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加减

一:什么事六味地黄丸加减法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六味地黄丸加减法就是在临床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增加或者减少药味对症治疗。比如, 1.若肝血虚,则加入当归、白芍   2.兼有咳嗽气促者,加入五味子、麦冬 3.高血压病用本方加减: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   4.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味: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泽泻9克,苦参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中药中的六味地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加味是指什么?

六味地黄汤是一个经典组方,有六种药,熟地24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六味地黄汤加味是指在这六种药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再酌情加药

三:六味地黄的处方

【处方】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方歌〗六味地黄益肾肝,茱熟丹泽地苓专,更加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 每丸重9g【贮藏】密封。【摘录】《中国药典》【加减】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归经】足少阴厥阴药【方义】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7.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也。【变化方】1.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2.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两——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虚赢少气。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4.本方加“肉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5.本方加“麦冬”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6.本方加“五味子”二两,麦冬三两→名麦味地黄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8.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9.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治肾虚目昏。10.桂附地黄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治蛊胀。【煎服法】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加减法】1.若病人腰膝疼痛,则加入牛膝12杜仲15桑寄生122.若病人小便频数,则要去掉泽泻,加益智仁12覆盆子103.若肝血虚,则加入当归15白芍124.兼有咳嗽气促者,加入五味子9麦冬10处方来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因其疗效显著,而被后世称为开创了“滋阴大法”,现收载于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肾为先天之本,一身之本,是一身阴液的总源。阴液亏损会引发各种病症,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糖尿病)等。同仁堂六味地黄丸以熟地黄为主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辅以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以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配以泽泻除热渗湿,泻肾降浊,祛肾之火,泄膀胱之热,通利小便;牡丹皮清泻肝火,凉血散瘀,除骨蒸之热;茯苓渗水利湿,使浊水下泻,排出体外。六种药物如此配伍组方,形成了“三补三泻”、相反相成之势,使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症,极为有效,并且补而不腻,很少出现一般滋补药品产生的“上火”现象。

四:知柏地黄汤加减和知柏地黄丸在功效上有什么不同?

汤剂加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照顾的不同的人,兼治其它不同的症状;在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上,也要比丸药迅速。丸药的特点是方便携带服用,起效慢,但作用持久。

五:知柏地黄汤加减和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咨询药师。

六:"六味地黄丸"中"六味地黄"指哪六味地黄?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加减】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 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 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 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 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 →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 【归经】足少阴厥阴药 【方义】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7.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 殚述也。 【变化方】1.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 2.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两--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虚赢少气。 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 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 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4.本方加「肉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 5.本方加「麦冬」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 6.本方加「五味子」二两,麦冬三两→名麦味地黄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 治虚损劳热。 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 8.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9.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 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治肾虚目昏。 10.桂附地黄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治蛊胀。 【煎服法】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七:脾胃阳虚可以吃六味地黄吗

六味地黄丸是主治肾阴虚的,不适合你。 肾阴虚的临床表现:1.腰酸腿软。2.口干、烦躁。3.手心发热。4.爱出汗。

八:六味地黄丸方解?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熟地黄---滋阴、山茱萸---补肝肾、山药-----补脾阴)--三补

(泽泻---泄水利湿、丹皮----清肝去虚热、茯苓----利湿健脾)--三泻

后世多用来滋阴,市面上以为是补肾的,其实只是补肾阴为主

九:中医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述语“加减”是什么意思?

加减,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在某中药配方的基础上加减中药,包括两层意思:1.加减药的数量(如由原方中5克加至6储)2.加减药位(如六味地黄丸原配方中加入枸杞、菊花便成了杞菊地黄丸)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