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要宋朝诗歌
1《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四时田园杂兴》(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4《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9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参考资料:zhidao
二:宋代有哪些古诗,包括诗意?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成就虽不如唐,但对后世的影响仍然很大。比较著名的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原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赏析:
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宋代诗歌依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1、沿袭期
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赵恒朝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主要流派有以王禹偁(954~1001)为代表的白居易体(简称白体),魏野(960~1019)、林逋(968~1028)为代表的晚唐体和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为代表的西昆体。从个人成就讲,以王禹偁为最大。他是宋代提倡向李白、杜甫、白居易学习的第一个诗人,写下不少关心民间疾苦的诗篇。就流派言,以雕章丽句、多用典故的西昆体影响为最大。11世纪初二三十年的诗坛,基本上为它所把持。
2、复古期
宋仁宗赵祯时,欧阳修、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9~1048)等青年文学家,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同时,连带反对杨亿、刘筠片面追求偶切、不重内容的近休唱和诗风,上承宋初王禹偁关心现实的精神,主张大量创作以反映国计民生为传统的古体诗,以配合当时的政治改革运动。这一时期,梅尧臣同情民间疾苦的名篇《田家语》、《汝坟贫女》,苏舜钦反映宋廷积贫积弱社会问题的《城南感怀呈永叔》、《庆州败》,欧阳修揭露官府腐败的《食糟民》,蔡襄(1012~1067)、石介(1005~1045)等人直接干预政局的《四贤一不屑》和《庆历圣德颂》等古体之作陆续问世,名重一时,朝野诗风为之一变。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独特面目,也在此时初步形成。
3、革新期
11世纪后半期,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宋诗创作形成第一个高峰期。王、苏两人政治见解和诗歌主张多所不同,但锐意创新,力图建立个人风格的不倦追求则一。代表作如王安石的《明妃曲》、《乌江亭》诗,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充分发挥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点,读后耐人回味,被公认超出唐人的同类作品。苏轼则在“以诗为词”的同时,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开了头的“以文为诗”推进到“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的地步。苏诗的超迈豪纵,触处生春,富于创新精神,其名作《百步洪》诗中一气呵成的七个联喻:“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是最好的自然写照。王、苏两人刻意求新而创作的一些小诗,如王诗《泊船瓜洲......余下全文>>
三:宋代诗词
1《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四时田园杂兴》(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4《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9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四:宋代的著名的诗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五:宋代诗词的特点是什么?
宋代诗词很难用很少的文字说明,因为各有特色.
宋诗:精能、理性、瘦劲、讲究练字练句,用词求独特,故晦涩;语意较隐讳.诗多长篇堆砌词藻,无深厚情韵.
宋词: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婉约派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六:5首宋代的诗。
《咏史》
年代:【唐】 作者:【高适】 体裁:【五排】 类别:【怀古】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扬子江》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七绝】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梅花》
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体裁:【七绝】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荒村》
年代:【明】 作者:【于谦】 体裁:【五律】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过许州》
年代:【清】 作者:【沈德潜】 体裁:【七绝】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掩〕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七:宋朝诗大全
1.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解释]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
“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平章”,评论。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
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平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
对于咏物言志的诗,础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2.作品:题西林壁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陆游的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宋·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润及千家万户。开头一句,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见,后者是耳所闻。江南风景,有声有色。
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池水陡涨,青蛙欢歌一片。诗的后两句是“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深夜候客,无所事事,轻敲棋子,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他时时在捕捉着客人到来的脚步声,听到的却是一片蛙鸣,因此印象极为深刻。如果不是在等待客人,而是急于入眠,那么对这扰人清睡的鼓噪,恐怕早就烦躁了。...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