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公务用车规定

一:如何把握国有企业落实八项规定的有关政策界限

面临的难点与困惑

公务接待标准范围政策界限难把握。由于对禁止超标准接待中的“标准”政策界限难以把握,一些企业宁肯牺牲效益,害怕正常接待,使政策经营活动也受影响。如我省一些企业有因接待标准不高重要客户拂袖而去影响生意的,有重要批文或政策支持因关系处理不周迟迟未落实到,有因与征地拆迁户交流不深影响工程进度的等。我省省属企业大都处在竞争性行业中,完全依靠市场“找米下锅”要效益,对重要客户的商务应酬,对争取政府部门政策支持的沟通协调,对承建基础设施中与征地拆迁户的关系处理等,公务接待必不可少。但现在企业接待工作,新闻媒体紧盯暗访着,社会群众时刻监督着,稍有不慎便会置于风口浪尖。

公务用车标准管理政策界限难把握。我省省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现属正厅级别,按照最新下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只能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地轿车。如依此标准,我省省属企业领导公务用车大都超标。由于经营活动需要,企业公务用车不可能像政府机关一样,节假日可以停驶不用,但使用也会导致社会媒体非议。如我省一家企业副总,因周六出车与客户洽谈生意,结果被广州区伯拍摄举报公车私用,虽经调查澄清了事实,但一些企业领导对此现象深感忧虑。

办公用房使用标准政策界限难把握。中央最近引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部署了党政机关超标准占有使用办公用房的清理工作,要求国有企业参照执行。我省企业领导办公用房主要依据企业实力、经营规模和营商环境而定,上级机关尚未做过多硬性标准要求。目前,如严格执行党政机关标准,省属企业领导办公用房大都超标;如不执行不坚决又会涉嫌违法规定,可能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

因公出国监管标准政策界限难把握。一方面,我省要求每年因公出国(境)经费压缩20%;另一方面,随着我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境)外投资业务逐年增多,企业领导出入国(境)要求更加频繁。如严格执行党政机关标准,企业领导对境外投资和企业监管工作很难到位。加之,我省对企业领导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程序繁杂,对企业正常境外经营活动也产生了影响。如我省航运集团在澳门与美国一家企业有一个合作项目,美方要求在澳门与我方企业主要领导洽谈业务,但因我省对赴澳公职人员严格控制且办理手续繁杂影响了与美方业务洽谈机会等。

产生的原因与析惑

将国有企业等同党政机关的廉政监管理念和现象比较普遍。国有企业具有国有性和企业性双重属性。国有性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资产属国家财产,企业领导只是授权经营者,必须接受国家和人民监督;企业性要求我们必须强调以经济效益为首要,在参与市场竞争活动中占领市场、赢取利润,同民营、外资企业一样需要纳税。而党政机关主要履行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用的是财政钱,不需要参与市场竞争。两者性质和目标不同,决定着对国有企业监管理念必须有所区别。目前,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脱胎而来,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行政监管理念仍很严重,党政机关许多廉政规定与国有企业捆绑执行,使一些企业感到严格执行会影响经营发展,但“打擦边球”式的执行却又提心吊胆。

制度标准未能充分考虑国有企业及之间的差异性和企业性。由于国有企业许多标准制度参照党政机关较多,实用操作性不强。如,企业人员出差洽谈业务,需要一定场面和商业应酬,但按照处级干部每天住宿300元、就餐补助50元的标准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只能住一般商务酒店,就餐吃盒饭。又如,一些制度规定提出超标准报销差旅费、出国考察费、业务接待费、车辆交通费和超标准购置公务车辆、豪华装饰办......余下全文>>

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适用于国有企业吗

所以很多人都比较收敛了暂时还没有向国企推广。

不会因为当前的形势。

早作打算免得临时抱佛脚,出问题

三:国企领导干部用车标准有什么规定

标准是有,可是没人执行。

四:求最新的国务院对企业够购车限制法律或者是规定之类的条文 100分

你好:给你一些参考.

●2007年实施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负责人公开包括公务用车配备在内的职务消费。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涉及用车方面,《规定》指出:“企业在发生非政策性亏损或者拖欠职工工资期间,不得购买或者更换小汽车。”

●2011年,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公车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在答疑时表示,对国有企业用车配备管理,重点是严格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

●2012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

●2012年11月,财政部等三部委下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2013年1月,国资委制定《八项规定》的24条落实措施,提出要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国管财〔2004〕第120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

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一)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二)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三)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客车、越野车等除外)。确需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上、价格25万元以上车辆的,报国管局审批。

另外:wenku.baidu.com/...5.html。这个没有明确是哪个文,以上的你参考吧。

五:国有企业的车辆属于公务车吗?在不在最近的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改革范围内?

是指取消哪些靠花纳税人钱的单位所养的车你好:取消一般的公务用车,企业自己花钱养的车不在此规定中

六: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属于刚刚公布的公务车行列吗?

i不算。公务车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用车。国企已经不在其中了。

七:企业单位车辆是否在公务用车范围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

企业单位车辆是没有让政府财政否买单,不在公务用车范围。

八:《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中国公车改革全面推开。 根据方案,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公车改革全面完成。 根据方案,原则上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根据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 方案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中央和国家机关每个单位可保留5辆以内机要通信、应急用车。 《方案》明确,改革后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50%,一般地区不高于130%,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要点: 央视新闻:【#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今天下发:①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②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③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④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 【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也将推进公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加快实行,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同步推进,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相关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九: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文件解读

公务用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一实物供给模式弊端愈来愈显现,突出表现在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车轮上的铺张浪费问题。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为解决公务用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十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了改革探索,目前,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市、县(区)层面开展探索,中央和国家机关14个部门也进行了车改。近几年来,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在总结地方改革经验的同时,研究拟定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将这项工作列入了贯彻落实党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之一。2013年11月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方向、原则、重点任务作出原则规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牵头,中直管理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等六个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意见》和《方案》。目前,文件经中央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实施。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三是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公车制度改革酝酿多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落实中央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廉明,回应群众关切;从自身改革做起,树立党政机关廉洁形象;从公信力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根除群众不满意、不认同的突出问题。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参加改革的机构范围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余下全文>>

十: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介绍

2014年7月1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分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5部分。总体目标是: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切实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主要任务是: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指导意见》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补贴标准差距不宜过大,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同一市(地、州、盟)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