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历史文化

一:邵东县的历史文化

邵东花鼓戏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发展成“三小戏”,清末民初,逐渐进入“多行旦”阶段“,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期。邵东花鼓戏的表演与音乐风格属东路流派,其唱腔丰富,曲牌众多,独具艺术特色,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声腔融合一体的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具板式形态。邵东花鼓戏艺人先后继承、整理、移植和创作大小剧目300多个,闻名全国的邵东花鼓戏《磨豆腐》、《打鸟》、《摸泥鳅》、《炉火更旺》、《金钏会》。2012年创作演出的《阳雀》获湖南省笫四届艺术节金奖。邵东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将邵东花鼓戏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邵东玉竹,又名尾参。为该县原产地域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为中国“玉竹之乡”。特别是邵东县产的猪屎尾参产量大、品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玉竹以根入药,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主治口燥咽干、干咳少痰、风湿咳嗽、发热血汗、心烦心悸、热病烦渴,并可治疗尿频、遗精多汗、腰膝痛疼及糖尿病等症。 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缩根多年生草木本植物,其花蕾是我国的名特蔬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邵东县是黄花菜的原产地,栽培史悠久,据嘉庆25年编篡的邵阳县志记载,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

二:六都寨镇的历史文化

六都欧阳姓氏欧阳氏源于欧阳亭侯,其后世子孙遂“欧阳”为氏。尊蹄为始祖。公元1251年,欧阳氏始祖第58世孙嘉证携子元亨、元通、侄元美,由江西安福黄石稽古堂迁来湖南宝庆邵阳之城山湾(今六都寨城山村)为隆回欧阳氏官田族始祖。公元1383年,第61世孙都政徙湖南邵阳之连理(今隆回司门前兴旺村)为连理族始祖。隆回为欧阳氏在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六都寨已繁衍到“叙”字辈。六都周姓周氏迁六都寨始祖为周儒禄字佑予。由迈迹塘(今石门迈迹塘)卜居尧里(今六都寨周家村)对河江(今白田村)。周姓为六都寨境内第三大姓。主要聚居在本镇白田、周家、朝阳、飞蛾、马坪、田山、长裕、港口及西山观音和坪溪等村。六都刘姓刘姓源于陶唐。尧帝第九子丹朱受封于刘(即今山西临汾)丹朱子孙遂以封地“刘”为氏。换句话说,刘姓为尧帝后裔,以地名为姓。隆回县各姓氏之中,人口总数超过十万人口以上者,唯有刘姓。六都寨境内刘姓主要有两个郡望的子孙,一曰彭城郡,一曰中山郡,其他从外地迁入的郡望暂时不详。 六都廖氏廖氏起源,主要有三。1、源出已姓。帝颛顼后裔叔安,夏时受封于廖而得姓。2、源出姬姓。周文王之子伯廖受封于廖而得姓。3、源出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封于蓼而得姓。隆回廖氏主要来源于武攸湛田(即今洞口县醪田镇)。始祖发祥字汝表。发祥公生有四子:长为英豪字德行留居湛田;次为英杰字德文迁隆回六都寨野鸡田;三子为英武字德贞迁隆回大水田;四子德据迁隆回桃花坪大秧田,这就是“廖氏四田”的来由。六都寨境内主要有“两田”子孙。一为德贞公于明洪武二年从湛田迁入六都寨野鸡田,即今朝阳村。二为德贞公于明洪武二年由湛田迁隆回大水田。 六都陈氏陈氏追根溯源亦为黄帝后裔。周文王之婿妫满封诸陈国,今河南开封陈洲而得姓,妫满为陈姓始祖。宣公因避朝庭叛乱奔齐而改姓田。后子远公因秦灭齐赴颍水,而复姓陈。陈姓郡望颍川因此而来。始迁六都寨陈姓主要始祖有两支。陈秀卿自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自溆邑土桥(今溆浦县)来隆回六都九牛坳。陈姓第二支为仲烺公后裔,与第一支来六都寨的仲孝公后裔共君晚公。 其他姓氏胡氏。妫满有德于周,卒后,周武王谥胡公。子孙因谥为姓。第一世祖胡安命字乐天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由邵阳城佘湖山徙居城西竹山湾。元末兵乱其裔孙胡英敏有五子迁移各地,草率成家:长子龙迁隆回四都七家铺;次子溪徙居隆回一都富石庙;四子源承守基址;五子文改居抱田;三子新徙居武冈州长溪乡。胡新曾孙胡思衡由武冈徙居隆回六都西山马蹄印开文定堂之基。王姓。始迁祖王添骥,原籍江西吉水,明初,其父任辰洲通判,添骥携家自辰洲徙居隆回四都,即今七江鸟树下。其裔迁六都寨徐家铺村。谭姓。谭氏先祖分封于谭,后奔莒以国为氏是为得姓之始。唐·同光三年,谭旻贵自江西吉州泰和县高行乡,迁湖南蓝田(今属涟源)为谭姓迁湘始祖。谭四五郎于宋宣和二年迁新化福田(今苗田)。谭良进于元大德七年迁岭脚下(今荷田秋田)为谭姓迁隆回始祖。其裔迁六都寨。聂姓。源自春秋卫大夫奭,功在王室。周天子禄其功,食采于聂邑,固以为姓。聂寿桐于清朝乾(隆)嘉(庆)间,自江西省清江县鳌溪迁邵阳隆回六都寨。为聂姓迁隆回始祖。“寿桐善医,故游湖南宝庆,旋于西乡寨市家焉”。其后裔已九世。魏姓。始迁祖魏万一。元末因兵乱自江西泰和迁居长沙府善化县,明永乐时,魏万一与其弟复迁邵阳县隆回一都金潭。其裔后迁六都寨。萧姓。始迁祖萧一菊,原籍江西泰和,宋末携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九子及一女迁居武冈骡子团(今罗子团),其裔后迁六都寨。袁姓。始迁祖袁广五郎。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余下全文>>

三:邵阳桃花岛在那里

是在湖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邵阳是湖南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三大的城市,地处湖南省西南,踞资江之上游,东邻衡阳,南抵零陵、广西,西毗怀化,北连娄底。辖大祥、双清、北塔三个市辖区、武冈市和邵东、新邵、隆回、洞口、绥宁、新宁、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8个县,有38个民族,770万人口,总面积20829平方千米。 邵阳系湘中丘陵向云贵高原延伸过渡地带,中东部丘陵起伏,盆地密布。全区水利资源较丰富,5公里长的河流595条,分属资江、沅水、湘江和西江四大水系。境内有煤、铁、锰、钨、金、银、锌、石膏、优质石灰等矿藏74种。

四:邵阳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邵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河山毓秀,风光旖旎。“宝庆十二景”享誉中外,源远流长。文物保存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目前有

世界自然遗产一处(新宁崀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处(新宁崀山、城步南山牧场、隆回虎形山—花瑶、新邵白水洞

国家级湿地公园一处(城步白云湖)

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处(“道家72福地”之一的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罗溪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处(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神奇绿州”的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楹联第一村(浪石古民居)

五:邵阳的一处美景作文三百子字

我美丽的家乡---邵阳,它,是我的母亲,哺育着我,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美丽的资江河缓缓流淌着,风景秀丽的城南公园为邵阳再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上许多古老的传说与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特产使邵阳更加美丽,让人留连忘返。 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邵阳的美丽风景吧。随我走进城南公园,那儿一片生机勃勃,许多棵参天大树屹立在广场两边,不时传来“啪啪”的声音----原来是老爷爷在打陀螺,这时,音乐响了起来,紧接着,几根水柱向天空飞去,“哦!看喷泉咯!”广场立即沸腾起来,孩子们有的在喷泉中穿梭,有的骑着自行车兴奋的在广场中打转,有的坐在亭子下静静的观赏这千奇百怪的美景,还有些人却躲得远远的,生怕弄湿了衣服。城南公园深处是一个游乐场,那儿更是炸开了锅:有刺耳的尖叫声,也有悦耳的笑声。游乐园里有刺激的海盗船、与碰碰车,还有旋转木马、高空揽月等等,在游乐园的下方,有着栩栩如生的生肖雕像,我时不时就来到这儿,躺在草地上,望向蓝天,看看那千变万化的白云,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城南公园还有着健身器材这儿没有游乐园那么热闹却还是有一些老人在这儿乘凉,小朋友们在这儿画沙画,涂雕像,好不快乐!

与我来到资江南路,走在用大里石铺成的地板上,或坐在树下的凳子上观赏资江河的美。早晨,神秘的资江河迟迟不肯揭开它的面纱,直到当天空出现鱼肚白时,它的庐山真面目才渐渐显露出来:清澈的河水像一为马拉松赛手向终点冲去,在水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发出的汽笛声像是在为这为这位赛手加油。中午,河边的柳树的枝条倒挂在腰间,像一位位害羞的少女在精心打理自己的长发,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好像在唱欢乐颂,让行人的心情更加愉快了。有些人带来椅子,拿着鱼钩把诱饵插在鱼钩上,用力一甩,便坐在椅子上静等猎物上钩。突然一阵声音传来“我钓到了一条大鱼了!”河畔的笑声不断,让行人也稍微放慢了脚步。河中央的机动船在不停的工作着,为两岸的人带来了方便。傍晚的资江河,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了美丽的火烧云,它将光辉洒在了河面上,在河水的荡漾下,像撒了一把碎金;火烧云渐渐退去,河面恢复了平静。

听我讲讲邵阳的传说吧!在湖南省邵阳市市区红旗路东段的一条小巷中有一口井,名叫曹婆井。相传古时,进旁住着一个卖酒的老太婆,叫曹婆,家道贫穷,心地却很善良,卖酒非常公平,特别怜惜穷人。一次,吕洞宾扮作一个讨米人,在大雪天来到酒店门口。曹婆看他样子非常可怜,便喊他进店喝酒解冻,还帮他缝补衣裳。叫花子喝了酒后,便从口袋里掏出几粒丸药,丢入店门口的井内,然后挥手而去。第二天,曹婆到井里去提水,只闻得井内酒香扑鼻,喝上一口井水,才知道井水已变成了甜酒。从此,曹婆再也不要煮米熬酒了,慢慢地也就富足起来了。富足后的曹婆,心也慢慢地变了,开始看不起穷人,常常滥发脾气。吕洞宾知道后,扮作一个过路人来酒店喝酒,边喝边问曹婆的生意如何。曹婆叹气道:“这酒倒是好卖,可惜栏里的猪没有酒糟吃呵!”吕洞宾听后。哈哈一笑,用手往井里一指,飘然离去。曹婆还不知怎么回事,只见酒店墙上留有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节节高;井水当酒卖,还说猪无糟。”自此以后,井水又成了淡淡的水了。

我们的邵阳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小城市,但是我不这么觉得,它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六:邵阳市东,南,西,北,4个方位

昌平区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西北部,面积1343.5平方公里,人口183万。地处燕山、太行山支脉结合地带。边界线总长261.5公里,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倚军都山,南俯北京城。山地海拔800米至1000米,平原海拔30米至100米。60%的面积是山区,40%是平原,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北京母亲河——温榆河的发源地。 昌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中国汉朝时期设立昌平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境内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汤山是知名的温泉旅游胜地。 昌平区位于首都西部发展带上,东临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北与延庆、怀柔相连,辖区最南端距市中心区仅4公里,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昌平区联通全国乃至世界的通道。 昌平为北京市辖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自古为军事重镇,军事必争之地,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 昌平区地图 师之枕”、“甲视诸州”之称。区域地理坐标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北与延庆县、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全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全区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倚燕山西段军都山支脉,南俯北京小平原,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3。山地海拔800米至1000米,平原高度海拔30米至100米。主要河流属温榆河水系。

七:湖南风俗习惯有哪些?

湖南传统节日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各民族、各地区比较普遍的传统节日有年节、春 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中秋节,并沿袭着许多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

年节。从农历腊月廿四起(部分地区和土家族自腊月廿三起),至腊月三十日,是湖 南各地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廿四日相传为灶神上天之日,旧俗在廿三日夜备果品祭灶, 求灶神上天奏事时多言好事。各家在廿四日团聚过“小年”,廿八日打扫庭除。最为隆重 的当属腊月三十除夕夜,游子远归,合家欢聚吃团圆饭,谓之年饭。年饭以丰盛为要,鸡 鸭鱼肉蛋蔬,满桌杯盏,但许多地方仍保留着传统而独有的菜谱。鱼是各家各户必不可少 的一道菜,寓“年年有余”;郴州人兴吃酸萝卜猪肝肠,象征为人要有肝肠;洪江一带喜 吃春粉,米粉上盖有鱼、肉、鸡、鸭、蹄花、生姜各两块,以示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备 有一碗四季葱拌豆腐,表示“四季清吉”。在大年三十夜,民间有守岁之俗,合家围炉团 坐,辞旧迎新,许多地方有烧柴蔸火习惯,取“财头”谐音,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春节。旧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谓之“开财门”、“开门红”。燃烛敬天地、拜祖先,然后出门拜五方,称作“出行”或 “出方”。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热闹的是耍龙灯。龙灯的品种繁多,如长龙、 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玩龙灯一般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 间,遇宽敞人多之处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带,有的玩龙灯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 周围数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称“玩家门灯”。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各家均要吃元宵,以 示团圆和谐。

湖南的少数民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别具一格的是侗族的“行年”,土家 族的“过赶年”和“调年会”。怀化侗族乡村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日,有以寨为单位集体 去另一寨作客的习俗,称“行年”。行年的芦笙客到另一寨后,主寨要举行集体宴会,首 先由客寨特意挑选的十二三岁的少年讲“款”。“款”的内容一般是从“开天辟地”、“ 洪水滔天”、“人的起源”、“芦笙的来由”一直讲到“村规寨约”。每讲一段,众人齐 声应和:“是呀!”以示赞赏。讲完款,主寨便大摆酒席,尽欢而散。湘西土家族的“过 赶年”即提前一天过春节。相传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到东南沿海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 把年过了,奔赴抗战前线。土家兵出征后,立了东南第一功,后人为了纪念这次出征,便 把春节提前了一天,一直延续至今。土家族的“调年会”,节庆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连 续举行几天几夜,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同时还要举行地牯牛角力、抵杠斤和蛤蚂抢蛋等 传统民间体育和物资大交流。

在清明节,湖南民间仍沿袭着祭祖扫墓,上坟挂纸的习俗。因清明节前后春暖花开, 各地踏青之风盛行,民间还有在这一天放风筝的。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湖南各地有龙舟竞渡之俗,以纪念屈原自沉,尤以汨罗为盛。端 午食品以粽子、盐蛋为主,民间有悬挂艾蒲等香草,缠五彩丝线,用苍术、白术、云香燃 烧烟熏屋,小孩额上点雄黄等习俗,其意在于避疫去邪。不少地方,尤其是土家族还有大 小端午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苗族端午则过龙船节。

六月六,又称半年节,湖南各地将此日作为尝新节。节日中以七线禾穗置饭上蒸熟, 近世有人即将新米置陈米上,还有全以新米蒸熟,先敬祖先,再给狗先尝,然后尝新。以 示不忘祖先赐福,不忘狗从天宫偷来谷种之德。邵阳一些地方,六月六还要祭牛栏土地。 六月六各地有翻晒衣被、书籍的习惯,有“人晒衣裳龙晒袍”之说。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中秋佳节,皓月皎洁,全家在月......余下全文>>

八:桃洞流香到底是不是宝庆八景之一。

八景评选,因势利导,并不是一层不变!

邵阳,史称"宝庆"。位于湖南省西南,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下辖各个县(市)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在邵阳市区中也有着双清秋月 、六岭春色 、龙桥铁犀 、洛阳仙洞 、桃洞流香 、莲池古香 、山寺晓钟 、佘湖雪霁“八景”曾经家喻户晓。

九:祁阳县的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祁阳就是舜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的要地,浯溪文化的发祥地,祁剧的源头。祁阳是著名的曲艺之乡,旧有“唱不过祁阳”之说,这反映了祁阳一带戏曲艺术的繁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经感叹:“祁阳子弟满天下”。发源于祁阳的曲艺有祁剧、祁阳小调、祁阳渔鼓、祁阳花鼓灯、祁阳木偶戏等,其中祁剧和祁阳小调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剧祁剧,比京剧的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剧种,旧称祁阳戏、祁阳班子。祁剧是湖南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湖南省八个古老的地方大戏剧种中,只有祁剧占据了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大半个湖南省的地盘。祁剧兼有高腔、昆腔、弹腔3种声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其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官话。演唱时永河派由鼓师帮腔,宝河派用唢呐帮腔,声调高扬、激越。祁剧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是弹腔为主的多声腔的湖南大戏种。祁剧的传统剧目和现代编创剧目共有1000余个,其中弹腔剧目约占剧目总数的80%。主要传统剧目有:《目莲传》、《精忠传》、《金银花》等。 祁阳小调祁阳小调流行于湖南祁阳、祁东、零陵、衡阳一带。祁阳小调早期只唱不说,以后逐步发展成以唱为主、说唱结合的形式。2010年,湖南省祁阳县的“祁阳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祁阳木偶戏木偶戏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在祁阳一带,元、明时期已有木偶戏演出。清嘉庆、道光年间,祁阳木偶戏已很盛行,遍布于文明铺和潘家埠一带。到了咸丰年间,有名木偶剧团首推祁阳文明铺李陶儿家的“仁和班”。民国时期,祁阳有半职业、职业木偶剧团108个,艺人500余人。著名艺人有刘光奎、王连生、唐耀、刘玉生等人。祁阳渔鼓民国年间,祁阳渔鼓的演唱遍及祁阳,以单人渔鼓和群口渔鼓的形式在城乡传唱,祁阳渔鼓曾广泛流传于祁阳、衡阳、耒阳、郴州一带,但是已近衰微。祁阳渔鼓的演唱主要风格为:无本可循、无曲可依,通俗易懂、伸缩自如,演唱方法有对唱、表演唱、渔鼓小品、戏剧演唱等多种演唱方法。祁阳渔鼓代表曲目有:《陶铸付款》、《乾隆下江南》、《好丑媳妇》、《玉镯冤》等。渔鼓艺人代表人物有:刘兴国、邹华春、邹华山、邹昆山等。 祁阳文明米粉文明米粉是祁阳的传统风味,因其明末清初始创于该县文明铺镇而得名。 油茶油茶,又名茶籽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种之一,油茶种子榨出的油称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 祁阳草席祁阳草席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湖南有名的土特产品之一。主要有睡席、壁席等品种。草席既是床上用品,也可作为装饰品。 祁阳笔鱼祁阳笔鱼,产于湖南祁阳地区的浯溪一带,形似毛笔状,有“席上珍品”之称。用笔鱼和辣椒煸烧而成。 祁阳乌梅祁阳乌梅,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种植在睦关头、云盘甸、太白山、赤塘等乡之低矮丘陵山地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