧理论都有些什么?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黑格尔悲剧理论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 ·尼采的悲剧理论 ·马克思悲剧理论 ·亚氏悲剧理论 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由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伴随着悲剧辉煌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莱辛、席勒、黑格尔等许多著名的悲剧理论家。他们的悲剧理论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 一.古希腊时期: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题材大都取自神话。⑴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诗人有三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⑵希腊悲剧的主题常涉及命运,“诗人们往往以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和困难”. 1)柏拉图从政治家的角度出发,贬低“模仿的诗”。他认为它们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败坏人心,培养人们的‘感伤癖’和‘哀怜癖’。”这种癖好一旦养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不能用理性去克服,因此他把诗人逐出了理想国。 2)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a. 他认为每一悲剧必含有六种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 b. 情节最重要,性格次之。在一出悲剧中,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刻画性格,而是为了表现行动才附带表现性格。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说”. c. 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情节应具备四个特征:第一,完整性; 第二,有一定长度:以太阳的一周为限。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律”,并把它当作一条普遍的、永恒的创作准则严格地遵守。第三,一致性(部分与整体);第四,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诗偏重于写一般(普遍性),而历史则偏重于写个别(特殊事件)。 d. 好的情节还应包括三大成分:突转、发现和苦难。 “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 “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 “苦难”是毁灭或痛苦的行为,如死亡、受伤等。 e. 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悲剧人物应如常人一样或高于常人,他因犯错而由顺境转入逆境。 f. 在悲剧的效果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净化说”,即悲剧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心情恢复平静,达到心灵的净化。 二. 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时期战争频繁,政治混乱,集体主义精神消逝,文学主要反映个人情怀和日常生活。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文艺理论家当属贺拉斯。他的《诗艺》是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后古代欧洲出现的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 a. 他推崇“合适”原则, 即叙述要切合题材,各种诗体要有其恰当的用途,不能混用;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要适合年龄;形象的整体上要统一、一致。 b. “寓教于乐”。这是柏拉图教化思想和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综合。 三. 文艺复兴时期: 十四世纪中叶的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继尔席卷全欧洲。这时的人文主义者们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 “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1)意大利:卡斯特尔维屈罗。 a. 他最系统、最全面地阐释了“三一律”。即“事件中的地点必须不变”,“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一致”,“事件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主人公的巨大幸运转变”。这一思想不仅在文艺复兴......余下全文>>
六:亚里士多德 诗学对后世理论有什么影响
亚里斯多德和他的《诗学》
一、概述。亚是柏拉图的学生。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你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论灵魂》、《政治学》、《伦理学》、《诗学》。亚是欧洲思想史上第一个创立这些学科系统的人。
是逻辑学的创始人,古典形式轮回的奠基者,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著作《工具论》,他从形式逻辑角度研究了概念、判断、推理及勘倭,还触及到了辩证逻辑问题。是古希腊第一个用科学的观点、方法研究美学、文艺问题的人。《诗学》的方法论有两个特点:一是严谨的逻辑推理。二是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结合。《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二、《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揭示“美的艺术”的本质特征,既是古希腊发展对理论酝酿提出的要求,又为亚里士多德回答柏拉图对诗的攻击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诗学中》正是以此为立足点,以的本质和功用为中心,论述了的根本有理。
1、与现实的关系。柏拉图以理式论为哲学基础,从否定现实的真实性来否定的真实性。亚批判了他,提出了自己的摹仿说:第一,突破了“摹仿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提出艺术摹仿的是“行动中的人‘实际上是以现实的人生为艺术摹仿的对象,把传统的摹仿说提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第二,摹仿的本质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特殊表现普遍,它不仅仅反映现实世界的个别表面现象,而且揭示生活的内存本质和规律,因而比变通的生活更高更真实更美。
2、艺术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情感、欲望是人性中固有的,是人的特殊本质、即人的功能掅同,有权利要求得到满足;件时不人的功能还表现为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三、《诗学》的戏剧观。不但深刻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
1、悲剧的特性:对行动的摹仿。悲剧是行动的摹仿,这是《诗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行动作为悲剧摹仿的对象,应当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完整”指戏剧摹仿的行动有矛盾的开端、发展、结局,厂部分之间有内存的必然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一定的长度”指情节的长度和厚度,所饮食内容的多少要适当,既要以易于记忆为限,又要容纳得下戏剧事件的出现和剧情的转折。“一个行动”指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具有单一性,即悲剧情节的进程和结局是单一的,也即白垩纪概括的情节一致律。
完整、单一、适度,构成了戏剧的“整一化”原则,是亚里斯多德对悲剧、戏剧理论的重要贡献。
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他从悲剧艺术效果出发,把社会道德观念引入艺术欣赏活动,深入分析了悲剧观众的心理,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
3、悲剧的作用:陶冶说。他强调悲剧应当“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陶冶”原文是“卡塔西斯”,是为实现悲剧的道德教育作用的有力手段。
悲剧的卡塔斯西的实质,就是悲剧引起的怜悯与恐惧的快感,使观众理解悲剧人物遭受厄运的根源,认识到悲剧人物的“过失”所必然要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观众养成中允平和的“适度”的激情和行动,以利于希腊奴隶制国家“乱中求治”。
四、《诗学》的局限性
亚里斯多德对文艺问题的观察比柏拉图客观,论述也比柏拉图合理,阶级不甚鲜明,但在有的地方仍流露出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偏见。
《诗学》从本质不能离开可感觉的事物这个倒是出发,把审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之较多唯物的、辩证的气息。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不定,是亚里斯多德思想的特色。
《诗学》的意图是要总结......余下全文>>
七:亚里士多德怎样说明情节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悲剧必须具备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措辞、才智、情景、歌曲。在悲剧的六个成分里,亚里斯多德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它是悲剧的基础,又是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他说:“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亚里士多德主张,戏剧应该以情节为中心,不能以性格为中心。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文艺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系统性在古希腊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在创作理论中对情节的重视受其美学思想的指导和悲剧本身的要求。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对于当下的文本内部研究及文学创作规律的探讨有其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