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的之

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说蜀道难以攀登,比上天都难

分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等.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鉴赏诗的内容.因此在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先思考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你最好先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了解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这一特点同你已学过的《君子于役》《无衣》等相同.

参考答案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三:蜀道难三次提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什么用意

说蜀道难以攀登,比上天都难 分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等.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四: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一个女生唱的歌,好像是教一个男生唱

就叫《蜀道难》,我在5sing上听到过

[ti:蜀道难【含念白】]

[ar:少司命]

[al:]

[by:Ryoga]

[00:00.00]蜀道难

[00:00.44]

[00:01.05]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

[00:06.90]司:哎哟,你还不会啊,我都会唱了!

[00:10.62]

[00:10.88]作词:李白《蜀道难》作曲/演唱:少司命 编曲/混缩/:灰原穷

[00:11.39]

[00:11.89]噫吁嚱,危乎高哉!

[00:15.9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00:20.07][00:20.8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00:24.7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00:28.77]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00:33.08]地崩山摧壮士死,

[00:35.2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00:36.84]

[00:37.2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00:39.20]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00:41.6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00:43.74]猿猱欲度愁攀援。

[00:45.57]青泥何盘盘,

[00:47.64]

[00:48.20]百步九折萦岩峦。

[00:50.58]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00:56.42]

[00:56.88]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01:01.2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01:05.4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01:08.8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01:13.39]使人听此凋朱颜。

[01:17.65]

[01:18.0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01:22.0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01:26.34]其险也如此,

[01:28.7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01:33.69]

[01:33.87]剑阁峥嵘而崔嵬,

[01:35.2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01:38.1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01:39.8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01:42.03]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01:44.47]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01:48.39]

[01:50.1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01:54.61]侧身西望长咨嗟!

[02:00.23]

[02:03.55]穷:蜀道之难,难于…

[02:06.76]司:难于上青天~

[02:09.92]穷:难于上青天~

[02:12.43]司:哎,对!

五:蜀道之难有多难,古栈道遗址让今人叹服

李白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自古以来,通往四川的蜀道就很闻名,主要因为其太难走了。蜀地和外界隔离,要出来,就要走栈道。

蜀地的栈道修建历史要追溯到秦朝。在秦末的反秦斗争结束后,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为了显示自己没有争天下的大志,刘邦就烧毁了栈道让项羽放心。

著名的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栈道这一古迹至今名闻天下。

栈道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大。在东汉末期三国时代,刘备在蜀地建立了蜀汉,诸葛亮整备栈道,和外界的交通也主要靠栈道。

如今,历史上著名的栈道在今四川广元明月峡还有部分遗留。

修建栈道,在古代是十分危险而困难的事。那时纯用人力在悬崖峭壁上开洞,再楔入木桩,铺上木板成为栈道,一不小心就会摔死。

修栈道真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没有机械化施工的古代,修一条栈道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工和心血。

图为四川明月峡的栈道遗迹。

六:蜀道难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蜀道之难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嵋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既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天,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的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漩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

“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阁,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上.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杀人如麻”,进一步突出其环境之险恶.

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时也是此诗留给读者的深切感受.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3)精华鉴赏

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