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校本课程内容自立小能手
新的开始,新的挑战.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位年幼无知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位中学生了.我来到了一间陌生的学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班级,而且周围的人没有我认识的.我感到既害怕又兴
奋.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也差不多全认识了同学们.我在班里融洽得很好.
老师通过一段时间,也认识了我.老师还让我做班上的学习委员,叫我每天在黑板上写当天的课程表,方便同学们准备好下一节课的书本.在我写课程表的第一天,就听见同学们不约而
同地说:“有了黑板上的课程表真方便,想知道下一节课上什么,一看就知道,不用像以前那样走去看课程或者问别人,真是太方便了!”我听见了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蜜糖还甜.
老师还说,同学们有什么关于学习不懂的地方,就去问我,我尽量帮助同学们.同学们请教我,我都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我还帮助宣传委员出班里的墙报,我负责画画.没次出完墙
报,我都非常高兴,又可以为这个班服务.我很乐意为同学们服务.老师委托我的任务,我很少推迟,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任务做好.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团结一致的,那就得靠班干部,管理好班集.我觉得我们这个大家庭就像是一条彩虹,大家都为班作奉献,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使彩虹闪闪发光.
我就是彩虹七色中的其中一种颜色,发出点点星光,努力地使彩虹散发出最耀眼,最灿烂,最迷人的色彩.新的开始,新的挑战.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位年幼无知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位中学
生了.我来到了一间陌生的学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班级,而且周围的人没有我认识的.我感到既害怕又兴奋.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也差不多全认识了同学们.我在班
里融洽得很好.
二:德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德育的课程对吗
一、德育课程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德育课程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广义的含义是指学校教育的所有构成,主要是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和德行教育要求按课程组织实施实现。以课程的形式整合、设计学校原有全部德育工作或活动,学校德育过程逐步实现课程的全覆盖,建立有序列、有层次的学校德育系统。狭义的含义仅指学校德行教育、人格教育按课程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狭义的德育课程化。
德育课程化中的课程,即是德育的载体、途径,也是德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课程设计,对一定的德育进行目标性、有效性思考,经过科学编制、慎密安排、悉心评估、生动活泼组织,使德育追求在一定的德育课程中得以实现。
学校德行教育、人格教育逐步实现德育课程全覆盖,让这些德育课程发挥课程优势,克服原有德育方式的弊端而产生新效应,逐步提高德育课程全覆盖的推进进程、速度和科学性水平。
二、德育课程化研究的方法
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将德育课程设置为几个模块,如民族精神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等,每个模块下面有若干课例。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安排和班级实际,选择其中某一课例,按照课例目标、课例设计、课例过程、课例启示等方面备课(课件),在德育课时间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或由班主任组织,或由学生主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学生全员参与,充分体验。每一个课例隶属某一模块,所有模块构成系列德育课程。随着德育实践的深入,新的课例不断出现,系列德育课程将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学校原有的德育资源进行回望研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积淀的德育资源,按照课程要求合理配置,使之产生新的德育效应。
每一个研究课例上完后,学校政教处将相关的资料图片、课例研究内容简介、点评及相关的视频传送到校园网上,供全校德育工作者相互研讨、交流和学习。
三、德育课程化研究的过程、开展的情况
目前, 我校已组织实施德育课程的课例有十多节,如法纪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模拟法庭》(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天下无匪》(学生自拍DV片)等,感恩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感恩教育》、《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等,安全教育模块的课例有《安全教育》、《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暨校园安全教育》等,民族精神教育模块的课例有《和梦一起飞》、《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成人意识责任意识模块的课例有《责任》、《成人仪式》,理想前途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模拟职场招聘》等,文明礼仪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文明伴我成长》等等。
课例一:“模拟法庭”
由高三(8)班许晶老师主讲的 “擂肥就是抢劫 好玩也会犯罪”专题法制教育德育观摩课《模拟法庭》得到了本土各大媒体的大力推介和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被市司法局通报表彰。许老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是模拟法庭对擂肥案的审判过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和体会,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为了顺利进行该项教育活动,学校还专门邀请了前锋律师事务所的骆念国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骆律师多次到校对参加庭审的学生进行法律方面的指导,使参加表演的同学获得了宝贵的法律知识方面的指导,收获非常大。模拟法庭“开庭”时市教育局领导、市司法局领导、骆念国律师、各大媒体记者、学校领导以及所有班主任老师等亲自到场观看。观摩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体观摩的来宾、师生都被他们精彩的审判过程所吸引,当“审判长”宣读完判决书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余下全文>>
三:如何在学校特色发展中构建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是什么?什么是德育?老祖宗留下这样一句话,说给人鱼吃不如教给他打鱼的办法,德育解决的是什么?这个人它对于感不感兴趣的人,多年来对教育工作者不容易做,教育解决的是什么?用知识武装人的头脑,德育解决什么?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回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什么是好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使人发生变化,让人变好了就是好的教育,让人变坏就是坏的教育,没有变化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意思?通俗地讲,如果让我们给教育下一个定义,广义的教育,社会下的教育,狭义教育就是指的学校教育,谈到学校教育就涉及到校长的办学思想,什么是校长的办学思想?指以校长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主要包括:三风一训、一目标。做了很多年的校长我们的三风指什么?校风、班风、学风,一训校训,一个目标把学校办成什么学校。
什么是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指校长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学。这样规律指的是什么?教育规律主要包括两点。
一,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教育谁都明白都是领导,做这么多年教育,谁不明白是教育。目前中国教育的体制下,现实情况是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校长一个班级和一个老师还是看成绩和分数,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什么是全方位多角度踏踏实实做教育?校长不是天天这样干吗?要想全方位、多角度、脚踏实地做教育首先解决认识问题,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我们当领导了做了校长了对教育心里有数还需要搞清楚什么?要搞清楚什么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碰上一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碰出一个个鲜明个性活生生的人,教育部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的历程共创人生体验。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把德育与教学对立起来。
德育是什么?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影响决定办学思想和教学质量的定盘星助推器,德育不仅不影响教学,反而促进教学的提升。
具体做法以德育为抓手,让德育更好地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如何让德育更好的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新课程背景下,德育要课程化,德育给人的感觉是空的,德育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怎么可以操作?常态化、系列化,如何常态化、系列化、课程化就可以保证,如何操作?今天我于评估5中为例,谈谈北京市平谷区的德育工作实践,构建多元开放的德育课程,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课件我留在这里,接下来的片断是我们评估5中校长在2016年北京第二届校长论坛上的一个讲话,这个讲话当时是反响很大非常受欢迎,当时杜校长的发言题目是《构建多元开放的德育课程,培养精神明亮的5中人》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这个校长的办学思想,从这里面可以看出老百姓要把孩子送到这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那么它的目标,以鉴定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德育体系,提升教育品质,升华教育信念。德育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显行课程,一眼就可以看见。第二,隐性课程,需要大家琢磨。学科课程指学科德育课程和学科渗透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指校本课程、课外活动,这些每一个学校都做了都有,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要梳理一下,这就体现校长的思想,不能走哪算哪,这就是校长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个渠道。
那么今天跟大家介绍我们平谷区各个学校的德育课程做主要三方面。
第一,学科课程这是德育课程的主渠道。
第二,活动课程,这是德育课程的助推器。
第三,隐性课程,德育课程的隐性翅膀。
第一方面学科课程这是德育课程的主渠道,每位领导都明白现在各个地方课程是三级课程,德育课程也不例外,所......余下全文>>
四: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既可以从教育部的文件中找到明确答案,也可以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其它部委文件中找到明确答案。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既有中学德育总的目标,又分别对初中、高中的德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德育目标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解读:上述中学德育目标,含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两层含义。以三个“的”为定语的“公民”是基本要求;“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所在的后一句为较高要求。)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中学德育大纲》除德育目标外,还对中学德育的德育内容(对初中、高中的德育内容有不同要求)、实施途径、学生品德评定、实施与管理等有具体规定。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也有一系列文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2004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4月7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2012年3月2日),以及党的18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等文件中,都有对德育的要求。
上述文件对德育的要求,有不少是很具体的要求。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具体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四项原则、四项任务。在四项原则里,既有“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的原则要求,也有“四个多用”即“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余下全文>>
五:如何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一、主题德育的理论依据
1、科学人道主义理论
科学人道主义理论起源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是指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21世纪,人本主义教育将呈现与科学主义相融合的趋势,出现“科学人道主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对此概念作了精辟的解释:所谓“科学人道主义”,“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科学人道主义理论强调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即以科学与技术的训练为基础),以人道主义为价值取向(即教育要人文化、人道化),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即科学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办事)、民主性(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活动性(以活动为中介,通过活动不断地将人类现实据为己有,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开放性(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社会,并且在学校内部树立开放的观念)。
3、教育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坚持在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问题的最优化处理。根据教育系统论原理,依据德性生成规律、德育规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德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德育和外部的联系,科学系统地整体设计德育环境、条件和机制,以寻求德育最优化的模式。
4、心理学需要理论
心理学家已经初步探明,人类行为一切动力都起源于需要,需要是人类动力的源泉。需要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对象性,需要总是指向一定对象的,这种特定对象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因此,也只有某种对象才能使其获得满足。二是动力性,需要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发现了新的环境,机体就可能产生缺乏感,这种缺乏感就会调动集体的力量去努力达到新的平衡,因而产生动力;这种缺乏感越大,动力越强。三是社会性,人类满足需要的范围要比动物大得多,特别是那些高层次的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等,人类的需要是通过社会劳动并以文明的方式获得,同时也要受理性和意志的调节和控制。所以,要了解学生行为的动力必须从需要入手;要学生能够自主育德也就必须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设计。
5、新课程改革理论
我国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主张,指出德育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德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若干意见》也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之一。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德育的实践环节,对小学、初中生、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天数做了明确规定。2001年5月团中央提出少先队工作要加强“体验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了知行统一的原则,明确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学遵守道德规范。” 这些都说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余下全文>>
六:作为一个技术学生如何看待德育课
何为德育教育 ?
浅议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小学 王山桃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①。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分析,我认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是增强德育工作“三性”,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强调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从实践看,农村小学生思想单纯,好奇心强,理念空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容易内化形成情感意志,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完成思品课的教学任务,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还要与社会建立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确立德育工作的目标,构建德育工作的网络。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的目的②。
一、建立组织机构
要想德育教育社会化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教育的效益。校内应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任副组长,中队辅导员任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制度,职责明确、分工负责、项目包干、定期考核、实行目标管理。校外,以乡镇团委书记为主任,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吸纳妇联、大型厂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街道居民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参加,下设办公室,每学期定时召开会议,专题办公,研究布置德育工作方案、确立考核办法等,使德育教育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二、确立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表明了德育教育的规律性,显示出德育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心理因素及一般行为表现特征,分阶段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③。具体讲,就是依据思品课《课程标准》制订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可按六年一个周期循环,并将各年级、各学期德育目标、任务要求、实施途径等,分解到年级、班组和个人。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求低年级必须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中年级进一步联系实际继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劳动光荣的教育,督促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如学会洗红领巾、扫地等活,高年级主要是通过参与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采茶、饲养小动物等。再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升国旗来说,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升旗时排队行注目礼。中年级升旗时,做到会唱国歌,严肃认真,立正行队礼。高年级看指挥唱好国歌,严肃庄重,立正敬队礼。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从跨入校门第一天起到毕业,经过六年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认知、情感内化训练与导行,达到较强的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具备情感健康,行为规范及初步唯物辩证水平。
三、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形成社会化德育网络,还必须调动家长、居民、村委会成员等社会人士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让大街小巷、家庭、村庄、田间地头的人们共同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寒暑假,他们亲自把学生从学校接回活动站,督促他们到田间采茶、放羊、放牛……;参加家务劳动:养猪、洗碗、扫地……,有组织地开展文艺、体育、书画、手工制作等兴......余下全文>>
七: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调查报告
宣汉中学是宣汉中学最好的翻开宣中厚重的历史,一股淳朴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明朝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在宣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来鹿书亭”;民国5年即公元1916年,同盟会员、宣汉知县景昌运改建“来鹿书院”为宣汉县中学堂,高举起新学的大纛,揭开了办学的新篇章。从这时起直到1949年,宣中一直处于革命运动的前沿。王维舟、王波、修陶、宋更新、郭俊铎、陈自卑……这些闪光的名字就与宣中紧紧联系在一起。穿过弥漫硝烟,历经时代风雨,百年学堂青春焕发,朝气蓬勃,1958年便成为达县地区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宣中人不懈努力,不负众望,宣中终于在2000年4月跨进了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2006年1月顺利争创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从来鹿书亭至今,四百余年教化一脉相承。今天宣中早已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瞩目的川东名校,它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国家级示范高中。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近年来,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宣中把握时代脉搏,抢占教育制高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图书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档次。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有教学班91个,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10人。其中特、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22人;专科以上学历375人,研究生课程结业64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宣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勤政,廉洁高效,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省“百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市“十佳校长”郑雄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极具人格魅力。副校长王专、张武坤、章云格学高身正,团结协作,富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为宣中发展群策群力,倾情奉献,充分发挥了......余下全文>>
八:学习校本课程的收获
通过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我收获到了许多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通过这个故事,我的收获是:要想学习好,我们不仅对一个事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留意周边的一切,善于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九:哪位朋友教教我?《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怎么写
额.....这个有点难...好吧,你联系我我偷偷告诉你
我先给你弄个样板,我这个也是百度出来的哦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
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
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余下全文>>
十:高二学生成人礼仪活动,感知成长,责任
一、德育课程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德育课程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广义的含义是指学校教育的所有构成,主要是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和德行教育要求按课程组织实施实现。以课程的形式整合、设计学校原有全部德育工作或活动,学校德育过程逐步实现课程的全覆盖,建立有序列、有层次的学校德育系统。狭义的含义仅指学校德行教育、人格教育按课程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狭义的德育课程化。德育课程化中的课程,即是德育的载体、途径,也是德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课程设计,对一定的德育进行目标性、有效性思考,经过科学编制、慎密安排、悉心评估、生动活泼组织,使德育追求在一定的德育课程中得以实现。学校德行教育、人格教育逐步实现德育课程全覆盖,让这些德育课程发挥课程优势,克服原有德育方式的弊端而产生新效应,逐步提高德育课程全覆盖的推进进程、速度和科学性水平。二、德育课程化研究的方法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以思想教育、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将德育课程设置为几个模块,如民族精神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等,每个模块下面有若干课例。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安排和班级实际,选择其中某一课例,按照课例目标、课例设计、课例过程、课例启示等方面备课(课件),在德育课时间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或由班主任组织,或由学生主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学生全员参与,充分体验。每一个课例隶属某一模块,所有模块构成系列德育课程。随着德育实践的深入,新的课例不断出现,系列德育课程将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学校原有的德育资源进行回望研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积淀的德育资源,按照课程要求合理配置,使之产生新的德育效应。每一个研究课例上完后,学校政教处将相关的资料图片、课例研究内容简介、点评及相关的视频传送到校园网上,供全校德育工作者相互研讨、交流和学习。三、德育课程化研究的过程、开展的情况目前, 我校已组织实施德育课程的课例有十多节,如法纪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模拟法庭》(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天下无匪》(学生D片)等,感恩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感恩教育》、《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等,安全教育模块的课例有《安全教育》、《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暨校园安全教育》等,民族精神教育模块的课例有《和梦一起飞》、《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成人意识责任意识模块的课例有《责任》、《成人仪式》,理想前途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模拟职场招聘》等,文明礼仪教育模块的课例有《文明伴我成长》等等。课例一:“模拟法庭”由高三(8)班许晶老师主讲的 “擂肥就是抢劫 好玩也会犯罪”专题法制教育德育观摩课《模拟法庭》得到了本土各大媒体的大力推介和综治办、司法局、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被司法局通报表彰。许老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是模拟法庭对擂肥案的审判过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和体会,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为了顺利进行该项教育活动,学校还专门邀请了前锋律师事务所的骆念国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骆律师多次到校对参加庭审的学生进行法律方面的指导,使参加表演的同学获得了宝贵的法律知识方面的指导,收获非常大。模拟法庭“开庭”时教育局领导、司法局领导、骆念国律师、各大媒体记者、学校领导以及所有班主任老师等亲自到场观看。观摩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体观摩的来宾、师生都被他们精彩的审判过程所吸引,当“审判长”宣读完判决书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受到的教育和震撼绝不是单一的说教所能达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