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优质课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记住乡愁"中有哪些作用

乡愁,顾名思义是指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很多人为了求学,为了工作,为了追寻爱情,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却因为在陌生的城市看见似曾相识的景象,吃到来自家乡的特色食物,听见新来的同事带着熟悉的口音,这些细节,让人迅速在脑中勾勒出家乡熟悉景色,耳边仿佛还听见亲人喊着自己的名字,饭桌上一道道熟悉的菜肴,仿佛还是昨天离开家乡,可是转瞬间,场景又模糊起来,恍然大悟已经离开家乡很久。

《记住乡愁》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讲述村落里流传已久的故事,传承的优秀文化,却在不经意间戳中观众心底柔软的地方,让人回忆起离开家乡时曾暗暗立下目标的自己,那个在新环境初来乍到难免出差错的自己,那个明明满腹委屈确依旧报喜不报忧,努力打拼的自己。记住乡愁,就是记住家乡,记住那个最初的自己,在失落惆怅的时候,想到还有一个温暖的地方永远敞开大门等着自己;在面临重要抉择的时候,想想那个曾立下志向的自己,去更好的做出一个选择。记住乡愁,记住初心,继续前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 听中央怎么说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3.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4.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余下全文>>

三:安仁稻田公园优秀作文六年级

散文:印象安仁稻田公园

安仁稻田公园座落在安仁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6公里的永乐江镇,涉及新丰、山塘等12个村,有着1.6万余亩连片稻田,是一座集农业示范、农耕体验、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农业湿地公园”,是中国首家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稻田公园。

安仁稻田公园美,美在安仁悠久的农耕文明,美在稻田公园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前卫的农耕科技相结合,美在稻田公园有四季如画的景色,它诠释着安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安仁稻田公园美,美在安仁悠久的农耕文明。

安仁县位于罗霄山脉西麓,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湖南省郴州市的北大门。

“仁者安仁”。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元),建安仁县。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徙县治于美丽的香草坪。

神农作耒,耕化安仁。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湖南省安仁县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为此,中国粮食生产重点县的安仁县又有“神农故郡”之称。

安仁县是典型的稻米之乡。【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安仁》的诗中以“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诗句来描绘安仁田园风光。

高大的安仁稻田公园古式牌楼牌坊上的长联诠释着稻田公园的诗情画意:“亲壤思先农,安仁厚德,贮千畴黍稷芬芳,可耕可读;邀朋游沃野,故郡新风,置一派田园淡雅,宜画宜诗。”

走在安仁稻田公园园间,油菜花香扑鼻。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有的明代古凤岗桥、宋代大尉韩京墓、宝塔坳古街旧址和溪洞蛟腾等名胜古迹,与安仁稻田公园一地金黄的油菜花海交织在一起,成为安仁稻田公园和谐的自然人文美景。

安仁稻田公园内白墙青瓦和高脊飞檐湘南民居的质朴韵味和古桥流水的公园造景相映成趣。

在安仁稻田公园小吃一条街上,有着柴火烫皮、牛团子、糍粑和元宵米塑供游人品尝和食用。

2015年3月4日,安仁稻田公园还举办着一年一度的“元宵米塑”大赛,来自安仁县100多名农民高手汇聚在稻田公园,进行传统习俗的米塑大赛,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各种形态的彩色米塑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饱赏眼福。

“元宵米塑”俗称“琢鸡婆糕”,是安仁县的祖辈们为纪念始祖炎帝神农发明农耕文明的圣德,而衍生出来的独特乡土文化习俗,在安仁已流传千年。

“元宵米塑”是将米粉特殊加工后,塑成各式各样的禽兽的饮食佳品,其造型具有七分塑、三分彩的基本特征。据《安仁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是日,家家兴吃元宵,用米粉‘琢鸡婆’供‘三宝老爷’,以祈六畜兴旺。”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文化习俗。

与其说元宵米塑是一种艺术,还不如说元宵米塑是一种情感,它反映着勤劳智慧的安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至善至美艺术的追求。

安仁稻田公园美,美在稻田公园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前卫的农耕科技相结合。

“稻田也是生态湿地和美景”,这是习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科学论断。

安仁人民承载着后发赶超的梦想,以原生态为前提,“稻-稻-油”作为园内农田种植的基本耕作模式,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前卫的农耕科技有机地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稻田公园。

神农故郡稻田乐,绿色崛起看安仁。正如该县县委书记谢春在2014年3月21日安仁稻田公园开园的致辞中表示,安仁稻田公园嵌入现代农业理念,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前卫的农耕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

原生态的安仁稻田公园,让你感到别有一番风味,平添一种魅力。安仁稻田公园铺上青石的田埂延伸到田间,埂边的杂草被粉红的钻石玫瑰等景观植物所取代,整洁而美观。排山河河堤被改造成了生态护坡的风光带,绿草青青、杨柳垂枝,游人可以在河边休憩娱乐。

高空远望,安仁稻田公园......余下全文>>

四:如何做到文本细读

之所以有如此的疑问,是因为在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自己尝试着讲了很多的所谓优质课,又听了看了很多专家的讲座之后引发的深深思考。语文教改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挫折,引发了很多的深入思考,点燃了很多的思维火花,形成了很多的观点碰撞。笔者认为,语文课的首要还是要教师做到文本细读,只有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文本的细读,才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地上出一堂好课来。一、言为心声占有资料,还原写作状态。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一篇篇文章、那一个个方块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立体的灵魂在那里,他渴望你能通过那些文字来了解他的内心,渴望和你引起心灵的共鸣,这才是他当时写下那篇文章时的心声,所以言为心声。比如白居易创作《观刈麦》,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为什么要追求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纵观唐朝其他诗人,他没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雕琢;他没有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他没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他没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因为白居易一直都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原来他的创作主要是为了感叹时事、反应老百姓的疾苦的。同时他的诗歌之所以写得通俗易懂是因为他赋予了诗歌新的使命:唯歌生民命,愿得天子知。所以他写讽喻诗,他希望能通过他的诗歌的流行和传唱,引起当朝天子的注意,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二、披情入文找到一个切入点。在还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的本来面目之后,语文教师就进入备课阶段了。备课不仅仅是把背景材料展示给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一下生字词的问题,不仅仅是划分一下段落层次、归纳一下中心思想,这就要求老师要找到一个抓手,一个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通过这个抓手,把所有的上述问题都解决了,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解析。这个抓手,也许是一个字、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文章的一个写作特色。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教师只设计一个问题:作者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词语来表达他浓浓的乡愁?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找到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通过品读这些叠词,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学生又找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乡愁;独特的词语还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等时间词、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重章叠句,通过对这些独特词语的品读,完成了对整首诗的学习。再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孙权劝学》,教师在设计时抓住了你认为本文哪个标点符号用得好来作为切入点,学生很容易找到不可不学等标注叹号的句子来进行品读,这样整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主旨的升华都在不着痕迹中完成了学习。这样披情入文的备课,因为入得深,因为抓得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当苏轼和朋友张怀民在被贬官的情况下两个人一起欣赏庭院中的月色,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中间所包含的丹情是极其复杂的:有远在异乡不被重用的悲凉;有表现自己无所事事的自嘲;有表现自己心胸开阔对他人看不开的嘲笑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情感呢?我们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在何处无竹柏之后加上一个感叹词唉,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然后通过对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某个词加以重读,来表现作者心中复杂的情绪。首先对唉字进行拖音处理,长长地像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长叹,然后重读但字,表达远在异乡不被重用的......余下全文>>

五: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外,我国的优秀文学著作还有好多

一、小说

1.鲁迅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画出国民灵魂

2.沈从文 《边城》《八骏图》《看虹录》——“乡下人”的人性探索

3.老舍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

4.巴金 《家》《寒夜》——大“家”的挽歌和小“家”的哀歌

5.钱锺书 《围城》——无法突围的“城堡”

6.张爱玲 《传奇》——普通人的“传奇”和“传奇”中的普通人

7.林语堂 《京华烟云》——道家文化、个人性灵、爱情理想国

8.郁达夫 《沉沦》——从性的沉沦到国的沉沦

9.萧红 《呼兰河传》——哀婉低沉的抒情诗

10.鹿桥《未央歌》——理想诗意的大学传说

1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个时代女性的自白

12.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旧家庭儿女的不同选择

13.废名《竹林的故事》《桥》——现代田园牧歌

14.徐訏《鬼恋》——人鬼情未了

15.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底头》——现实和历史的“新感觉”

16.艾芜《南行记》——漂泊者的行吟

17.张恨水《金粉世家》——民国《红楼梦》

18.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孤儿”的寻根之旅

19.钟理和《原乡人》——浓烈的原乡情结

20.白先勇《台北人》——回望家乡的“台北人”

21.汪曾祺《受戒》——戒不了的人性和温情

22.林斤澜《矮凳桥风情》《十年十癔》——温州风情画、文革症候群

23. 宗璞《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野葫芦引”)——文学中的西南联大

24.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共和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25.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从理想主义的歌吟到宗教的皈依

26.张炜《古船》《九月寓言》《柏慧》——融入野地的行吟者

27.史铁生《命若琴弦》——寻找光明的美丽谎言

28.阿城《棋王》——棋道即人道

29.路遥《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30.贾平凹《废都》——在精神废墟中游荡

31.陈忠实《白鹿原》——从历史命运看人性悲剧

32.莫言《红高粱》——高粱地上的生命张力

33.余华《活着》《兄弟》——坚忍地活着、人性的闪光和迷狂

3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走进穆斯林的心灵世界

35.王安忆《长恨歌》——上海都市的“民间史”

36.林海音《城南旧事》——旧事中的浓郁乡愁

37.金庸《笑傲江湖》——琴剑人生

二、诗歌

1.穆旦《赞美》《诗八首》《冬》

2. 冯至《十四行集》

3.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闻一多《死水》

5. 戴望舒《雨巷》

6. 艾青《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7.郭沫若《凤凰涅盘》

8.卞之琳《断章》

9.纪弦《狼之独步》

10.余光中《乡愁》《乡愁四韵》

11.洛夫《边界望乡》

12.痖弦《红玉米》

13.郑愁予《错误》

14.唐湜《幻美之旅》

15.食指《相信未来》

16.北岛《回答》

17.舒婷《致橡树》

18.顾城《一代人》、《墓床》

19.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

三、散文

1.鲁迅《朝花夕拾》《野草》

2.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3.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中国人》)

4.梁实秋《雅舍小品》

5.朱自清《背影》

6.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7.何其芳《画梦录》

8.琦君《髻》

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10.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四、话剧

1.曹禺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家》

2.田汉 《湖上的悲剧》 《古潭的声音》

3.夏衍 《上海屋檐下》

4.郭沫若 《屈原》

5.陈白......余下全文>>

六:初中语文课本优秀课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余下全文>>

七:跪求2011常州中考优秀作文《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及老师点评

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1.

诗因子美多唏嘘,嗟分离,哭风雨。几抹残烛几多绪,泣尽伊人涕。残鸿且多情,怜尽天下慈母心。一眼深情,两行浊泪,望穿秋水……

——题记

小时候,母亲是校门前静静的守候。

铃响了,校门口顷刻间挤满了人。身边是一对对的相伴而行,而我的手却孤零零地兀自在身前摆弄。没有被攥住的温暖,没有耳边的絮语,懦弱的泪径直流下。

人影散去,依旧是一个人,两行泪。她“风尘仆仆”赶来,我却刻意倔强,一甩头,急急地逃开。

她默默地在身后跟随,蓦然回首却是强忍着欢笑却哭红了的双眼。

那一刻,我理解了——母亲是子女情绪的垃圾桶。任其发泄,独自承受……

后来啊,母亲是大腿上鲜红的印记。

雨下得很大,听不到任何声响。只一记耳光,便打破了寂静,随即便是铺天盖地的嚎啕大哭。

她板着脸——她讨厌我撒谎,但更讨厌我哭。“说了多少遍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还哭!”没想到,这话是一剂猛药,我哭得更大声了。她脸上闪过一丝焦急,但随即又被愤怒掩盖。她撩开我的裤管,我挣扎,却又被她抓住。她转过头,猛然一捏——无尽的哭声,无尽的疼痛。

可我清楚地看到她故作镇定的脸上的百般焦急和眼角的湿润。

那一刻,我理解了——母亲打得越深,她的心就痛得越深……

而现在,母亲是思念,伴着远去的背影渐行渐远。

上了初中,她时来探望。没有多少言语,也没有多少表情——我对她是如此冷淡。然而她却并不计较,依旧送来暖暖的饭,暖暖的衣,暖暖的被。目送她离开,不免看到她夕阳下被光镶成金色的背影。一袭热泪被冲进眼眶,簌簌地流下……

那一刻,我理解了——母亲是不计回报的奉献。

我慢慢地理解了——十六年,她不曾停歇,不曾抱怨,那份爱,那么深,那么浓……

点评:本文巧用余光中《乡愁》诗词的结构,“小时候”、“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文,概括了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对母亲的理解,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而“那一刻,我理解了”一句在全文中反复出现,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朴的语言,齐整的体式,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作者提取了生活中三个片段,并把它化为三个意象:守候、印记、背影。而这三个意象与作者的情绪、对母亲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在“守候”中,我们看到了“年少的任性”;在“印记”中,我们看到了“母亲滴血的心”;在“背影”中,我们感到作者的长大,如果说前两次的“理解”只是一瞬间的心灵触动,那么现在他已经彻底理解了母亲的爱,母亲的心,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读来让人动容。

点评老师 黄慧萍/新北区实验中学

2.滂沱的雨,犀利的风,漆黑的夜,难以入眠。明天我即将坐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埋头、奋笔。

滂沱的雨,冲刷着此时早已紊乱的思绪。脑袋里滑进了一张我难以理解的脸,一句我难以理解的话。

“看到了吧!”父亲的眉头像被斧头砍过一般,一道道地皱在一起,才冒出的胡茬也在生气地颤抖,“早让你填这所初中不是挺好,你偏不听,分数达到了线,却还要出钱,真是个败家子!”父亲的嗓子此刻像装上了低音炮,震耳欲聋,有力的声波,反复敲击着我的耳鼓。“还有一点,你中考再考不上统招,别想让我多出一分钱,书别读了,就跟在我后面打工吧!”话毕,父亲转身便走了,只剩下那一句我难以理解的话在耳边萦绕。

雨变得细小,那句话,我好像领悟到什么,又好像没有,隐隐约约,难以捉摸。“嗯,这次考试还可以,但还不行,记住我的那句话:我不会为你的中考多花一分钱。”这是在我冲进年级前100名时,父亲淡淡地抛......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