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
2015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6年年底前,所有大城市、特大城市应完成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他城市应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这被认为是加强通信设施建设规划要求最细、约束性最强的文件。 《通知》的出台明确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其他交通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的衔接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不容忽视的衔接 《通知》明确了有关目标、原则和工作任务,要以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改革创新,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提升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又快又好发展。 《通知》提出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开展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严格通信基础设施相关规划审批、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公示宣传6项工作要求。 《通知》还要求各地城乡规划和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相关企业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全力做好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规划的公开公示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力解决当前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依法保障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安全运行,营造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环境。 在《通知》下发之前的数年间,国内已经有很多城市编制了自己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并在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主管部门绝大多数是当地政府的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而城市规划的主管机构则是规划局,在实施过程中,这种分工容易造成规划和建设的脱节,比如在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中预留的机房用地没有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得以体现,导致通信机房的建设无法进行;同时,基站的建设也因为规划的衔接问题而导致选址难、落地难。 因此,《通知》中指出,应做好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其他交通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要素衔接的关键点不容忽视。 认识我国城乡规划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体系中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作为专项规划,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行了规定,其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专业性突出,而特定编制的专项规划。企业规划是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编制的3年滚动发展规划或5年滚动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应包含各个专项规划的成果,其中专项规划包含: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诸多规划。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就是要将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成果,充分体现到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而且相关的通信企业在编制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时,也应该吸纳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成果,以上两条规划路径的衔接和协调,才能充分保障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落地和实施。 城市规划体系和专项规划、企业规划的联系
二:如何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前谋划、抓紧建成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矗 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强重点河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及农田水利
三:哪些设计院可以编制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大的设计院都可以,比如广东院、江苏院、福建院等。
四:如何正确把握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及更新原则
2015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6年年底前,所有大城市、特大城市应完成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他城市应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这被认为是加强通信设施建设规划要求最细、约束性最强的文件。 《通知》的出台明确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其他交通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的衔接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不容忽视的衔接 《通知》明确了有关目标、原则和工作任务,要以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改革创新,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提升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又快又好发展。 《通知》提出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开展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严格通信基础设施相关规划审批、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公示宣传6项工作要求。 《通知》还要求各地城乡规划和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相关企业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全力做好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规划的公开公示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力解决当前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依法保障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安全运行,营造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环境。 在《通知》下发之前的数年间,国内已经有很多城市编制了自己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并在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主管部门绝大多数是当地政府的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而城市规划的主管机构则是规划局,在实施过程中,这种分工容易造成规划和建设的脱节,比如在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中预留的机房用地没有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得以体现,导致通信机房的建设无法进行;同时,基站的建设也因为规划的衔接问题而导致选址难、落地难。 因此,《通知》中指出,应做好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其他交通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要素衔接的关键点不容忽视。 认识我国城乡规划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体系中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作为专项规划,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行了规定,其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专业性突出,而特定编制的专项规划。企业规划是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编制的3年滚动发展规划或5年滚动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应包含各个专项规划的成果,其中专项规划包含: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诸多规划。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就是要将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成果,充分体现到城乡规划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而且相关的通信企业在编制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时,也应该吸纳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成果,以上两条规划路径的衔接和协调,才能充分保障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落地和实施。 城市规划体系和专项规划、企业规划的联系
五: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充分必要条件吗
如果你说的信息化规划是指用信息化的手段(利用现在规划最热门的大数据)进行规划设计,那么信息化规划就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信息化规划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的一种手段;如果你说的信息化规划是指企业为了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信息化规划,那这两者服务对象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别。
新型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国内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体现在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的三批试点城市,政府牵头主导,截止目前一共300多个城市,注意这里不是农村,是城市、区、镇为主。国家对口项目资金补贴,地方配套资金完成建设,还有就是最近大火的3P建设模式,引入民间资本。由住建部牵头,则可以说新型智慧城市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升级版,借助科技部的高科技噱头,开展扩大内需的政策落地举措。
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是三个阶段的发展手段,不是割裂的,是继承演进的过程,之所以造成新型智慧城市不就是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原因在于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就是扯着蛋的痛苦。
建设可持续、高效能的新型智慧城市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将不同设备、技术和现存通信技术设施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智能城市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架构有4层:传感层、通信层、数据层和服务层。
第一层:传感层
传感层拥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IoT节点,负责收集物理环境下各类活动的数据。一个IoT节点由传感器、微芯片、电源供应和网络组成,根据运行条件分为两类:
限制性节点:在低功率环境下运行,处理能力和数据传送速率较弱。
非限制性节点:能量功耗、处理速度和数据传送速率均无运行限制
节点根据运行环境和条件可自由切换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之间。举个例子:一个近距离传感器节点放在小型办公楼停车场里,则为限制性;放在大型停车场里,则为非限制性。
IoT节点通过传感器感应周围环境,将数据经数据层送往数据中心。数据交换时,非限制性节点以可扩展标示语言 (XML)格式发送数据,该格式由于传输数据解析复杂耗时,不适用于限制性节点。除此之外,XML的文本性质也不适用于CPU受限的节点。模式已知的EXI处理器可实现任何限制性IoT节点的无缝整合,由此一来限制性IoT节点不仅可读取EXO格式,还可切换为多功能IoT节点。
第二层:通信层
由于大量的IoT节点分布在一个城市,因此建立需要一种可靠的通信技术,覆盖广阔的地理区域并且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流量。单一的通信技术无法兼顾限制性和非限制性节点,于是对于非限制性节点使用WiFi,光纤、以太网、宽频电力线等传统的LAN、MAN和WAN通信技术,以及UMTS和LTE等移动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可靠度高,传输速率快、延迟时间短。
另外,限制性节点的传输速率小于每秒1兆比特(1 mbit/sec),用于限制性节点更可靠的通信技术是IEEE 802.11低功率,蓝牙低功耗,IEEE 802.15.4,蓝牙,PLC,RFID和NFC。
第三层:数据层
数据层相当于新型智慧城市的“智慧层”了。只要城市数据井然有序,即使是特大新型智慧城市也能高效、有效运行。要实现这一点,下列条目的数据库要分开维护:
所有IoT节点
所有控制节点的部门(比如控制水资源管理节点的部门)
向各部......余下全文>>
六:小区规划有那些基础设施
小区规划基础设施:
商业服务类公共设施:相对于相对于居住小区建筑形式有超级市场、农贸市场(净菜市场)、餐饮建筑、零售商店以及邮电所、储蓄所、医疗服务站等等。
教育保育类公共设施相对应的居住小区建筑形式有小学、中学、幼儿园、、托儿所等。
管理及邻里交往类公共设施:相对应的小区建筑形式为会所、居民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符合型的小区会所。
市政公用类公共设施:具体有变电所、水泵房、公厕、自行车库、垃圾收集点、路灯管理用房、消控中心及煤气调压站等。
小区公共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七: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设施
按照适应平潭开发开放、服务两岸交流合作的要求,加快交通、供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度超前、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平潭与内地的交通通道建设,推动对台通道建设,建立以平潭为节点的两岸往来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将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重要通道。一、对外交通。加快建设平潭海峡大桥复桥工程,抓紧建设福州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福州至平潭铁路,打通海坛岛北部对外连接通道,将平潭纳入福州经济圈。统筹规划港口功能和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设立国家一类口岸,率先开通平潭至台湾海上快捷客货滚装航线,抓紧实施改造东澳渔港。开展平潭机场选址等前期工作。二、内部交通。按照快速便捷、低碳环保及智能化管理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建设海坛岛内交通体系。近中期加快建设环岛公路等主干路网,完善内部路网体系。鼓励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自行车,规划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适时规划建设岛上轨道交通。 加快建设连接实验区内外的供水、供电设施,完善信息通信网络,构建设施先进、保障有力的市政设施体系,建设生态宜居的海岛城市。一、供水。提高现有水利设施蓄水能力,完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挖掘区内水资源潜力。抓紧实施区外调水工程,统筹城镇供水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规划与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紧实施从福清应急调水工程,满足近中期开发建设用水需求。积极开展中远期从闽江大樟溪调水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二、能源供应。加快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智能电网,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积极开发岛上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适时实施岛外引入液化天然气工程,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三、信息通信。加快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规划建设技术先进、高可靠性的广电基础网络,推动“三网融合”。支持在平潭开展云计算专区与信息保税港建设的相关研究,深化两岸信息产业交流合作,鼓励台湾电信运营商和信息增值服务商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与大陆企业合作,努力构建电子商贸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生活信息平台,为两岸民众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四、污水垃圾处理。统筹布局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实施城区既有污水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分流。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快建立中水回用系统,提高用水循环利用率。抓紧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成高标准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 按照“突出重点、优势互补、高端发展”的要求,积极承接台湾及境外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设计、汽车电子等产业,培育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增强为福州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深化开源软件、数字内容等领域对台合作,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纳米技术、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海峡西岸新材料示范基地,促进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潮汐能资源,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适度发展陆上风电;加强潮汐能发电研究,推动建立潮汐能发电试验基地;加强新能源领域对台合作,推动建立两岸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 以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为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文化创意、会展等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依托海西、服务两岸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转口贸易,支持发展低温保鲜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集疏运一体化港口......余下全文>>
八:如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当前,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各城市应尽快完成城市桥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到2015年,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管网事故率显著降低;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94%、县城及小城镇燃气普及率65%的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坚决制止因城市建设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维护其生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余下全文>>
九: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建设
一、交通工程以面向国际,服务东北,协调区域,满足物流畅通为目标,构建公路、铁路、港口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的主要交通运输工程参见图7-1、附件:“十一五”重大项目规划表。公路工程。规划建设庄河至盖州高速公路,南与丹大高速公路衔接,北与沈大高速公路交汇,分别构筑庄河与沈阳、大连的3小时、1小时经济圈。积极筹划建设花园口新城区至长兴岛高速公路,打通黄渤沿海两大重点开发区的联接,形成“一横两纵”的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开工建设滨海公路,形成省际沿海观光产业带,推动沿海产业区的互动发展;拓宽改造201国道庄河段,增强南部沿路经济的空间联系;建设庄河至仙人洞、庄河至花园口、庄河至黑岛电厂快速路,增强几大产业区的有机联结,强化北部与南部的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加快乡村公路支线建设,实施乡村公路改造。在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内部的有机联系,加速路网城乡一体化。加强市区内环、外环及主干路网建设。增设城乡公交线路和公路场站,并逐步向近郊居民点、产业集中区和旅游景区延伸。图7-1庄河市重点规划建设交通工程示意图铁路工程。加强铁路运输系统建设,形成与东北腹地的有机联接。“十一五”期间配合国家铁道部沿丹大高速公路北侧加快建设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沿路在吴炉建设黑岛电厂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庄岫铁路,在庄河站与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接轨,并规划建设庄河站至庄河港区铁路专用线。港口工程。加快庄河港一期建设,着手启动庄河港二期工程,打通海上通道,努力完善功能,提升港口地位,把庄河港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枢纽港,成为东北地区沿黄海北岸物流集散的重要结点。规划建设庄河港集装箱码头3个。其中1万吨级泊位码头2个,3万吨级泊位码头1个。加强陆岛运输码头建设。规划在石城乡北嘴屯新建300吨级滚装码头,夏沟新建1000吨级滚装码头;在王家镇后滩新建300吨和1000吨级滚装码头各1个,分别在寿龙岛和长坨岛新建500吨级客货码头。加强庄河港至石城岛跨海大桥及石城岛周边港口群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二、能源工程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能耗、发展清洁能源、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为目标,建立能源保障体系。“十一五”期间,在庄河城区人口居住集中区扩建管道液化气工程,到2010年,城区管道液化气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远景规划期间,从南部沿路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角度,研究建设庄河煤气工程,以及从大连接入管道把天然气引入我市。进一步完善供热设施,优化供热站建设布局,适度超前建设供热工程。规划在庄河市区、花园口区建设热电厂,满足南部沿路经济带重点区域供热需求(参见图7-2)。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以上。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大力发展生物质气化工程。加快推进庄河电厂建设,推动庄河尖山、南尖风电项目尽早启动,努力把我市建成东北重要能源电力基地。加强输配电主网架建设,完善输变电设施,增强供电能力。考虑发展时间阶段和对于电力需求的空间差异,规划2007年改造220千伏东庄线、庄新线,新建小寺66千伏变电所,同时对现有变电所进行增容改造,以保证全市供用电的安全可靠性;2006年增容改造66千伏明阳变电所,满足花园口新城区建设起步阶段的电力需求,2010年左右新建220千伏花园口变电所,配套建设5座66千伏变电所,满足花园口新城未来的电力需要;2010年在青堆镇北部新建220千伏变电所,满足东部地区的发展对于电力的增长需求。图7-2庄河市重点规划基础设施工程示意图三、供排水工程围绕工业发展区建设......余下全文>>
十:对比全国各省分析江西电子政务的优缺点,同时给出你的建议
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明确分步实施路线图
深入研究当前新的形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新时期智慧政务的发展目标,制定智慧政务“十三五”专项规划,强化智慧政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系统分析智慧政务应发挥的作用,在平台建设、业务应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分步实施的路线图,对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规划、统筹布局、分步实施。同时,对落后地区略有侧重,消除数字鸿沟。
二、加强信息资源与业务协同整合,提高智慧政务综合效能
由中央专门机构统筹,建立地方和部门沟通机制,消除部门之间、央地政府之间智慧政务建设项目实施的障碍。推动政务审批对接,突破“信息孤岛”,鼓励多部门“并联审批”。加强国家智慧政务标准化体系的研究论证工作,抓紧制定权威性、开放性的国家标准。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和信息共享指导目录,分类别分层次推进信息整合、公开和共享,进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工作,对重点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并逐步推广。充分整合各部门各领域信息系统资源,建立有关行业、企业、智库机构的决策咨询信息库,集成重要职能部门和智库机构的专业系统和分析模型提升决策辅助能力。建立跨部门统一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公民和法人的信用信息,加快统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多元化政务服务供给渠道,创新国家治理方式
整合多种资源,探索引导并引入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的社会力量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鼓励信息资源的竞争性开发,降低政府服务成本。创新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模式,推动智慧政务与政府购买服务对接,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外包、委托、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有价值的政务服务。拓展服务的覆盖面,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使公共服务惠及全民。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网上公共服务水平,推广在线政务服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各类信息服务站点、手机、超级wifi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渠道。
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建设智慧政府
研究制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政务领域的应用规范,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对传统政务流程优化再造,提升现有智慧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设智慧政府。探索建设智慧政务云计算平台(例如金鹏信息智能联动指挥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国家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研究准备;尽快出台大数据在智慧政务中应用的实施细则;不断探索移动办公、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移动政务与统一智慧政务网络(智慧政务内网、外网)的安全交换标准和方案。同时,降低市场准入,抱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为IT和互联网企业参与各级政府的智慧政务建设、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现有智慧政务业务系统功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法律保障体系,改善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网络环境
加快智慧政务专项立法,加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策性文件配套,形成规范的智慧政务法律法规体系。细化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尽快确立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立法司法过程网络公开,强化听证制度并加快修订进程。建立完善公众监督和诉求的网络表达平台,拓宽网络民意渠道。
六、加强评估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建立智慧政务信息安全评估机制,通过专业化评估确定智慧政务渠道公开......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